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这个名字,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注定紧密相关,在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里,他留下了太多的影像和故事,所以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也怀念他。
还记得在童年的电视上,晚饭时间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看那些国语配音版的老港片:《家有喜事》、《纵横四海》、《倩女幽魂》……看的次数多了,连下一句台词是什么都能接上,可那时并不知道那些个角色背后的名字叫张国荣,知道的时候脑海里模糊的形象一下子生动起来,再过些年,了解他越多,了解电影越多,突然发现,他恰是经历了自新浪潮开启的香港电影时代,他饰演的角色那么丰富,参与的电影类型如此多样,他当然是早已被写进历史的人,他是历史的参与者,是那个时代绕不过的明星,也可以是串起历史的线索。
香港影评人汤祯兆在文章中这样评价他:“张国荣在香港的影视媒体上始终稳占一重要位置,正好在于他本质性上与其他当红男星(刘德华、梁朝伟、刘青云及吴镇宇)有关键性差异。以上众人都属草根化的明星(以至到后来的周星驰),反而张国荣由始至终均处于精英位置,能以一曲American Pie出道,坦白说在当年的娱乐圈中肯定是异数中的异数。”而且“张国荣知道如何挑选剧本和导演。”所以他演过的诸多电影质量大多属中上乘,很少有所谓的烂片。
遗憾的是,假使2003年他没有离开,他一定会有自己导演的电影长片作品,还有计划参与到杨德昌的电影、林奕华的舞台剧,会塑造更多深入人心的角色。而褪去明星光环,他在银幕上呈现的永远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独一无二的印记。
那不如我们从头来过,从头说起张国荣与香港电影。
一、80年代初:新浪潮与青春代言人
“新浪潮”(The New Wave)的名字,来源于法国新浪潮电影。1978年,香港电影工业涌现了一批新生力量,这些导演大多从国外学成归来,富有创意和实验精神,香港影视评论杂志《大特写》对这批导演冠以新浪潮的称谓,他们代表了新的电影观念,创作力旺盛,推动香港电影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十五年兴旺的时期。
1982《柠檬可乐》导演:蔡继光
1980年到1982年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全盛时期。在这批包括许鞍华、徐克、章国明、严浩、谭家明等十多位在内的新浪潮导演中,蔡继光拍摄了不少青春影片,都完成了香港电影中青春片类型的本土化。他的第三部电影《柠檬可乐》拍得是四位少女的青春生活,围绕爱情、家庭和校园展开,张国荣在其中饰演一个花花公子,对待爱情的态度非常随意散漫,和周秀兰饰演的女主相恋后很快便觉得索然无味另寻新欢,而女主经历了青春的初恋热恋到失恋,终于完成了自己在爱情上的成长,结尾的人戏合一是亮点,几处校园群戏也颇为搞笑。石琪评价这部电影“单纯而不浅薄,有感触而不说教”。而回看张国荣的出道作,包括《喝彩》、《失业生》、《柠檬可乐》、《鼓手》、《第一次》……不难发现他也是80年代的青春代言人,
“有趣的是,张国荣从来旺邪不利正,这些作品中他最没观众缘的,就是《鼓手》中正面上进的青年形象。其余的他不是以富家子弟身份凌辱同窗,就是大胆演绎性来挑战观众的眼光,构成了80年代的青春美学方向。”(汤祯兆)
1982《烈火青春》导演:谭家明
在新浪潮的导演中,谭家明无疑是一位先驱性的人物,对当时还在做编剧的王家卫也有不小的影响。和蔡继光相比,谭家明所拍的《烈火青春》同为青春片,却显得更为另类和叛逆,还带有些许实验性。“他的作品师承欧洲,特别是高达、安东尼奥尼与布列松等,这些人反资产阶级、反商品文化,以及冷冽的影像风格。俱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烈火青春》中描述了两对青年男女的性与爱,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性爱态度日趋开放,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青春的荒唐、躁动、欲望与虚无,张国荣在片中饰演一富家公子,与叶童饰演的失恋少女是一对,他们初见的时候,叶童周旋在两个公共电话之间,一边是喜欢她的她不要的,一边是她喜欢的却不要她的,而他们相识当晚就去开房。谭家明拍得自然风趣,演员也尽显灵气。他的台词也颇有意思:“我们这样好象对社会没什么贡献。”“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而他们四人虚幻的梦一瞬间死于日本赤军的刀下,突然来一场青春的自我毁灭,很是离奇和突兀。
