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爱仇恨,少有人仇恨爱

作者: Andylee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7:16 被阅读66次

争议性的话题向来藏着话题本身带有悖论。正如我们常常会自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样的话题,不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认识,都会让我们对这样的提问产生不可避免的质疑。最终有可能出现的结局可能不在于谁能说服谁,而是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在蔡东杰教授的《政治是什么》一书中布满了许多看似无解的问题,我搜集整理了一部分,现在重新审视这样的提问,试着回答依然是相当艰难。

问题一:我们该怎么样去面对多数统治“理想”与少数统治“现实”间的矛盾呢?

问题二:就算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政治与法律地位,但是,这是不是说每个人也拥有平等的参与能力呢?

问题三:首先,人民到底是怎样投下他手中那一票的?其次,到底有多少民众认真地投下这一票?

问题四:在我们决定想要过哪种生活时,它的前提又是:我们到底对自己了解多少?

当这些问题接踵而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作者给予读者必要的提示。如果读者无法产生对提问的兴趣,那么政治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顶多只是纸上谈兵的话题,而不会与每个人产生关联。这一点就像作者指出的那样:

我们必须强调,这些想法既凸显人类即使面对艰难环境,依旧不屈不饶的奋战精神,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人类面对的理想与现实差距甚远的困局。......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既需要肯定前人智慧的成果,也须切记不能自满于现状,因为自满经常是人们原地踏步甚至走回头路的原因。

阅读《政治是什么》的难度就在于这些问题集中的出现,随着每一个观点的深入,我们常常陷入被不同立场的问题左右夹击的境地,最要命的是,这些夹持我们的问题看上去似乎都成立。尤其是在《政治是什么》中引用出洛克和霍布斯的观点。哪怕洛克和霍布斯的观点是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内容,但是现在依然无法摆脱他们的思考。

作为一本常识读本,却常常让读者陷入内容的泥沼中动弹不得。这种无力感不是来自作者,而是来自读者的知识架构中缺失的那一部分。例如对于“选票”的认识,我得承认在我人生经历中我对此一无所知。

但是《政治是什么》带给人更多还是希望与理想,可能有读者在穿过重重问题之后要面对自己无尽的空虚之感的同时,还是会被蔡东杰教授给予的正面引导加以调和之后,对未来仍然保有巨大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仅来自现实的感受,也来自对历史整体叙述的体会。即便通过历史观看会发现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失败的制度设计实在是无以数计。但是人对此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也同样无以数计。所以推动我们继续保持向前的动力就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历史记录,另一个是希望。在已有的历史记录中保存了太多让人不愉快的经历,但还有希望这个潜意识给予我们继续改变的勇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也基本承认当下的许多的现实生活早已在历史伏笔中埋下种子。

我们也得让同样认识到另外一个迫人而来的现实,政治不会因为个人的选择而自行远离或身心参与,人类社会行进至今日,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会与政治缠斗。但是我们也需要自问:政治到底是什么呢?是日常生活之一,还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物呢?

我们也同样看到现代社会的进化速度要远远快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迁的速度不再以“历史速度”进步,而呈现出“指数级”的速度变化。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是历史的幸运儿,在这个看似“丰饶"时代里,我们或许对于政治有着更为进一步的认识和选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构建的,当这些无以数计的个人生活集合在一起时,政治就必须成为必选项之一。至少,除此之外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共识和选择。在不太好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看上去不那么坏的,或许才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现实。

在蔡东杰教授梳理的有关政治的“进化路径”中,我们必须要看到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时代当中,在《政治是什么》看到的制度形态和理论观点基本来自西方。这些制度形态和理论观点都是在西方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成长起来。在这个本身就多元的世界中,在塑造更合理也更适合自己的的政治世界过程中,学习有必要,但融合也要成为考虑。

《政治是什么》的开篇部分也是从探讨人类原始状态开始的,即便是一种源自想象的认识,但还是需要从这个源头开始才能对政治一词有尽可能完整的叙述。在谈到这里时,我会想起那张有名的“蓝色弹珠”的照片。在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2.9万公里外拍摄的地球照片,也被称为“蓝色弹珠”,是人类历史上最为知名的照片之一。这张照片意味着人类第一次以“上帝的视角”看到自己的居住地。也第一次通过外部空间来审视自己身处的这一粒“宇宙的微尘”。如果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为这一眼的努力历经了不少于十万年的历史。蔡东杰教授在《政治是什么》这本书中所回顾的历史也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时间距离,但是究竟政治是什么,却不要期待有什么“上帝的视角”出现。

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没有答案比起有答案更值得奋斗。

蓝色弹珠

相关文章

  • 许多人爱仇恨,少有人仇恨爱

    争议性的话题向来藏着话题本身带有悖论。正如我们常常会自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样的话题,不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认识,都会让...

  • 我的高跟鞋

    我叫June。 不是hey jude,没有人为我唱dont be afraid。 不是Julia,没有家族仇恨爱恨...

  • 有关爱情

    去大胆的爱吧!哪怕是伤害,在爱中学会感恩。仇恨爱都是卑鄙的。 相恋的两个人说什么山盟海誓,...

  • 读后感——反美却奔美?看看咱有多少“反美斗士”移民美国!

    我并不是仇富 只是仇恨那些为富不仁的人 我并不是仇富 只是仇恨那些不正常手段致富的人 我并不是仇富 只是仇恨那些富...

  • 《那年,相忘于江湖》目录

    这是一个属于青春的故事。 从仇恨爱,到不懂爱,到放肆爱。 我们总有一天会寻找到真爱。 目录 《那年,相忘于江湖》第...

  • 为什么现在有人仇恨老师?

    有些人仇恨教师我觉得并不奇怪,因为这个社会没有那个行业是一片净土。看看当今社会仇什么的都有,仇富,仇官,仇...

  • 政治正确,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

    1 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应该有仇恨,可是历来好像只有仇恨。起始是因为生存而争斗,而仇恨。后来则是因为仇恨而争斗,而仇...

  • 月子仇不共戴天

    有一种仇叫月子仇,世上有一种最深的仇恨,叫月子仇。 其实说白了,月子仇也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在坐月子期间的激化。 雨的...

  • 法律篇:爱恨自由务犯法(七绝.平水韵)

    笑看红尘爱恨仇, 爱情甜蜜显温柔, 结怨吵闹心难抑, 仇恨冲昏法律收。

  • 人在做,天在看。

    爱是欢乐的源泉, 恨是日积月累仇。 仇恨代替了亲情, 缘己尽从不再有。 情己断永不再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

网友评论

  • 花貓一枚:在中國,“屁民”,“草民”、“屌絲”也在成為這樣的字眼。用這樣的稱謂來自嘲和自我矮化,也許是為了尋求一種人格心理上的自我保護,它可以使當事人用適應和習慣矮化的方式,來把矮化的實際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然而,這種先是對矮化的遊戲性的自嘲和脫敏,卻可能不幸變成一種真正的麻木和屈從,也使矮化之人變成了不折不扣的侏儒。
    Andylee:@花貓一枚 你越来越深奥啦!

本文标题:许多人爱仇恨,少有人仇恨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pn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