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晚上我和先生带孩子外出吃东西,九点半回到家,洗完澡将近十点,孩子要求读书,书刚读几页,阴云爬上了先生的脸,一声呵斥打断了我的书声:“十点了,马上去睡!”我放下手里的书,以示配合先生的教育。孩子并没有过多反抗,姐姐拖着极不情愿的脚步往自己房间走,弟弟随手拿起一本薄薄的书来看,对于爸爸的这个决定他显然不是很满意,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对抗情绪。理论上,我们给他两分钟翻看一下书他就睡去了,但先生不同意,他的理由是规定几点睡就几点睡,而我允许他再看两分钟是纵容他的坏习惯,至于之前是谁带孩子外出,为什么这么晚还没读完书,一律不管。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①孩子原本可以两分钟高高兴兴解决的问题,先生硬是让他哭了五分钟以上。②我原本配合他教育孩子的情况上升为夫妻吵架。最后,我想或许先生是对的吧!但是我脑袋里一直有个疑问:这样做真的对吗?
今天,看《教育目的》这部分,我突然灵光一现,转身问办公室的女人们,对于以上情况,你们觉得哪样处理好。孩子正处叛逆期的搭档说:要让孩子养成讲道理的习惯,否则只要有一天孩子认为自己在身体上比父亲占优势,他就会反起而攻之。他们家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小时候特别怕爸爸,什么不敢违抗,现在个子比爸爸还高,他就啥都不听了,简直油盐不进。在孩子年幼无知的时候只教孩子野蛮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指望孩子半大不熟的时候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简直是痴人说梦。邻桌梅姐比较温和,她的孩子情商比较高,她说:父亲长期这样做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横蛮不讲理的人,以为武力解决一切。桥桥家儿子最优秀,而这个儿子的背后有一个比任何一个人都耐得烦的爸爸。
拖延或许孩子都有点,以上这些初中以上程度的孩子小时候估计没有一个是天生动作快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的拖延,绝不是几句呵斥、几次强迫能解决问题的。孩子的问题我们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为解决一个小问题而制造一个大问题”的理由。
教育具有延时性,当时觉得没效果的事或许将来有用,当时有效果的事或许将来有副作用,我们应该对照一些已经出“成果”或“后果”的例子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有时候中国的许多父亲,除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其实对教育孩子并不那么上心,真的,相比母亲日复一日的琐碎重复,父亲的付出不算什么。此处,不包括我的父亲。当然我父亲也爱显示自己的权威,这好像是男人的通病,但是自从父亲愿意在我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我更容易接受他的意见。孩子并非不知好歹,只是孩子真心讨厌你的操控欲。
说了这么多,好像和教育目的没什么关系。其实有的,教育目的大致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大部分母亲坚持这样的价值取向,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所有母亲往往重视的是孩子这个人。第二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本身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大部分中国爸爸都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在单位上是什么时间就是什么时间,领导让你怎样你就怎样。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梅姐说:一个孩子,如果他在父母面前都不敢放肆一点点,他在外面该有多老实呀!
这两种价值取向偏颇一方都不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究不可久远。②我们既要教会孩子适应社会需要,又要教他们勇敢超越。不要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放在一个对立面来看待。③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并重。④既要实现人的社会化也要实现人的个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