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间,寒假已经过了小半个月了。虽不至于“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如此之感,但是在老家,我的时间确实变得缓慢起来,但流逝又是极快。
今日又是集市,在集市上还价至极的我大兜小兜的拎回来食材,颇有些沾沾自喜的我看着手指缝里的泥,惊诧间发觉自己已然有种被同化之感。
回想近几天的表现,发觉自己虽不至于堕落,但懈怠是很大程度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斥日常的生活了。
钝刀宰牛,温水煮蛙。
一点一点的渗浸。
我不知道是该称自己为入乡随俗还是已经成为久入鲍鱼之肆的人。
这两种说法都有些不贴切,入乡随俗常常是用来称呼外乡人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而我是在这儿长大的人;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奇臭的原句是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而我所生活地方的人是有缺点但很可爱,亦不可称之为不善人。
可当我有惊诧的同化感时,我的脑子所给予我的信息便是这两句话。
我是在恐惧环境对我的同化吗?可环境不是人造就的吗?所以我还是在恐惧人吗?恐惧变成我平常相处的人吗?我所认为的周围人的可爱只是以我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若让自己成为如此的话,是不愿的对吗?
我又是存在着怎样难以理解的某种程度上的傲慢去判断人的呢?我有学会尊重这两个字的含义吗?
想起来看过的关于入乡随俗这个成语从《六度集经.裸国经》所得来的典故:
过去,有兄弟二人到裸人国经商,弟弟说:“福报丰厚的人,衣食自然;福报浅薄的人,衣匮粮缺。我们来到裸人国,可以说是蛮夷之邦,宜应入境随俗,慈悲柔和,才能不虚此行,达到经商的目的。”
哥哥听了,不以为然的说:“礼教不可缺,我怎么可以裸形,放弃我的礼教呢!”
弟弟劝哥哥:“佛法教化讲究俯顺时宜,善巧方便,犹如黄金为本,却可做成种种耳环、戒指等,仍不失黄金的本性。”哥哥听了,只好请弟弟先到裸人国了解情况,再作打算。
弟弟到了裸人国,一切依该国的民情风俗行事,每到节庆,就与当地人同欢,以白土绘身,兽骨环颈,男女携手,逍遥歌舞,上自国王,下至百姓,莫不欢迎礼敬。国王更以高价购买他所贩卖的商品。
哥哥听到弟弟获利丰厚,因此,满载着货物,浩浩荡荡地来到裸人国。由于哥哥坚持礼仪,作法严苛,指责裸人国这里不对,那里不好,与民心相违背,不但国王生气,连百姓都讨厌他,当地土人甚至打伤他,还赶他出国,落得财空人伤。后来,经弟弟求情,才免于一场灾难。二人辞别裸人国,万头钻动夹道欢送弟弟,而辱骂哥哥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因此,哥哥发愿生生世世与弟弟誓不两立。
故事中的弟弟就是佛陀的本生,而不知变通的哥哥就是调达。
某度告诉我,这则故事说明佛法的弘扬需要因地制宜,观机逗教,才不至于泥古不化,反而失去了传播佛法的先机。
而我却觉得有哪儿不太对劲,弟弟应该是符合行事准则的,可我反倒觉得哥哥可爱多一点。
期待明天陪爸妈一起去运木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