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清晨八点三十分第一个闹铃响起时,我只是闭着眼便使其迅速安静了,经验足够丰富的我知道,紧接着的就是每五分钟响一次的吵吵嚷嚷了。
在八点五十五分时,我懵懂的像这三个月里的每一天清晨一样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但又不像那些日子里的慌慌张张了,初来乍到时的那种对工作的不可预见性随着时间正一点点减少着,习惯了,便也等于坦然了。
充满电的手机、手环、平板利索的各就其位,伸手拿起一旁的眼镜又放下了,事实上我的视力并未达到需要眼镜才能看清晰的地步。
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个看似无所畏惧、实际上却忐忑不安的青年,他只是想要用一块玻璃将心灵之窗与这世界隔离开,就像蝙蝠侠的面具,这样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面前才能表演得更加自如,更加放得开些罢了。而如今,似乎已然不需要了。
作为一名毫无销售经验的新人,除了能够像一名士兵般去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似乎再也没有值得一提的亮点了。时间走走停停,当经历了最初阶段的压力,一个人也就开始渐渐地蜕变了,曾经的不堪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依然记得在面试时经理问我为什么要选择销售行业,我终于也如同那些未经磨练的理想型中二青年那样去回答了,我谈了一堆理想型的话语,明确了销售这个行业是提升与锻炼自我的最佳舞台。
于是,令我所有理想主义瞬间破碎的话语出现了,经理只是平静地撇了我一眼,随后淡淡道:“ 我招聘你是让你为公司赚钱的,不是让你来这里提高自我的”。
后来,我在入职培训的课堂上面对老师同样的提问时,我在所有同学的面前告诉她:“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赚钱的。”是的,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虽肤浅,却实实在在。
夏秋交替,看似轻松实却紧绷的生活状态延续着,在每天的早会上重复着一样的口号,无形的压力在无时无刻,如影随形。工作、生活、家庭、甚至未来,似乎形成了一个漫无边际的囚笼,于是床边的酒瓶堆成了一道朦胧的风景线。
四月、五月、六月,有时在饭吃到一半时接了电话,转身便走。有时正想要休息片刻,接到通知后又得匆忙赶去集合。甚至还有一些时候,在接近凌晨的街头巷尾里,一个背着单肩包的人与一辆陈旧的自行车仍独自穿梭着,幸好月光照亮了前行的路。
“一个人假如没有了理想,那跟无忧无虑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似乎越来越喜欢这句佛系的话了,因为人一旦拥有了一些东西,又恰好处于某种境地,便自然而然的会想要走一些更便捷的路了。
在我入职的三个月内,所在团队中已有三名成员因违规被公司开除了,甚至其中一名才刚从导师升为区域经理。于是闲暇时我们在闲谈中时常调侃:作为一名SA,说不定在某天清晨醒来就发现自己被开除了……
是的,这话并非夸张。在金融这个与金钱打交道的行业里,其中为了规避风险所设定的条条框框数不胜数,稍微越线,便要被调查,即使是作为新人的我,也依然忘不了上一次安全部的人坐在我对面时的场景。那像极了电影里的情节。
我们彼此面对面坐着,沉默不语,然后我站起来到饮水机里倒了两杯水,在水杯放在桌子上时,他看着我笑哈哈说:放心,这次不是来找你的。于是彼此间展开了一场似乎毫无意义的闲聊,实质上就是在探话。
最后的事实证明,他就是来找我的,他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有我曾办理过业务的一位客户,他对我说:这个人是学生........
与我当初同一批培训的同学被分在了中山的各个区域,于是各自有何消息便会快速的传到彼此耳旁,随着时间的行走,我彻底明白了某个事实———几乎所有人都在靠近着违规的边缘,只不过有的明目张胆,有的小心谨慎些罢了,这,似乎便是这个行业大环境下所滋生的果实。
在某一刻,我记起了那位严肃得一丝不苟的经理对我们说过的话:“我在这家公司四年了,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告诉自己一个准则———“洁身自好”,我曾有过许多的机会捞钱、套现,但直至今日,我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公司的事!”
“洁身自好”,这像是课本上才会出现的词汇,此刻却出现在了我们的耳中。按照规定行事,作为金融公司,把钱借给了该借的人是好事,借给了坏人就成为坏事了。或许,只有真正懂得反思与端正态度之人,才能在这样的行业中持续生存下去吧。
夜深了,这数月间所遇到的人与事,细细想来,竟丰富得如同数年里的汇总,其间的心口不一,虚假客套,形形色色,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而我自己也被套上面具成为了其中之一,此后也依然会继续演下去。但无论如何,“洁身自好”这四字会伴随时间留存在我的世界罢。
———-09-8-2-凌晨-
文-我写字带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