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回娘家的路上,在采买的时候,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大哥已经回来了,我内心欣喜。
母亲高兴中带着责备地口吻说,大哥回来重来不提前打电话说一声,突然就回来了。刚进门,放下背包就出门了。
我一听,母亲是有什么话要讲。安慰她说,大哥今年因为封城,好几次都没办法回来,现在没事了,正好端午节,他回来也不意外的哈。
又问母亲需要特殊采买什么食物吗?母亲支支吾吾地说,不需要,我们回家就行。
我知道母亲不好意思开口,忍不住又对她说教,这么多年了,还是有话不能直说,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总让我猜…最后跟她说,别担心了,我们已经买的差不多了,什么都有,她只要做两个素菜就好。
我先生采买回来,我跟他说了母亲的电话。他一听大哥回来了,又去添买了一只大哥爱吃的蒜香鸡。
路上,我先生说,咱妈就这一点不好,二十多年了,跟自己的闺女也不好意思开口直说话。不说大哥回来,平时咱们每周回去,荤素蔬菜时令水果,样样买全,她都不用嘱咐。
现在大哥回来,她肯定想嘱咐咱们买什么大哥爱吃的,又不好意思开口,得亏咱们知道大哥爱吃什么。
妈就这一点不如咱爸做事朗利痛快。你看,以前咱爸在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了,他就直接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三姑来了,让我出去置办。
我接了电话,赶快去置办几样熟食,回去给他们老姐弟俩切吧切吧,装盘端上桌,他们吃上喝上,我就走了。咱爸高兴地跟三姑说,就得这半个儿子的济了。
我说,咱妈跟爸一样的话,就好了,就不会挨打受骂一辈子。爸年轻时在外面指挥人,回家后,指挥老婆孩子,强势一辈子了,当然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妈一辈子自强自立,再苦再累不吭声,任劳任怨,委屈自己,从来不愿意求人,不舍得累亏儿女,她哪里好意思指使我们买这买那的。若不是我们儿女孝顺,自觉自愿替她着想,她只怕很难享受到儿女的爱和关照了。妈是付出型,爸是索取型的,没有可比性。我还在理性地替母亲辩解着。
在楼下的水果摊处,看到大哥准备买樱桃,我跟他说,别买了,我们已经买了两份,吃不完容易坏。

回到家,母亲看到我们几个人,提的大包小包食品蔬菜,高兴直念叨,怪我们把市场搬回家了…
去年以前,我爸活着时,也是如此,边高兴地吃,边责怪我们买多了、买贵了,他若是买肯定便宜等等之类的话。
那时,我经常忍不住,就得怼他们,边享受儿女的孝心,边卖乖,让儿女心里不痛快。就不能只表达快乐积极的一面,直接夸我们,让我们也享受到花钱所值的快乐。他们这种喜欢儿女买东西孝敬他们,又心疼花钱多了的矛盾心理,就是病态,得好好改…
我这一通说教甩过去,有时候父母也不高兴。时常为了这代沟的观念矛盾、摩擦,人人心里都不快乐。
那时的我,经常腹诽,父母怎么能这样呢?好好的聚会、每每高兴的事,总能弄得人,心里不舒服。心中埋怨他们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不疼爱,只心疼钱去了。
现在我通过反思,明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困苦磨难他多了,心底里对钱的节省观念,很难改变了。我没必要去计较,心中释然,便不生什么情绪,家人和睦相处。
午饭后,母亲说起她的胃,我又批评她吃饭习惯不好,自己不会掌控饭量等等。大哥我说,说话不好听,应该学习说话的艺术,说得让人接收才好。
我反思自己,大哥说得对。现在想一想,我这么年,一心希望家人好,每次给她们的好建议,人家都没往心里去,不当事,我行我素,我只能干着急。现在看,也是我说话直来直去,人家不爱听,不当回事也是必然。
感恩大哥的耐心教导。父亲不在了,大哥就如父亲般,支撑起这个家。感恩有这样温暖的大哥和兄弟姐妹。
年度写作营第32篇,字数1420,累计51483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