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作者: 糖果屋林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22:15 被阅读0次

    (录音整理,未经陈老师审阅)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自我觉察对我们自我成长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自我觉察,我们学这么多东西,怎么把这个我们学的东西跟我们自身能够贴合起来,这就是我们讲的自我觉察。

    2、什么是自我觉察。我发现我们之前写觉察日记的时候,包括我们对自我觉察的理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差,我们清晰一下,什么是自我觉察。

    3、基于九型人格的自我觉察究竟是什么?关于修行核心都是自我觉察。

    4、如何在平时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因为我们刚开始学习九型也好练习临在也好,它只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怎么能够提升我们的自我觉察的能力,这是我想跟大家讨论的。

    5、如何写自我觉察?具体落地的就是我们现在要求大家写这个自我觉察日记。到底怎么写?我们前段时间也看了一下大家写的日记,发现了还是有不少问题,我们一起来澄清和讨论一下。

    首先,我说一说为什么要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对于我们生命成长、对于我们真正的把自己整合,让我们自己内在的生命能够去转化提升,到底意义在哪里?很多人的学习,很多时候是想找一个什么法门,一下子就改变自己的生命,实际上这是一个头脑里面的一个妄念。实际上你会发现,真正的生命成长也好,或者我们讲的觉醒也好,他不是靠一朝一夕或者一招一式完成的。那么觉醒,简单的说,他就是自我觉察的一个累积,那么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你就醒了,就这么简单。我们学九型,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原来的人格模式里面,我们是处在一种叫自动化的反应状态。这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头脑的模式里面,不是我们自己在做选择,而是模式自动替你做选择。那我也形容这个人格模式呢,早年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那么我们发展出的模式。但是我们这种模式发展出来以后,我们这个作为主人的本体沉睡了。这个模式掌控你的生活、掌控你的一言一行、掌握你的情绪。所以呢,我们就被这个模式不断的带到坑里面去。那么觉察呢,就是让我们这个主人要醒过来,而重新再来把握自己的生命,而不被这个模式代替。

    在我们的头脑的人格模式里面呢,我们是基于三到五岁看世界这个角度。形成了一套操作系统或者跟世界大家族的策略。那是很多时候我们带着一种老旧模式来应对这种变化的环境。我们就会撞车就会碰壁,看不到当下的真实,也看不到这个新的可能性,就被自己的模式牢牢把自己给禁锢了。所以我们做自我觉察是让我们能够真正的跳出这一类模式,看清真相。大家都知道,真相有时候很残酷,但是真相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看清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行得通、走的远。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呢,我们这个头脑是害怕真相的。我们长期,被这个头脑控制的时候,我们会活在头脑的妄念里面。那有时候这个真相呢,实际上谁受不了?让我们头脑的这个模式受不了,因为我们构建的这套对世界的这样一种看法,他是虚假的。一旦真相相遇的时候,我们这个模式可能就会崩溃。所以这个时候头脑就异化了,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她会排斥真相,会把我们牢牢地禁锢在这里面,这就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地方。这是我们的人格模式,当初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他一旦形成以后。那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就会排斥真相。然后呢,要不断的来强化自己的那些信念,验证这些信念,让这个信念变成一个所谓的真实。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我们会不断的把自己带到这个同一个坑里面去。这个坑山就是我们在模式里面,当年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呢,我们往往是绕了一大圈。最后呢,让自己更辛苦。

    举个例子,你比如说我们讲到反六这个模式啊,大家都知道。反六的人,内心是非常渴望被别人看见,跟别人靠近,但是,他为了当年的这种发展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就是要去对抗要去攻击,要去火力侦查。那么他最后火力侦察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把别人推远。那么跟他自己真正的,想得到跟别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的这种动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三阶里面,跟大家讲过一个区分,就是事实和演绎、问题和目标、行为和动机的一个区分。这是我们活在模式里面就是活在演义里面?我们活在模式里面,就是活在问题里面,头脑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那么我们很多时候,当我们活在这种头脑的模式里面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和动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觉察就意味着要看清自己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动机,看清这个模式怎么来制约自己。看清这个外部的真相,然后呢,从这里面,从这个制约里面出来。

