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七三:告子之偏

《传习录》七三:告子之偏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9-11 14:42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七三:告子之偏

问“志至气次”。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之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说。”

“志至气次”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讲“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的意思是说,心志是意气的统帅,以其充满于体内。心志是首要的,意气是次要的,要把握住心志,不要随便意气用事。

王阳明认为,孟子是为了救“告子之偏”才有了上述言论。

告子是谁?

告子,名不害,战国时人,主张性无善恶,有“生之谓性”、“食色,兴性也”等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因为没有专门的著述,没有相关的史料,只存有与孟子争论的一鳞半爪言论,今人已很难推断他思想的全貌了。

《孟子·告子上》中,告子与孟子之间有过几次争论。

告子的观点主要有三:一是杞柳桮棬论,把人性比喻成杞柳,把仁义比喻成桮棬,就像杞柳可以做成杯盘一样,人性经过雕琢也可以显现出仁义来。二是人性湍水论,认为人性没有善与不善的区别,如湍水一般,在哪个方向上开个口子,就流向哪个方向。三是生性自然论,认为人生而有性,就像白之为白一样。四是“食色性也”论,认为饮食、男女即是天性。五事仁内义外论,认为仁是内在的,义是外在的。

客观来讲,告子是个辩才,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没有人为他提供一个公平进行学术辩论的舞台。告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虚文之风盛行,孔子所反对的“重虚文而轻实行”使得孔门弟子无不对这种浮华的虚辩嗤之以鼻。从另一个角度讲,张仪、公孙衍等一大批善辩之士在公侯王庭的光环,掩盖了告子的声音。他本身没有留下什么著述,出现在《孟子》一书中的几个观点又不入孟子的法眼,最后只能被后人一笔带过了。

陆澄问及的这个“志至气次”,表面上看是孟子为救告子之偏所发的言论,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位辩才的言语力道——告子的言论足以撞偏亚圣的思想。遗憾的是,孟子选择了全力以赴将孔子的学说推上文化主流,成为后人景仰的亚圣。告子选择标新立异逞口舌之快,只能被淹没在历史浩荡进程的烟尘里。

孔子一生主张“述而不作”,在广泛阅读上古文字的基础上,为后人找到了人之为人“修己、修身以合天德”的根本出路。小而言之是他同颜回讲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大而言之是他的弟子概括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通过远离“期必之心”,去适应世界的变动不居。

孟子将自己视为孔子的衣钵继承者,自然理解“期必之心”的危害,自然懂得“修己、修身以合天德”。自然懂得虚文的局限性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之所以仍然将“持志”与“养气”分出次第,不过是为了避免告子之流在细致末梢上的再发挥罢了。

王阳明看到了这一点,他坚信持志与养气是一体的,是同一件事。心志充满时,自然不会意气用事。意气之所以有力量,恰是因为心志到位了。

子贡有段评价商纣的话,说得很中肯——“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后人传说的纣的各种恶,未必符合实际,只不过他甘居“下流”之位,天下的恶名便都自然加到他的头上罢了。

面对战国乱局,面对天下学者的众说纷纭。孟子站出来振臂一呼,还原孔门圣学的主流地位。告子也站出来嚷嚷了几句,在纷纭的声音中加了几句自以为是。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读书札记156】关于人的本性问题

    《传习录中》第221条 问:“‘生之谓性’,告子亦说得是,孟子如何非之?”先生曰:“固是性,但告子认得一边去了,不...

  • 【传习录读书札记172】告子“不动心”论的毛病

    《传习录下》第251条 先生曰:“孟子不动心与告子不动心,所异只在毫厘间。告子只在不动心上着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

  • 《孟子》感言集之64:食色性也是本能非本性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孟子与告子相互之间进行激烈的仁内义外”之辨,其中告子先声夺人,认为“食...

  • 236《传习录》下黄修易录06

    【原文】 问:“‘生之谓性’,告子亦说得是,孟子如何非之?” 先生曰:“固是性,但告子认得一边去了...

  • 第227篇 告子

    【读史日历】(第227篇 告子) 告子,中国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以道为本兼容儒道。人性之辩:告子与孟子的遭遇战。由...

  • 论"不动心"

    读阳明子诲弟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别为何也?动心,动欲心也。告子之不动心,知定而强抑耳;孟子之不动心,无...

  • 《读书摘录》(2)

    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

  • 《阅读笔记》(1)

    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

  • 传习录第二十四

    尚谦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著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又曰:“心之...

  • 读孟子之《生之谓性》

    告子上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七三:告子之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me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