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
《大脑幸福密码》这本书的概况,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大脑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都有这样的体验,坏的体验似乎特别容易在大脑中生根,而好的体验则如流水,很难在大脑中留存。
就像考了99分的我们,更多的是纠结为什么会丢掉那一分,往往忽视了99分所代表的成绩。
亦正如“一朝被蛇咬一口,十年怕井绳”。相比愉悦,我们通常更容易记住痛苦,并从痛苦中学到东西。这就是《大脑幸福密码》里所说的大脑的“消极偏见”,即我们的大脑对消极体验格外敏感,并暗自备战。
进化脑神经学告诉我们,消极偏见的存在不是我们的错,它不是我们主动创造出来的,而是万年来人类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石器时代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
野外生存,其头号法则就是“吃午餐,别成为午餐”!严酷的生存环境孕育了我们祖先的大脑;我们祖先的大脑也在极力适应着这样的世界,具体表现就是大脑会特别留意那些潜在的危险或损失。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人类的进化,那些警觉性高、生存欲望强、且总是抱团而居的人类始祖,活了下来,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的基因也存在着这种倾向。
在我们的意识中,总是会有一种隐隐约约但又值得注意的不安、不满,使得我们的大脑容易将焦点聚集在出错的事情,聚集在可能出现的麻烦上,并时刻竖起尖刺,做好战斗准备。
尽管消极偏见的存在不是我们的错,但如果我们不掌握主动权,它就会持续控制我们的生活。
如何才能掌握主动权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塑造“快乐的杏仁体”。
我们可以主动塑造“快乐的杏仁体”
杏仁体是大脑凸显网络的核心,在情绪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以杏仁体的激活情况为指标,可以将人分为三大类:
一类人拥有“中性的杏仁体”,他们对积极刺激和消极刺激反应同样强烈;
一类人拥有“臭脾气的杏仁体”,他们对消极刺激的反应明显强于积极刺激;
一类人拥有“快乐的杏仁体”,专注于推进好体验,而不是预防坏体验。
正如前面所讲到的,在实际生活中,对消极刺激的反应有利于化解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追求的是短期利益;这种短期利益的获得缺乏对长期利益的关注,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让人难以获得平和满足的人际关系以及持久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而拥有“快乐杏仁体”的人群,大脑更容易聚焦于积极体验,他们的积极情绪明显要比前两组人更多,也更容易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功。
“快乐的杏仁体”部分源自天生,部分来自于后天的积累和训练。脑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会学习的器官,它可以随着我们的体验而发生改变。里克•汉森将这一过程描述为神经界的达尔文主义——“忙者生存”。我们神经元内的遗传因子此消彼长,不活跃的突触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而活跃的突触会变得更加敏锐,并生出新的突触。
这本书有意思吧,它能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