二、80年代中后期:融入主流与明星造就
新浪潮从1978年开始,到1984年退潮。1985年开始,新浪潮中涌现的电影创作者们纷纷融入主流商业电影行列。而新浪潮退却的主要原因是:新艺城的梦幻式喜剧出现,占据了主要市场。同时,80年代监制制度兴起。另一方面,个人风格强烈的文艺片向来不被大众喜爱,这股“新浪潮”也并没有扭转香港电影业大批量生产的特性。社会背景上,1982年中英谈判香港问题,局势不明朗,部分港人人心惶惶,急谋后路,因此到了此时,喜剧片的大行其道简直天经地义。
波德维尔称香港电影的秘密是娱乐的艺术,主流香港电影史亦是类型片的兴衰更替史。大众电影需要在熟悉框架内谋求创新,同理,大众电影更加少不了明星。“类型片需要类型人物的配合。”
张国荣也曾说过:“日本与美国观众反复多变,但香港观众一点迷上你,就久久不会变心。”难能可贵的是,那时的香港明星“很少空有美貌,故能突破单一定型的框限。”而张国荣本人自参演《英雄本色》后,演绎的角色开始变得更加多样,一部又一部,不断在重塑自己,诸多角色各有特点又都带有一份专属他的气质。
1.黑帮文化下的动作片
1986《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年,张国荣主演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英雄本色》,饰演警官宋子杰,《英雄本色》中有三个主要男性角色,其影像中刻画的兄弟情义赚足了观众眼泪。狄龙饰演的黑社会老大豪哥是阿杰的哥哥,而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是豪哥的手下,和豪哥情同兄弟,是片中最出彩的人物,有情有义,集男性的浪漫英雄主义和洒脱帅气于一身。
吴宇森出身片场体系,在他事业最低潮的时候,终于凭借《英雄本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善用强烈对比,突出人物们的悲怆命运,他的镜头下饱含浪漫主义和暴力美学,此片也最能表现吴宇森的作者风格,包括紧凑纵深的构图、枪战中突然的停顿抒情时刻等等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英雄本色》最初是徐克向吴宇森提议拍摄的。
“是时喜剧片当道,投资拍一部浪漫暴力片殊非轻易,然而影片的成功,引发连串有“英雄片”之称的黑帮电影的抢拍潮。当地对何为英雄主义不断评价,是环绕港片进行的文化对话中,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香港电影的秘密》)
直到今天,《英雄本色》带来的影响依然不减,2017年丁晟导演已经开拍《英雄本色4》,延续当年的英雄情怀,可是演员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原班人马了,今天的我们只能听着那首张国荣演唱的《当年情》去找回从前的感动。
1991《纵横四海》导演:吴宇森
影片《纵横四海》拍摄于1991年,但因为同是吴宇森导演的动作片,故而提到这章里说。
和《英雄本色》相比,《纵横四海》更加接近香港本土作品也更具娱乐性,全片基调轻松搞笑,喜剧收尾。“从头到尾满布大大小小的趣味,这种毫不造作的盗宝片,好莱坞是没法再拍到了。”(波德维尔)
《纵横四海》的故事同样是围绕三个人展开,只不过这次是两男一女,他们从小身活在一起,被养父培养成偷盗艺术品的高手,主演三人魅力四射,张国荣更是在《纵横四海》中从惊艳出场到结尾大战全程帅的一塌糊涂。
亦不乏经典段落,比如他和钟楚红跳的那曲惊艳四座的探戈,以及周润发后面优雅的轮椅起舞,百看不厌。
今天来看,《纵横四海》仍是一部合格的有诚意的商业片,不同的受众们都能从中找到乐趣。片中三人的关系经历分离与和解,最后从惊险的盗窃生涯回归到平凡的家庭生活。如同这个电影的名字一样,《纵横四海》就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太过理想和浪漫,充满巧合和幸运。它也许不如《英雄本色》在观众的记忆里留得长久深刻,但哪怕只是一场热闹的玩笑,这也足够了。
2.古装鬼片
1987《倩女幽魂》导演:程小东
1987年,张国荣主演电影《倩女幽魂》,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风流倜傥又有些呆呆傻傻的书生宁采臣,该片不仅在香港、韩国、日本、东南亚取得了票房佳绩,还让古装鬼片重新成为港产片的潮流。
