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2“忧”专题活动。
引言:
“忧”这个字,其实你不能说它是好是坏,它必须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下面才能够表达出其明确的意思。就以“忧”为例,我下意识想到“忧”就觉得是不好的,因为这是一种不好的情绪,但是当我去百度查看“忧”的时候,我发现在不同的语境下面,其实它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当我更多去挖掘这个字背后的正面的意思的时候,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全新的一种体验,就好像给一个字赋予了一个新的解释。
一,忧的定义。
查百度得知:
忧(拼音:yōu、yòu)是汉语常用字。“忧”与它的繁体本是两个字。简体的“忧(以下作:忧yòu)”读yòu。关于其本义,《说文解字》解释为“不动也。”段玉裁改“不动也”为“心动也。”
繁体的“忧(以下作:忧yōu)” 本意是愁闷、发愁;又由忧愁引申指使人忧愁之事,如困难、疾病、丧事等。许慎将“(yōu)”解释为从容不迫地行走。“忧(yòu)”因极少在典籍中用到,现代汉字简化时,被用作表示发愁义的“忧(yōu)”的简化字,读作yōu,它的本义反而不为人知晓了。
简而言之,我的理解是忧有两种含义。
1.字义:愁闷,发愁。
组词:忧愁;忧伤;忧愤。
例句:《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2.字义:放心不下;担心。
组词:担忧;杞人忧天;忧国忧民。
例句: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忧的负面用法。
负面用法,主要是指用“忧”组词,形容负面情绪的词汇。更是指在具体语境下面,负面情绪的应用。举例如下:
2.1杞人之忧:指的是无缘无故的担忧。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举例:总是担心出门找不到车位,担心出门出车祸,还没有出门就担心出门会遇到不好的事情,,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担心孩子学习更不上,担心晚上孩子睡觉会踢被子会感冒,担心以后自己的养老怎么办?担心以后生病了没人照顾怎么办?总是提前预支将来的忧虑。明明真正发生的概率太低。
2.2忧心如焚:指心里愁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古典中的应用: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予以愁惨,行吟路边,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唐·陆贽《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制》:“忧心如焚,深自刻责。”
后晋·刘昫《旧唐书·德宗纪上》:“忧心如焚,深自刻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基本上用到忧心如焚的地方,是很负面的场合下,深刻的自责或是命不久矣。非常的忧虑焦急,已经影响到身心灵的健康。
此外还有无妄之忧,忧怖,忧郁,忧伤,忧患,大都用在形容负面情绪。
三,忧的正面用法。
说完了有关忧的负面情绪的用法,我们来看看它有哪些正面的用法。
3.1比如说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指的是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疾苦忧虑。虽然这也是表达一种忧虑,但其境界高,表达了家国情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自古以来,流传下来很多忧国忧民的诗句。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徐锡麟在《出塞》中写下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概念。
3.2又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现出一个仁人志士或君子应该关心天下大事,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分忧,为人民幸福出力的精神。也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高尚精神。
3.2再比如排忧解难。意思是排除忧虑,解除危难。这个用法就是很正面积极的。
出处:《文汇报》1989.1.3:“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为群众尽力排忧解难。”
例句:这些大学生们利用假期来到边远山区,为山区农民排忧解难。
不仅仅边远山区需要有人排忧解难,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有热心人给你排忧解难,你也感动的不行。如果自己能为别人排忧解难,助人为乐,那因着帮助别人得到的喜乐也是无法言喻的。
四,总结。
具体语境具体分析,负面的词语也可以用出正面的意思来,我们需要挖掘词语背后更多正面积极的含义。最后,祝愿所有看到本文的友友无忧无虑,健康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