    所以大家发现我们一、二、三阶,是一个有机的联系的整体,我们把它叫做,内圣外王的这套体系。我们三阶讲教练能力的时候呢,有一个核心的能力叫做区分能力。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我们说区分能力,对于他人呢,我们去教练别人,协助对方清晰,这叫区分能力。那这个区分能力的基础,是我们内在的自我觉察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内在的来区分自己的情绪、感受动机信念,以及什么是自己的模式?什么是自己真实的这个想法?那么这些是我们内在的一种自我觉察。当我们这种内在的自我清晰、自我觉的能力有了,就可以去协助对方来清晰对方,也就是我们的洞察、区分的这种能力。

    所以呢啊,我在课上讲过,我们十六个字,临在为本、九型为镜、自我觉察、内圣外王,他是关联在一起的,这个关联的核心,就是自我觉察能力。我们说前面两个临在为本、九型为镜,这是我们自我觉察的基础,也能用他们来看自己、看别人。这是我们培养我们一种自我觉察的能力,那么以这个自我觉察能力为基础,我们来修炼自己,这叫内圣。当我们内在,有这样一种自我觉察的能力以后,我们能够去更好的跟他人互动,这叫外王。

    提问:
    1、自我觉察跟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有什么关系和不同?
    2、觉察写完再回看,总感觉像反思
    3、动机和行为背道而驰的成因?
    4、有情绪出来才会觉察,觉察是否无处不在

    我看了一下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后面要去进一步展开的。这个关于怎么去觉察?觉察是怎么回事儿?有人提到了动机和行为背道而驰的原因,实际上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已经讲到了。就是我们这个模式,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模式,那么我们当下的这个情况,跟我们过去的经验实际是两回事,我们以过去的经验来应对当下的情况,肯定会撞车会碰壁。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动机和行为是背道而驰的。也就是说我们说没有不当的动机,但是呢,有不当的这样一种行为,就是因为我们不是基于当下的这种感知回应当下,而是我们基于我们的模式,在自动化反应,所以这个自动化的反应,它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及模式,而不是基于当下。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临在的原因。如果没有临在,你就没有办法做到一致性,你就会被自己的头脑的模式,把自己掌控,活在过去。其实觉察自己这个起心动念,那是自我觉察的一部分,那么觉察到了,能不能喊停,这就是我们说的实际就是以临在为基础的自我觉察。而不是在头脑里面去分析。那么有没有这种很能力,实际上是我们做自我觉察的关键。那么喊停了以后,你再去能够去看清这些模式,能够去转化它。那么喊停不了的话,你可能会把它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依然会重复。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第二部分,什么是自我觉察?

    因为刚才有人已经提到了这个。自己写的自我觉察更像是反思,而不是自我觉察。什么是自我觉察呢,我们首先要搞明白谁来自我觉察?觉察什么?这个觉察的主体是谁?觉察的客体是谁?我们在课堂里面一直跟大家强调这个临在的重要性,大家知道如果没有临在的话。这个自我觉察就很容易变成头脑里面的这个分析,或者反思。那么他是头脑的一部分在观察另外一部分。这个时候,我们内在会充满了一种叫做自我谴责、自我评判的能量,那我们希望自己去改变自己,但是呢,这种越是要改变,我们就越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里面,卡在里面动不了。所以说,这个自我觉察他是要超越头脑,他不是一个头脑的功能,它是本体的功能。所以这个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呢,因为我们的临在的根基不够。我们虽然也知道一些自我觉察的方法,包括这个我们提供的大纲。但是我们习惯性的会用头脑去写,试图按照这个大纲去写,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是对自己来进行分析解释。包括我们找出来的所谓的真相也好,选择也好,也是头脑的一个想象,而不是真的。所以自我觉察,简单的说,就是真正的看见,这个看见是直接的看见,不是分析得来的一种看见,就像我们在课堂上邀请大家去看花一样,不是通过你头脑的概念一看到哦你叫花。而是真真实实的看到这个花的存在。