《倩女幽魂》和前面提到的《英雄本色》都是在徐克的影响下制作的,今天很多人印象中《倩女幽魂》的导演是徐克,其实徐克是本片的监制,但很难判断他在导演环节有多大程度的介入,因《倩女幽魂》的风格确实是很徐克的。
“徐克效法斯皮尔伯格,攫取过去卖座片的套路,让吴宇森从60年代武侠片传统中取材,替黑帮片抹上自虐式的浪漫英雄色彩,又帮忙程小东用低科技拍鬼故事,拍出气氛与效果都极富想象力的包装。两片皆标榜精致的灯光设计,感染力强的原创音乐。《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标志着自觉走现代化路线的胜利。”(波德维尔)
电影对聊斋中聂小倩的故事做了全新的演绎,王祖贤也成功塑造了银幕上经典的女鬼形象。《倩女幽魂》除了在影像风格和视听技巧上达到了超高水准,故事本身也同样耐人寻味。它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聂小倩的故事,保留了原作聂小倩、宁采臣和燕赤霞、姥姥这几个主要人物和前半部分的故事框架,而收尾在送小倩投胎转世的分离处,省去了原作中结婚生子的庸俗大团圆结局。
电影开头张国荣“人生路,美梦似路长……”的歌声一起,宁采臣一副书生模样,背着行囊从远处走来,将我们带进那个如梦似幻的世界。这不只是一个人妖殊途惩恶扬善的故事,小倩是被天真善良的宁采臣打动,那见够了妖魔鬼怪和社会黑暗只剩下自己的除妖之道的燕赤霞,也是因世上还存宁采臣这份赤诚之心而放弃了自己几十年的道,愿意给小倩重新做人的机会。正如燕赤霞所语:“鬼和人都一样,为了利益互相利用。”《倩女幽魂》的人设中有好人坏人也有好鬼坏鬼,并前后来到了人世地府两重世界,情节设计工整,片中的多处巧合、笑点、打斗都很好地融合进故事,台词很现代也很本土,饱含对现实的戏谑:“为何这世界这么荒谬,真是啼笑皆非。”“做人生不逢时,比鬼还惨。”但不显突兀,对古代的民间社会和地方贪官衙门也做了生动有趣地描绘和讽刺。从头到尾都扣着了《聊斋志异》本身推重的“情”字和“刺贪刺虐”的背后表达。
3.现代爱情片
1988《胭脂扣》导演:关锦鹏
1988年张国荣主演关锦鹏导演的电影《胭脂扣》,同梅艳芳合作,并凭借十二少一角第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提名。和《倩女幽魂》相似的是《胭脂扣》中也有一个女鬼的存在,同时也对传统的“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做了现代改写。关于这部电影之前写过一篇和《夜半歌声》对比分析的文章,这里附上链接:评《胭脂扣》与《夜半歌声》:重讲中国传统爱情悲剧 故不再做过多评述了。
说点题外话,关锦鹏拍过许多经典电影,包括可以作为了解近代电影史的资料来看的传记片
《阮玲玉》(1991),但最为大家熟知的作品大概是刘烨和胡军主演的同性恋题材电影《蓝宇》(2001),他本人也是同性恋者,作品带有浓郁的女性主义关照。1996年,为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关锦鹏还拍摄了一部记录电影《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这部纪录片也做特别推荐,是十分珍贵的影像资料)。
这部片另辟蹊径,从性别的角度切入中国电影史,片中采访了当时多位重量级的导演、演员,探讨中国电影中性别思想的前卫和变化,包括让杨德昌、侯孝贤、李安谈父亲的缺席,张国荣谈对女扮男和男扮女的认识。张国荣在里面直言道:“林青霞扮男人百分之百成功吗?对不起,我不觉得。观众喜欢她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她靓。女扮男装,像6成,人们就会很欣赏了,但男扮女,只要有2分不像,就会说恶心。”透露出大众对于女性和男性的不平等认知,仿佛男性扮女性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退步。
4.新艺城喜剧片
1989《新最佳拍档》导演:刘家良
前面说过,香港电影新浪潮退却的主要原因是:新艺城的梦幻式喜剧出现,占据了主要市场。有人认为香港本土的后现代观念萌芽于1984年左右,这个时候新艺城崛起,中英正签署联合声明,香港电影也正在转向商品化和娱乐化,但也有人认为,后现代诞生于1989年以后,怀旧和无厘头变成大众的逃避之所,突出表现在当时冒出了一系列旧片重拍的作品,例如张国荣参与主演的这部《新最佳拍档》。
然而这部片,却宣告了新艺城喜剧的终结,被称为新艺城80年代盖棺之作。
1980年,黄百鸣、麦嘉和石天创办了新艺城电影公司,专走粤语喜剧路线,擅长对电影的商业宣传和包装,而最佳拍档系列也是公司的头号招牌,曾创香港电影最高卖座纪录。但到了拍摄《新最佳拍档》之时,公司内部矛盾激烈,80年代也即将过去,到了1990年,火了十年的新艺城便解体了。
