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作者: 十日十月Freddie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07:06 被阅读0次

李鸿章的发达缘于奉曾国藩之命创办淮军救援上海,他乘坐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轮船,从安庆跨越千余里太平军的占领区到达西洋文明最集中的地方上海,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和风生水起的洋务事业。他先是创办洋炮局﹑机器局仿造洋枪洋炮,战争结束后又把洋务重点转向求富求强的民用经济,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中国铁路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能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尤其是北洋海军,更是在李鸿章的极力推动下才得以成军,虽然甲午之战后几乎全军覆没,但也无法否定北洋海军的巨大意义。在当时办洋务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每提起一项“洋务”,总会群起而攻之,骂之为崇洋媚外,骂之为汉奸,甚至以为要断送大清江山社稷。但李鸿章不为所动,发挥了超凡的韧性,因为他敏锐地感受到了落后与差距,认为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只有实行变革中国才有出路,“穷则变,变则通”。李鸿章的见识,远远超越那个时代的精英阶层。

我们历史观中有个“奸臣情结”,往往把一个王朝的败落和灭亡归罪于一两个奸臣,好像没有某个奸臣,这个王朝便可长命百岁。李鸿章不幸当了大清国的“奸臣”,成了晚清的箭靶子。李鸿章的时代,正是大清国没落的封建制度与西洋资本主义制度交锋的时期,或者说是社会转型期,李鸿章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尽了很大的努力,但不幸传统体制的力量依然强大,转型没有成功,封建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面前败下阵来。李鸿章当然有责任,但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衰弱,一种制度化的缺陷归罪于一个人,是不敢反思﹑不会反思﹑不能反思的表现。即便我们这些自觉比李鸿章聪明的事后诸葛亮,生在李鸿章的时代,大多数人也不会比李鸿章更聪明﹑眼界更辽阔。

相关文章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李鸿章死后,德国立马刊报表明与他的关系,果然有阴谋

    翻阅现在的资料,但凡据理为李鸿章说辞的,言必称梁启超所写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

  • 大道至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时间回到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这个倔强的老头

    李鸿章,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才华的老人。 梁启超写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伊藤...

  • 李二先生是个复杂的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

  • day 6 星月 阅读打卡3.9

    day 6 星月 阅读打卡 今日读书《李鸿章传》第四章“兵家之李鸿章”题目为兵家之李鸿章,实际上却并没有写李鸿章...

  • 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

    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既是晚清名臣又是出色的文人,作为一个有争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hq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