    有些时候呢,我们也在观察自己,但这个观察呢,我们把它叫做抽离。它是一种头脑的功能,是一种理性、理智的功能就是抽离出来观察自己。那这种观察他往往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跟自己的感受是脱节的,它是一种纯理性的一种抽离,那所以在自我觉察里面我们说临在,有时候大家觉得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临在,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说你跟自己的感受是不是连接了。所以我们写觉察日记的时候,开始都是从身体的感受、情绪感受,作为入口,再来深挖下去,而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分析。

    另外,我还看到另外一种倾向,就有些人写觉察日记喜欢用自由书写,但是这个时候注意,自由书写的更像是什么呢,更像是一种头脑里面故事的重播,虽然好像也有情绪感受,但是这个时候因为没有临在,跳出来看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过去的一个故事的重播,这个并不能够帮助我们从模式里面、故事里面出来。所以这个自由书写可以用这种形式,但是他是要一定以临在为基础的。在写的过程中间,也能够跟你的故事拉开一个距离。我通过写来清晰自己当时的状态。同时,也能够看到新的可能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去觉察处理这个故事。所以我刚才想谈到两个面相。一个就是头脑的这种反思或者是理性的这种分析;一个人陷入情绪的那种自由书写的那种重播,实际都不是真正的自我觉察。我们都真正的自我觉察呢,他是真正的喊停,真正的能够去临在,也就是我们在课上讲的,你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手、感受自己的脚,你能感受到周围这些事物的真实存在,这个时候心能静下来。那么这个时候静下来以后,与本体的联结就开始启动了,本体的那种直接的看见的功能就开始启动了,那你就能够去开始看到自己,也能够看到外面的这些事情真相是怎么回事,不是你头脑的那个演绎。我曾经在助教班里面,跟大家分享过一个关于理解自我觉察的一个框架,我现在也分享给大家啊,就是我们说,这关于我们内在的这个觉知的这个体系,它实际上有三个层面:1、最高的这个层面就“在”,也就我们讲的临在,这就是我们自我觉察的主体,那么这个主体实际上是一个寂静的核心。所以,因为寂静的核心,所以周围任何有什么风吹草动,它都能够去看到。所以,我们一开始来了以后,就训练大家的这种临在。那么这个临在呢,是最高层次的一种自我觉察的训练。2、在临在之下,就是“觉”的层次,就是第四道里面讲的注意力,你注意到什么地方,你就能够看到他有什么样的一个变化,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所以,这个“觉”的层次是以“在”的层次为基础的,他是这个“在”的一种功能,所以自我觉察,是我们“在”的这个用,那么,本体一—我们的临在是体,它是体和用的关系。3、再下面一个层次呢,就是我们头脑层面的“知”,“知”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它实际是工具。当我们“觉”了以后,我们需要用东西把它表达出来,我们可能会用书写的方式,可能会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这个是“知”的层面。所以我们说,很多时候,为什么写成反思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和“觉”两个层面没有真正的启动,我们就只能在头脑里面来玩这个所谓的觉察游戏,就是一个所谓的在“知”的层面,头脑的一部分在分析另外一部分。

    佛家里面讲到了我们内在的意识层次的时候,他讲到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对应的是“在”的层次,这个是主体的层次,这个层次它不去做任何事情,它是真正的“在”,这是我们觉察的主体,第七耶赖识就是“觉”的层次,第六耶赖识是“知”的层次,再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感知的那一部分。我们的眼、耳、喉、舌、身,这些感知的部分,这是感知的通道。所以就是说,对于我们觉察来说呢,它将是一种意识的训练,让我们的意识的层次能够上升,当我们不断的能够去做这个功课的时候,我们意识层次能够提高的时候,我们就慢慢的“醒”过来了,这就所谓的一—觉醒。

    自我观察的四个原则:

    1,不要评判

    2,不要改变观察对象

    3,注意身体的感觉并放松身体

    4,无情地诚实面对自己

      —来自《自我观察》

    我刚才讲了这个理论呢,算是有点深,对有很多人来说呢,不见得能够明白和悟得到。我们可以把它简单一点,就是用《自我观察》这本书里面提到的,自我观察的四个原则,来看一看,反思和这个自我觉察的区别,当我们头脑里面去反思的时候,我们会自带评判的,这样就叫好,那样叫不好,我要改正,我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就是我们所谓的反思层次。当以本体为基础的自我觉察,实际上没有评判的,只是看见,它背后是允许和接纳。第二个,自我觉察不是要去改变现状,包括改变自己和改变外界,只是看见。如果带着这种想去改变或者转化的目的的话,它就会进入头脑。这个时候一旦有这样一个目标的时候,就变成头脑在努力做一件事情,想去改变。越是改变,我们越被卡在里面,所以这个自我觉察它是不去改变对象。那么他只是就观察,我们有句话叫看见即疗愈。当我们去真正的看见了,这个转化会自动发生,而不是说努力的去改变什么。第三点,就是跟感受的连接。因为如果不跟感受连接,我们就很容易进入头脑的分析里面去,看起来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这个转化不会发生。我们说任何一个限制性信念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份伤痛,我们很多时候呢,我们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内在的波动,这个情绪实际是一个送信的。我们以这个情绪感受作为这个切入点,再来觉察自己背后的限制性信念、模式、伤痛。在看清楚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跳出来,那么就能转化,就能看真相,去看新的选择,那么它是这样一个以这个为入口的一个过程。

    第四点,讲到了这个无情的面对自己,也是我们课上讲的对自己要诚实。这一点,那也是以临在为基础的。我们说头脑要对自己诚实,是不可能的,头脑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欺骗的机制,我们会去掩饰自己的行为都背后的动机,会去美化它,会去巩固自己的那个自我形象。所以,要想真正的无情地面对自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我经常说的,要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手和脚在哪里,你想说假话都难,如果感受不到你的手脚,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说的是真话,都有可能是假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真正的开始,把这个所谓的“情”放下来。包括对自己、对他人的那个所谓的“情”,这往往是头脑制造出来的一种情,这个时候,往往是对自己真正的、对他人的真正的一种情,我们把它叫做爱,那么以临在为基础,也是以爱为基础,来去允许、接纳、看到,然后,这个转化自然就会发生,而不是用所谓的这个情,来去纠缠自己纠缠别人。

    提问:
    1、不要改变观察对象,还是不太明白
    2、自我觉察是先觉察身体还是觉察情绪?
    3、一个伤痛形成的模式会有很多的变形出来。
    这是分析还是觉察?
    我和父亲的纠缠
    会在老公身上
    在事情身上
    不同的变形出来

    答:不要改变观察对象的意思,就是你觉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好,是头脑的努力,觉察是如实如实地接受,当你接受了自己,去接纳了自己,那么这个转化就会发生。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果没有临在的基础的话,我们没有一个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允许。所以以临在为基础,你才能够创造一个转化的、接纳自己的空间。然后,这个时候通过自我觉察,把这些觉察到的东西,放在这个空间里面,这个转化会自动发生。

    觉察一一从身体的感受入手,再去觉察情绪感受,再去觉察自己的念头,限制性信念模式,这个比较靠谱。因为我们这个身体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我们这个情绪,我们头脑甚至都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来,所以对于心区的人来说,不要被情绪把自己淹没了,这个时候回到对身体的感受上面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问:觉察时无法准确描述身体的感受和情绪

    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自我觉察一一本来就不是头脑可以听懂的一个东西。如果你现在临在,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听不懂的人,你就感受自己的脚和手在哪里,感受自己是不是真的在临在,如果试图用头脑去理解自我觉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自我觉察的层次比头脑的理解层次要高。

    问:
    1、我现在就心跳不均匀、但不知道要觉察什么情绪,心慌
    2、我经常被情绪淹没
    3、 如果觉察到当时有情绪,比如愤怒,这时候是要停下来跟自己的愤怒在一起,表达愤怒后,再回来觉察自己的感受?