关于这部电影本身,其实没多少可说,我更加推荐这个系列的前两部。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片中老牌最佳拍档许冠杰和麦嘉来到了最落魄的时期,麦嘉饰演的神探失业、离婚,与许冠杰关系势成水火,还被张国荣和利智组成的新最佳拍档设计嫁祸,然后四个人都被大陆公安拘捕,惨的不能再惨,喜剧效果还是有的,但片子恶搞与窘迫并存,仿佛映照了新艺城此时的尴尬境地,但在当时的票房上表现颇好,张国荣也在这次表演中显示出一定的喜剧天分,而等到90年代,贺岁片盛行,他也参与到更多经典的喜剧电影拍摄中去。
三、风格与演员:90年代的新与变
香港电影踏入90年代后,制作量不减,制作水平提升,且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出许多新导演,和新浪潮一代相比,这些导演并没有年轻多少,大多是从做编剧和助导成长起来的,比如王家卫,在执导他的首部电影长片之前就曾当过10年编剧。
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形象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电影人有更大的决心去探索个人风格的可能性,又或是在类型电影中注入新变元素,令演员的艺术生命得以不断增益及发展。同样,进入明星自主的年代后,我们得以看到一个艺人真正在演艺生命上开拓的可能。”(汤祯兆)
然而到了1993年,《侏罗纪公园》在亚洲所向披靡,好莱坞攻占亚洲市场,港片的海外市场开始萎缩。只能依靠本地市场,可本土观众的胃口已经被养起来了,渐渐不满足于既有类型片的套路,票房主要靠几部卖座片撑着,此外,自1990年周星驰以《赌圣》大破纪录,开始他的票房神话,90年代便成了周星驰的天下。到了中期香港电影人也尝试着开辟内陆市场,虽然每年大陆放映配额有限,但另有合拍片的路可走,《霸王别姬》就属于香港和大陆合作拍片的成果。
90年代香港电影的票房表现已经不如80年代辉煌,但不少出色影片却在1993年影业衰退后出现,导演也开始关注较高品味的受众,并在电影的艺术性上有所突破,逐渐走进国际电影节的视野。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戛纳等国际影展中获奖。同时人才出现外流,吴宇森、唐季礼、周润发、成龙等人纷纷前往好莱坞发展。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在国外休养了一段日子回到香港拍电影,那几年他专心拍电影不再出唱片开演唱会,也是在这个时候,张国荣开始和王家卫合作,从商业片演到文艺片,并凭借《阿飞正传》获得了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从此演技日益精湛,无论何种角色都演得游刃有余,在大家都想去好莱坞的时候他还是喜欢留在香港本土,也乐于到大陆拍戏,岁月没有在他的容貌上留下多少痕迹,却给他本人笼罩上了一层成熟与孩子气兼备的迷人气质。
1.王家卫的文艺电影
1990《阿飞正传》Days of Being Wild
这部电影是香港文艺片的代表作,片中张国荣成功塑造了旭仔,一个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旭仔的那段对白也被人反复提起,甚至被当做他本人命运的注脚,然而这只怪我们自己入戏太深。
王家卫是一个善于发现演员和利用演员特质的导演,《阿飞正传》中,张国荣将旭仔自恋不羁的一面演的生动细腻,仿佛那就是他,旭仔对镜独舞的片段也是《阿飞正传》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段落,亦是香港影史上的经典片段之一,被后人多次模仿致敬。
在张国荣和王家卫拍这部电影之前,他们就有过交集,张国荣1984年主演的电影《龙凤智多星》,编剧正是王家卫,而在编剧时期王家卫主要与拍过《烈火青春》的谭家明合作,谭家明本人也参与了《阿飞正传》的剪辑。
说回片子本身,其实《阿飞正传》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并不重要,王家卫的电影往往人物大过情节,许多时候人们在片中看到的是一种浓烈的、直击心扉的又暧昧不明的情绪而不是惊心动魄的情节。王家卫精准捕捉到香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寂寞、感性、寻找爱情、得到又失去、故作洒脱又自欺欺人,在杜可风极美的摄影风格里留下令人难忘的稍纵即逝的片刻。
