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a86e0b925b3749c1.jpg)
读《曾文正公嘉言钞》,从中汲取做事成事的方法,为今为我所用,是自不待言的,否则,就失去了阅读思考的应有价值与效率,但我们还应深入一步:其做事成事的方法是怎么来的?亦即,其做事成事的方法论“原点”何在?我以为,这是更为关键,最为旨要之所在。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面对如此“滔滔者”之“局势”,曾国藩是怎么想的?又想到了什么?如此“局势”,假若为今天的我们所面对,又该怎样想,怎样做呢?不可否认,不可忌讳,坦诚相见,怕是多有“听天由命”、“顺水漂浮”地随之去者,“我是草民,又能耐何呢?”该是多有的心理与作为。曾国藩呢?“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庶几万有一补。”这就是使命感,这就是担当,这就是敢于担当,更是精英与庸众的鲜明分野之所在。为此,我们不能不赞叹这“寸衷”,不能不最可宝贵、最可珍重这“寸衷”——丹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b81b6052eb9a76d8.jpg)
然而,我所在意者、看重者,却是曾文正公“寸衷”-丹心之思维,这该是文字中所隐秘的,也是我们应该开掘的其成事、成大业之所在——做事成事的方法,不是由“思维”的“加工制造”而成?思维方式决定作为方法是铁律,该是无可质疑的吧?
“塞绝横流之人欲,挽回厌乱之天心”,非超越常人之思,异于常人之想,拔乎常人之为,何以能够?故而,“精忠耿耿之寸衷”是最在于“异常思,别样想”的,即为:曾国藩之人生卓绝成就,最在于其杰出于人的思维方式——萃取了中国古典辩证法的精华。
可以说,这个书札断片本身就是例证:“百废”“千疮”中见“独此寸衷”,不就是“多中见一”的辩证思维之发现?“横流人欲”中不是贵在“独此寸衷”?“厌乱天心”不是非由“独此寸衷”而“一补”?“滔滔者”中的“寸衷”是为“大中之小”,然而,非此“小”不可成其“大”。
“文以载道”。破读文本而求其真道,我们是不能让辩证思维须臾离脑离身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c44cf6dae494f11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