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麦因为发红疹,被托儿所要求接回家去。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没法工作了。其实小麦并没有什么不适,吃喝玩拉撒睡都一如往常,要怎样才能让他回托儿所呢?老师说,得有医生的“无传染危险”证明才可以。
打电话给小麦的儿医,好几次都没人接,留言之后也无人回电,只好带他去了一个诊所。排队等候约一小时以后,在诊室里见到一位女医生。
医生年纪比我大一些,不施粉黛,笑容和煦,说话温柔有礼,叫人如沐春风。她问明了情况,然后一边逗小麦,一边查看了他身上的疹子,检查了一番他的耳朵和喉咙。刚睡醒的小麦只在被放倒的时候嚎了几声,其他时候笑呵呵的开心极了。
检查过后,医生说并无大碍,孩子多半是病毒性红疹,但是这几天下来没有发烧不适,说明他自己扛住了。过几天红疹就会自行消退,不用吃药,也不用涂什么东西。完了她还爽快地给我开了证明,让我得以出了诊所,立马就把小麦送回去。
在美国,医生大约是素质和修养最好的一个群体了吧。因为生育两个孩子,这几年前前后后多次和医生打交道。
生育皮皮的时候,是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私立医院DHMC。该医院附属于一个常春藤学校,癌症医疗水平在全美排名靠前,很有名气。这个位于小镇的大医院,几乎为当地贡献了一半的外来人口。另一半全部来自于学校的其他学院。
医院在山间占地颇大,里面的装修和山庄酒店一样,地面铺的全是地毯,公共区域闻不到消毒水的味道,只有隐隐约约的香氛味道。二楼大厅还放着一架三角钢琴,时不时有人弹琴,悠扬的琴音回荡在安静的大厅,让等候的病人们心中少了几分焦虑。
因为是预约制,病人只需要在自己预约的时间提前十五分钟到即可,因此医院不存在拥挤喧闹的问题。再加上每个病人的预约时间默认为半小时,一个医生一天下来服务的病人数量非常有限,医院的人流量并不大。
可随之而来也有弊端,要看医生,就得提前一两个月预约时间。有什么突发情况,就只能走急诊,当然急诊的费用不菲,医保能报销的额度也更少。更不用说医保本来就很贵了,我们所用的医保每个人每月需自己支出约200美元,除此之外,雇主需要支付近800美元一月。
医院里的医生有时会带着实习学生一起看诊,但都会事先征求病人的意见。面对病人时,他们总是不慌不忙、和颜悦色。考虑到我的母语是中文,医院还特地安排了翻译。
翻译莉莉是来自北京的华人,如今已经移民几十年,在美国扎根,儿子都差不多有我大了。她应该是整个医院最忙碌的人了,每日拿着一本厚厚的日程本奔波在各科室,为中国来的访问学者和学生们当翻译,还兼职医院对接,对我们的关照可说是无微不至。
偶尔因为行程冲突,莉莉无法到场,医生就会拿来视频机器联系远程翻译。到后期,我已经习惯自己和医生沟通,便能省则省了。像我这样的病人应该不在少数,比医生还珍惜看诊时间。
离开小镇之后,我先后在波士顿、路城以及威廉斯堡看过医生,所到之处,不管是私立医院还是公立医院,体验并没有多少差距。公立医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医院环境稍微简陋一些,医生的接诊方式并无不同。此外,相比私立医院针对高端医疗保险,公立医院接受的医疗保险范围更广,排队时间也就更长。
虽然去医院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期待新生命的看诊除外),但我不得不说,在美国和医生打交道是件挺叫人舒服的事情。
我与律师打交道的机会有限,但能感觉到医生比律师更平易近人一些,除此之外,这两个群体的人同样的有素质有修养,足够专业,不仅在专业服务上如此,在待人接物上也如此。众所周知,医生与律师同为美国两大高收入群体,这大概就是背后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