虽然电影的剧情是碎片式的,但情绪却是连贯的。片中的主要角色差不多都受困于旭仔,被他的任性牵着走,虽然他最后死去。苏丽珍(张曼玉饰)和旭仔从一分钟的朋友变成两分钟的朋友,然后彻底轮陷,又因为旭仔“不会结婚”的想法离开他,但却一直忘不了他,然后旭仔又遇到舞女露露(刘嘉玲饰),依然喜欢他到不能自拔,但能说出“我这一辈子不知道还会喜欢多少个女人,不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会喜欢哪一个。”这种话的旭仔不会停留,他似乎总是厌倦,用冷傲掩饰自己内心的缺失,而后出走菲律宾,找到了生母的住处,但没有相见。这里面两个女人都经历了爱恋和失去,同时歪仔(张学友饰)和超仔(刘德华饰)又都分别喜欢上露露和苏丽珍但却得不到。在那些长夜里,他们失眠,去酒吧喝酒或者游荡在街头,找不到寂寞的出口。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阿飞正传》)
1994《东邪西毒》Ashes of Time
《东邪西毒》是王家卫电影里唯一一部古装武侠片,即使是武侠片,依然有他鲜明的作者印迹。王家卫只是从金庸的原著中挑取了他感兴趣的角色,用这些角色继续讲他擅长的主题,像是爱情和失去、回忆和忘却,电影在大漠取景,搭配武侠的元素多了一层诗意,英文名叫做“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似是暗含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全片场景亦有四季变化,仿若一场人生轮回。但情节更加支离破碎,这些人物说着一些自恋而疯狂的话,让人看得似懂非懂。
张国荣饰演的西毒是一个絮絮叨叨的杀手中介,也是联系其他角色的线索人物。自称因为妒忌变得狠毒,他一个人住在沙漠,每年东邪从东边来,和他一同饮酒,有一年,东邪劝他喝下醉生梦死忘记过去,然后没有再来过。西毒作为一个杀手中介,冷眼看着那些委托人的爱恨生死,似乎一切与他无关,这又是一个厌倦了世事的角色。但他常常做一个梦,想起白驼山,想起那个已经嫁作他人名叫桃花的女子。东邪忘记了很多事情,却还是记得他桃喜欢桃花,后来隐居在了桃花岛。
世事苍茫成云烟,故事只剩下一些会突然想起的呓语: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他不会相信,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
“我知道要不想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
这是一场困局,是主角无从改变的宿命。
1997《春光乍泄》Happy Together
《春光乍泄》中,张国荣和梁朝伟演一对同性恋人何宝荣和黎耀辉,两人来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分手又和好,最后又分手,那句经典的“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就出自这部片。后来张国荣在采访中提起《春光乍泄》,说王家卫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拍同性恋人之间的情感就和寻常的异性恋一样,让你感到这两个人物是那么真实,他们热恋、争吵、互相伤害、赌气离开,所有的情形似曾相识,情侣间会有的问题他们都有,不存在对同性恋题材的刻奇。
“王家卫的电影看上去难以捉摸,但其实条理分明。”人物总是返回同一地点,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对白,但在重复的规律中人物之间的情感是层层的变奏,“大自然亦呼应着人物澎湃的感情”,这点在《春光乍泄》里多次出现的巨大瀑布尤为突出。黎耀辉和何宝荣因为台灯上的瀑布风景而产生了两个人一起去看瀑布的想法,但是第一次去,他们迷了路,不欢而散。结尾何宝荣一个人在他们住过的屋子里看着灯上的瀑布景色,痛哭不止,黎耀辉自己终于去到大瀑布,面对着壮观的瀑布,脸上不知是瀑布倾洒的水花,还是泪。
张国荣饰演的何宝荣像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依然是那么的不羁浪荡,无法忍受寂寞。他以为黎耀辉离不开他,所以每次厌倦了就分手,过一段时间又回头找黎耀辉,对他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他知道黎耀辉会在原地等他。但到了最后,黎耀辉还是彻底离开了他。《春光乍泄》英文片名是“Happy Together”,然而事实上,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是短暂的,相互的误解和伤害却是长久的,电影的结尾,镜头切到繁华的香港夜景,欢快的歌声响起,形形色色的人快速走过,好像这个城市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何宝荣,也都有黎耀辉。