    答:那就以你这个心慌为例,你现在呢,就去感受自己的脚和手,在感受脚和手的时候,同时去感受那个心慌,跟心慌在一起。然后你看看,你内在的发生什么?这个时候,你不是去分析他或者是想去停止这个心慌或者是想去改变这个心慌。

    我们曾经跟大家讲过一个关于这个自我疗愈的一个三角形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临在、觉察、情绪的表达释放,这样一个三角形。所以自我觉察,它是一个先导,觉察到了以后,你比如说,我这个时候情绪需要释放,那我就去表达释放,如果能够自己通过觉察,来转化这个情绪,那你不释放也没问题,那最终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检验,就是说你是不是能够回归到临在。我们以临在为基础又回归到临在的这一个旅程,就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觉察的过程,这个自我觉察,它不是以头脑的分析为基础的,也不是说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以临在为根基,这才是自我觉察的根基,我发现大部分人的问题就出在这个临在上面。

    问:心慌,对理解不了害怕

    答:那对于理解不了的事情,你感到害怕,那你看一看这个觉察一下。这什么?这里头老想掌控啊,是你头脑还在参与呀,你能够觉察到这一点,你就可以放松啊。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第三部分,具体到我们这个体系里面是基于九型人格自我觉察

    关于自我觉察,有很多这样的法门。具体到九型人格,自我觉察它的特点在哪里?他对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在课堂上形容九型人格是一面镜子,我们形容这个自我觉察它就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以临在为基础运用九型人格这面镜子照镜子的过程。那九型人格的这个自我觉察的价值就在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面,不是一个点。我们很多所谓的自我觉察,我们容易掉到一个点上面去,这个点上的这种觉察,他对你整个生命的转换,要么就是会把你带到细节里面,要么就是你没有办法去整体的看清全貌,没有办法真正的转化自己的生命。所以说白了,就是人格这个系统呢,它最大的价值,是让你看到的是自己的整个的系统和模式。我们跟大家讲过。这是我们学九型,对我每个人来说有两个功课,一个主功课—-就是我们的主型的功课;一个人是副功课—-就是我们福型的功课。这两个功课是互相关联的,那我们二阶里面是,我们重点讲的就是这个主型的这个功课,我们的基本生命观点是怎么制约我们的生命,副功课,它更表层一点,它会体现在我们生活中间的这些关系呀,一些具体的问题上面,但是它都是附着在我们的这个主操作系统—主功课上面的。所以有很多人写觉察日记,这掉到了就事论事的这样一种觉察上面。没有跟我们九型人格的这套体系和这个面镜子结合起来,看自己的模式。这就错失了这个运用九型人格的价值的一部分,我们生活中间某一个行为、某一个点、某一个起心动念,它实际上都脱离不了我们自己的这个模式。如果你能够透过这些行为,透过这些点深挖,能够看到自己的这些基本的操作系统,这个觉察就会真正的来转换你的生命。

    所以我们每次课程结束了以后,会邀请大家结合课程的学习,来做一些总结,对照自己的总结,用九型人格学到的东西,来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来看自己的模式,看自己平时在生活中间这些模式怎么来制约自己的,这是我们强调的重点。能够上升到看模式的高度来觉察自己,而不是简单的在一个点上面,这就是我想说的是基于九型人格自我觉察的价值所在。那初期呢,我们也允许大家,在一些点上面来深入。我们说,这个模式它是一套有组织的这样一套限制性信念,我们二阶里面讲的基本生命观点,就是这个根儿。然后呢,我们会演变成关于自我身份的定义,关于我们的爱情观、事业观、婚姻观,我们讲逻辑层次,上三层。这一部分呢,他是一套系统。所以我们觉察的时候,能够把这套系统逐步地清晰,这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你只有清晰了,你就知道他怎么制约,你才有可能从这里面跳出来。

    所以概括一下的话呢,就说我们基于九型人格自我觉察呢,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包括自己的反应的观察。然后逐步的去深入啊,理清自己的模式,开始可能还是比较表层的,比如说我们的副型模式。那么随着我们对副型模式的清晰,我们可能逐步的就会深入到我们主型的模式,它是怎么来操控你的这个生活的?当你把这两个都清晰了以后,你就开始明白,那些卡住地方在哪里?那么慢慢地就能够开始看清,什么是你的模式的声音?什么是你本体的真实的声音?然后呢,你能够开始不去被那个模式的声音所控制,能够基于当下真实的感受,来回应当下,就开始走在真相中间,就开始行得通,走得远。

