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抓住第一次学习‖啃读《给教师的建议》ing

抓住第一次学习‖啃读《给教师的建议》ing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13:38 被阅读0次

    已经有阵子没有边读边留痕了,真是觉得读完空落落的,犹如风从耳畔刮过,几乎了无痕迹。

    还是得输入+输出式的阅读、啃读才适合我这样的笨脑子。

    啃读第10章《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有所得:

    摘录一:

    第1次学习新教材时,一定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用于让他们进行思考和领悟教材的实质。

    思考:

    我们都说万事开头难,人际交往中也说第一印象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章中非常明显的提醒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学习中有掉队孩子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老师太着急,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暂时不足的孩子不够友好。

    我们在班级授课时,总希望能齐步走,希望都能整齐划一,因为这样投入的教育精力最经济,但这显然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人的人性化发展。一把手伸开5个手指尚且不可能长短一样,何况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生长环境和智力背景的孩子呢?

    追根究源,孩子学习暂时出现问题,抛开家庭背景不说,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稳”一些,等一等孩子,用心去关注孩子,最终能做到“看见”孩子,而不是用“猴子爬树”的标准要求“鸭子”和“兔子”,用“鸭子游泳”的标准要求“猴子”和“兔子”,用“兔子赛跑”的标准要求“鸭子”和“猴子”……

    这样才能做到把“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扎扎实实落地。

    摘录二:

    应当走到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

    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这点要求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真心做到的。这才是真的教育。

    而实际情况是,动辄八九十个孩子的班级,一节课40分钟,我们能真的走到一个个孩子跟前去吗?

    所以我忍不住发出一句感慨——小班教学太重要了,大班额太要命了,要了孩子的命,要了老师的命啊……

    摘录三:

    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能否当堂正常的有系统的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只是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

    读到这里,我停下来在旁边批注到,不少教室真实的课堂情形,正好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千万不要”。

    其实课堂上收获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敢于大声且积极主动回答的孩子。越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越不敢大声说出来。

    回想女儿九年级时物理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我特意跟物理老师沟通,他就告诉我那些课堂上主动回答的孩子(男生较多)往往是物理成绩靠前的孩子,回家一问,闺女就是在课堂上“不动口、被动听”群体的一员。怪不得!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越读越觉得越是要好好的读下去,为了孩子,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教育,为了一切。一定一定得认真读,不只是读,更得结合自己的班情,想方设法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抓住第一次学习‖啃读《给教师的建议》ing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nu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