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孔乙己的茴香豆

作者: 素素老师的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24-03-03 18:53 被阅读0次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已》第一课时。

上课前先点评了学生周末素材积累,总结了几个素材积累的方向:1、周末观演的话剧、舞剧、音乐剧、音乐会等,比如《音乐之声》《茉莉 》《红楼梦》等;2、有意义的旅行(非流水账),比如凤凰古城的文化之旅,周末赶最后一场梅的赏梅之旅;3、节令风俗,惊蛰、雨水、谷雨、清明等,自然风景结合独有的民风民俗;4、历史遗迹,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等;4、一片有故事的土地,一个独处的深夜等。

正式教学开始,从回到孔乙己生活的地方——鲁镇开始,这是小说的环境,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一般用来衬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孔乙己》小说的社会环境大致可以推出是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之前,社会环境一般暗示小说的主旨。鲁镇的原型是绍兴,鲁镇是虚构的,也体现出了小说的特点。

其次是小说的情节,根据绍兴三味书屋外墙上的画,我们找到原文,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文情景再现。同时概括出他们表演的情节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根据这一部分比较好概括的内容往前往后推,可以理出小说的主要几个情节:孔乙己去酒店喝酒被嘲笑,孔乙己教“我”写“茴”字,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因为小说存在明线和暗线,这个概括是根据明线来概括,要学会观察,更要有小说阅读的文体意识。当然,孔乙己的茴香豆,不仅是情节,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下节课继续分析。

《孔乙己》既是新课,也是小说复习的开始,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 新知的时候同时巩固学过的知识。

相关文章

  • 绍兴小吃与名人

    到绍兴,吃茴香豆是少不了的。 第一次到绍兴,是因为想看看鲁迅的家乡。 孔乙己的黄酒,孔乙己的茴香豆,我以为绍兴,只...

  • 诗意的茴香豆

    孔乙己的茴香豆 《孔乙已》,有一句话贯穿全篇。这句话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出场时,喊“温两...

  • 读孔乙己有感

    我觉得孔乙己是有真才实学的,否则他不会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 孔乙己是善良的,否则他不会把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 孔乙己,这个冬天你还好吗

    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 你好!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咸亨酒店专门给顾客温酒的那个小伙计,你还教过我写茴香豆的...

  • 孔乙己的茴香豆

    先生去绍兴出差,带回一样富有乡土气息的特产,茴香豆,让我想起孔乙己。 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上大人孔乙己”总是 “温...

  • 兰 花 豆

    瞧瞧眼前的“兰花豆”,脑子里闪现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的“茴香豆!” 有得考证“茴香豆”与“兰花豆”,或者我儿时...

  • optional的九种拆包方式,你知道几种?

    中国的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九种写法,一位老外知道optional的九种拆包方法,看看你了解几种,哈哈。 茴香豆 VS...

  • 不同时期不同感想

    记得初次读《孔乙己》还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当时只觉得孔乙己比较可怜,比较迂腐,就像教小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

  • 鲁迅《孔乙己》

    小学时老师讲孔乙己,只依稀记得孔乙己在桌上排出九文大钱买酒和茴香豆,老师说这个排字表现出孔乙己想表现出自己阔绰(或...

  • 原来,民国时有钱人都在喝黄酒

    不少北方人知道黄酒,大抵源自鲁迅那篇叫做《孔乙己》的小说。小说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要温两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情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78.孔乙己的茴香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x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