2.喜剧片
1992《家有喜事》导演:高志森
《家有喜事》系列是香港影史上经典的贺岁喜剧片,充分体现了普通香港人对于节日和小家庭的重视,快节奏生活中的实干精神。“一百年了,香港人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借来的时间和空间里,所以他们精打细算一切的时空,追求每一寸每一分的利用率。”香港人非常重视每年的贺岁片,《家有喜事》里明星云集,并且一定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热闹结局,明星们再一起合唱一首喜庆的歌才算满足。“他们重视传统,重视兆头,重视风水,重视这个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和海水。”(毛尖)
1994《金枝玉叶》导演:陈可辛
《金枝玉叶》讲的是娱乐圈里的故事,香港电影人真的非常喜欢自嘲,张国荣饰演一个著名的音乐制作人顾家明,和女歌星玫瑰(刘嘉玲饰)、突然闯进他生活的女扮男装的林子颖(袁咏仪饰)构成一个无比混乱的三角关系。这部片在搞笑和戏剧化之外,剧本其实写得不俗,三个人物都有鲜明的弧线,对应场面和母题运用的极巧妙,“陈可辛及其创作班子,都晓得节奏、呼应、伏笔与转折,以及相得益彰的对应场面,统统可塑造感情。”
1995《金玉满堂》导演:徐克
《金玉满堂》又名《满汉全席》,作为1995年的贺岁片极其卖座。徐克用武侠功夫片的拍法来拍厨艺比拼,趣味盎然。开场就是武林大会高手终极对决,一朝英雄廖杰(钟镇涛饰)一蹶不振,然后黑帮小子赵港生(张国荣饰)厌倦当老大,来到满汉楼拜师学艺,被师傅即欧老板(罗家英饰)各种刁难,又误打误撞和师傅女儿(袁咏仪饰)萌生情愫,然后师傅被人设计了,答应了一场生死决斗,可却病发入院,于是什么都不会的女儿和赵港生就突然要担负起重任,替他去比赛……这情节难道不是非常的热血和熟悉?徐克巧妙地将武侠招数化用到食物中,用食物将中国人联系到一起,既给了观众们感官上的刺激和娱乐,也在结尾让人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3.特别的一部:京剧与史诗
1993《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
1993年,张国荣主演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该片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入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张国荣也凭借《霸王别姬》中的表演获“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男主角”及入围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严格意义上,《霸王别姬》不是纯正的港产片,虽然电影原著作者和编剧李碧华是香港人,影片的投资方也是香港公司,但导演和大部分演员来自大陆,拍摄地点位于北京,是香港和大陆的合拍片。因此也没有参与到当年的金像奖评比,或许它不能被列入香港电影史的谱系之中,但它确是张国荣演艺生涯里不得不提的一部电影,所以要格外介绍一下。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它是目前人们公认的陈凯歌导演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张国荣的演技封神之作,更是中国影史上极有分量的一笔。影片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是一位男扮女装的京剧旦角,而他本人生在香港,在英国接受西方教育,之前从未接触过京剧艺术,文化背景与程蝶衣大相径庭,但他就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悟性演活了程蝶衣。
“陈凯歌表示张国荣是极端用功之人,《霸王别姬》开拍前他到北京生活了六个月,专心学戏,他如此入戏,以至于陈凯歌准备的一个京剧演员替身到最后也没派上用场。”这里仅从新闻里摘录几个片段,感受一下他戏外的认真,就如同程蝶衣对京剧的那般痴迷:
“蝶衣戒烟一节,第一次拍完陈凯歌就说可以了,张国荣不满意,要重拍一遍。连续拍了几次之后,他砸玻璃砸得太狠结果把手指削去一块肉,大家都很紧张,他笑着说没关系,这一回终于拍好了。”
