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本来是打算跑30公里定速跑的,因为对新修建马路的好奇——二环路过江连接最为繁华的衡州大道,一下没收住,跑到高铁站时已经是接近20公里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跑起了全马的距离。
问题在于,通常全马前需要一个30公里让身体逐步适应适应,于是30公里左右身体出现了各种“撞墙”反应。按理说应该多走走,尽量放慢配速,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也不太像自己的跑步风格,于是强忍着酸痛继续跑下去。
35公里时,顺道回到家补充水分,还吃了一个橙子,旋即继续开跑。很显然这个时候补给已经晚了,身体没有半点好的转变。
下肢沉重,肌肉酸痛,身体的糖原已经消耗殆尽,跑步产生的内啡肽其愉悦作用已是微乎其微,唯有凭借意志力才能完赛。最后几公里的跑步路程,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身体的极限运动。
出现这样的症状,有点新手的味道,说白了是平时跑量积累的不够。
回到家时感觉右脚的一脚趾甲有点麻了,冲热水澡的时候,浑身肌肉包括上肢和肩膀的肌肉都是酸痛的,尤其是下肢小腿的肌肉苦不堪言。
之后我喝了一瓶八宝粥,吃了些马蹄肉、柚子之类的水果,不时的补充温开水。因为有点过度运动,胃口不太好,所以干脆没有吃晚饭。
记得上次全马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脑海只想着一件事,就是刷新个人PB,跑完中午泡了个热水澡,就直接干午饭,都没有午休就直接和朋友一起去玩剧本杀了,一个全马在准备足够充分的情况下,完赛简直就是小儿科。
两者相差太大,这给我的启发无疑是,务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全马前先跑一次30公里定速跑。
总之,功为胜道,可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