“白钰记得每天中午演员要从北影厂的摄影棚去大门外吃饭,这点时间张国荣也要利用上。他穿上戏服,边走边甩水袖、练步态,口中念念有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入戏极深的张国荣从眼神到动作,时时刻刻都在体会程蝶衣。白钰说陈凯歌的信心是在剧本修改、与演员互动当中一步步加强的。”
“张国荣在拍摄《霸王别姬》期间连行走坐立的姿态都改了,那段时间照片上的他坐下来都是紧并双腿,而他一向的习惯是大大咧咧地叉开腿坐,从前是那样,拍完《霸王别姬》之后也恢复了那样。”
“《霸王别姬》中的粉墨春秋,被结构在一系列彼此叠加的三角恋情之中,为了成就这座东方镜城的形象,陈凯歌将李碧华故事中的同性恋改写成双重的镜像之恋,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痴迷,也是虞姬对楚霸王的忠贞,是舞台朝向现实的延伸。舞台以及片中《霸王别姬》的剧目所负载的历史的惰性,与固置了表象和年代并呈现在编年史之中的、跨越了老中国、新世界的人生故事,便并置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中。”(戴锦华)
关于《霸王别姬》中对的历史写作有许多专业的解读,在这里不做赘述,我只想聊一聊张国荣所饰演的程蝶衣这个角色。
程蝶衣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非常纯粹的人,他的美当然是毫无疑问的,袁四爷(葛优饰)感叹他是“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所谓“真虞姬,假霸王”,片中只有程蝶衣对戏如此执着,他爱京剧,爱到人戏不分,爱“霸王”段小楼,只想和师哥唱一辈子的戏。“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这是虞姬的刚烈,也是他打小铭记在心的师傅的教诲:“从一而终”。他这样的人,无论世事如何动荡变幻,他都不变如初,只想永远在他的舞台上唱那出“霸王别姬”,他“一辈子就知道唱戏,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所以他对段小楼妥协时局的行为极为愤慨:“连你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那它京戏它能不亡吗?能不亡吗?!”程蝶衣的故事之所以能如此感染我们,就是因为这份世间难觅的纯粹,因为他是真的“不疯魔,不成活”。
大概在纯粹这点上,张国荣同程蝶衣是一样的。
4.情色片
1996《色情男女》导演:尔冬升/罗志良
尔冬升与罗志良合导的《色情男女》是一个关于拍摄三级片的故事,香港电影从1988年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后,开始出现三级片一说,三级片不单指色情,还包括暴力镜头、过多粗口以及其他可能造成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良意识的题材情节等等。 这次张国荣饰演一个平庸的小导演,在家失业一年没有人找他拍片,终于接到一份工作,投资方黑社会大佬却愣是让他把剧本改成一部三级片,舒淇演电影中三级片的女主演。
《色情男女》用尽戏谑、讽刺的桥段来揭露当时香港电影产业的众多现实。比如一部导演拍的片子不卖座,就没人给你投资,片中男主常常焦虑,想着转行的事,不得不说,一个怀着文艺梦的导演到了中年还一无所成,大概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他要面对现实生存的问题,艺术家都是活在幻想中的,事业上一塌糊涂,更别提对家人的关心。
但本片明明有很好的题材和角度,本可以写得比成品更加有意味,却用潦草的戏剧性的情感转折和一个嘻嘻哈哈的结尾消解掉了诸多意义,而张国荣演得依然很用心,实在有点可惜。
四、光环褪去、香港电影的困境与衰落
前面提到90年代中后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但那时候地香港电影人也许心中仍尚存希望,即使香港电影接连进军大陆受阻,录制盗版猖獗,海外市场进一步萎缩,但到了1997年~1998年,亚洲出现金融风暴,香港影业更加兵荒马乱,港片成本大幅削减,几乎跌至谷底,以至于影评人方保罗发出感叹:“我看,大家熟悉的香港影业完蛋了。”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一切并没有出现转机,本土观众真的不再宠爱香港电影了,港片本身也可以说是黔驴技穷,尤其是喜剧,只会重复过去的辉煌套路,鲜有令人惊喜的佳片,嘉禾的时代也在走向终结。当然,在这一片绝望的迷雾之中,仍有好的导演在探索出路,例如我们今天熟知的杜琪峰和邱礼涛。
1995年,张国荣复出歌坛,之后继续活跃在歌手和演员两个身份之间,步入40岁之后的他会去演落魄的父亲、变态杀手这种年轻时不曾尝试的角色类型,将自己的演艺边界拓展得更远。他也在2000年7月,首次导演了一部公益短片《烟飞烟灭》,并且他一直有个自己指导电影长片的心愿,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
1999《流星语》导演:张之亮
“1999年,为了给低迷的香港电影产业带来活力,由20位香港导演结成“创意联盟”,而张之亮导演的电影《流星语》亦是其中的重要活动。张之亮找了香港许多一线演员,惟有张国荣同意主演这部电影,并且象征性地只收取一元钱片酬。”
在《流星语》中,他褪去光辉形象,胡子拉碴、穿着普通,演一个落魄的底层小人物,虽然男主也曾是商界投行的精英,但和香港电影业境遇相似,他经历了金融风暴输的一无所有,在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被母亲抛弃的明仔,从此两个人一大一小相依为命……这部电影也是张国荣参演电影里少有的生活流,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反映了一定社会现实,用平凡人之间的温情打动我们。
1999《星月童话》导演:李仁港
基本上《星月童话》又是张国荣的演技大赏,片中他先后演两个角色,和同一个女主谈恋爱,前者已经跟女主订婚却死于车祸,后者是一个卧底黑帮的警察,在某次执行任务时和女主偶然撞见。剧情确实是相当的童话,但张国荣还是演的非常走心有层次。导演李仁港夸他说:“张国荣很厉害,他一个眼神就能让观众看到这个人物的前史。”这部爱情片在你想要放松的时候倒是不妨看看,因为剧情真的很甜。但客观点说,我还是要批判一下的,因为片中男主卧底的设定和黑帮的故事线完全让位于爱情戏,男主女主的运气都太好了,显得幼稚而不现实,前半部分还不错,到深圳出海关开始有点乱来了,如此巧合的爱情故事混搭上黑帮动作类型,势必有一面平衡不好。
2000《枪王》导演:罗志良
《枪王》这部片就很有意思了,它讲的是一个关于枪,关于自我毁灭的故事,张国荣在片中饰演的主角Rick本是一个改枪和射击的顶级高手,但他从来不沾血,直到一次比赛中,一个因为投资股票倾家荡产的角色疯了,开枪滥杀无辜,紧急情况下,Rick举枪射杀了他。因为这一枪,他尝到了杀人的快感,整个人坠入疯狂的地狱,他去看心理医生,出来对女友说:“我杀了人,但我好开心。”他终于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杀手,在开枪杀人中找到无休止的快感……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很纯粹的人……
“舆论一致认为这部电影是张国荣从影20多年来的一次重大突破。张国荣游刃有余地将一个天生对枪怀有特别的感情,出手快而准,又以用枪杀人为乐的枪手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但形似,连神情、感觉都被他捕捉得丝丝入扣。除此之外,影片在音效方面也颇为用心,《枪王》和另一部经典电影《枪火》一起令香港枪战片视听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新京报》、《环球时报》评)
结语
“据说,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也是在这一年,张国荣(46岁)和梅艳芳(40岁)先后离开了我们。
不知不觉回顾完张国荣20年的演员生涯,也看到了香港电影是如何从新浪潮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看到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那个时代拍了类型繁多的经典电影,也有那样一群人,唱歌演戏都能做到绝对的专业和优秀,张国荣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什么世人今天仍旧如此怀念他,大概是因为过去与现实的对照之下,我们所拥有的当下显得太过无力和空洞。
参考文献:
张国荣相关访谈和新闻报道
《香港制造》BY毛尖
《倾国倾城的男人》BY毛尖
《影片分析:霸王别姬》BY戴锦华
《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大卫·波德维尔 著
《香港新浪潮电影》卓伯棠著
《香港电影新浪潮》石琪著
《香港电影的血与骨》汤祯兆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