    简单的说,我们头脑的这个模式就是一层纱,它蒙住了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真相。所以,我们觉察,向内就是看清楚,我们这套模式是怎么来制约自己的,把这个灰色、这层纱给他捅破、擦亮。然后当我们能够真正的看清这个模式,放下以后,我们才有可能去看到我们面临的这个外部世界的真相。那么看到这个真相,我们自然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那我们就能基于当下真实的真相来回应,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行得通了。所以,我经常说觉察什么?向内觉察自己的模式,先去看事情的真相。所以我曾经把这个觉察,简化为停、看、选择。停—就是临在的能力,对我们自动化反应喊停,喊停了以后,透过对身体感受、情绪感受,觉察,透过一些点上的限制性信念的觉察,能够去向内,看清自己的模式,当把模式看清楚以后,然后就能超越模式,去看清外部世界的真相。所以才有第三部选择,这是一个新的选择,去尝试一种新的可能性,我们就在拓宽自己的模式,就在修炼自己,我们就在真正的完成一个成长的过程。

    提问:
    1、怎样深度临在的练习?
    2、停是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停下来?还是在生活中有念头和想法的时候停下来?
    3、觉察上升到“模式”的层面,这样才能有撼动模式核心限制性信念的可能,才能更有效地发生生命转化。陈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对吗?

    答:@苏俊玲  9自保  唐山 这是头脑的追求,只有临在,深度是自动发生的

    问:比如,才能看清自己的恐惧,才有可能放下恐惧

    答:@温少君-6自保-太原 是的,挖树根[玫瑰][玫瑰]

    @盛芳9自保🤗呼和浩特 随时停。@盛芳9自保🤗呼和浩特 停以后是觉察,没有停只是分析

    问:1、感觉到自己每一个行为有可能都在模式里打转,总会觉察到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模式启动,这时候就要停下来看看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感觉到就可以停下来,是这样吗?
    2、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周围
    步行禅
    打坐
    是加强临在的练习吗?
    每天练习可以吗?
    3、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呢?
    4、我这几天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感觉到了自由书写,不能真正深入看到自己的模式,要把临在的体验和观察写出来,还是要按自我觉察日记的要求书写。
    5、停下来看意思真像是我们自己的模式和小时的勾子?
    6、回到身体,临在,觉察背后动机,是这样吗?

    答:关于临在我再说一点,因为我刚才发现了,很多人关于觉察这一块呢,是因为临在的根基不够,所以觉察也没办法展开。那关于临在大家还有很多的一些误区,这里面首先要意识到一点,临在它不是靠我做大量的练习得来的一种能力。虽然我们课堂上,会引导大家做一些练习体验临在,但是,并不是说我通过这些练习,我就必然能达到一种所谓的临在的状态,临在是一种生命的本来状态,我们通过练习的目的,是让大家体验到临在,目的是让大家把这种临在的感觉,带到生活里面去,不能说我打坐的时候我临在,我不打坐我就不临在。离开那个打坐的位置,我就不临在了,就进入头脑了,那这个临在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深入到你的生命的。所以呢,我们强调的是把临走的品质带到你生活里面去,你不是说我练习步行禅的时候我才觉知脚,我不练习步行禅时,我平时走路就不去觉知,那这个临在不可能变成你生命的根基。所以,我现在跟大家分享的时候,你如果用头脑来理解和听的话就想去找方法,你如果用你的生命的体验来听的话,你不是在找方法,是在体会或者了悟,我在传递的这个本质是什么?那我们就是在觉察,包括我们的生命的疗愈转化,这是密不可分的东西,我们只是为了说方便给他起了一些名字。但是你会发现,你如果用头脑想用概念理解这些东西,再把她去做个练习,去做到,是我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它是一种在真正的你自己去临在的过程中间,你会发现你眼睛好像就亮了,那你看花就看着别人更清楚啦,他是这样一种体验。所以大家在这里听这个微课,不要试图用头脑去理解,理解只会把你限制在头脑的框架里面,我刚才已经强调了觉察的这一部分,它是高于我们头脑的理解的这一部分。你如果用你的理解去驾驭觉察,那你一定学不会觉察。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第四部分,如何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间提高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

    我如何把这个变成我们生活中间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问:我感觉临在走路、我就变”大傻子”的感觉,我一临在就没办法思考了、不思考就傻了。每天脑子思考很多问题

    答:所以我们还是要从临在说起,我们刚才一直在讲自我觉察,它是本体的功能。唤醒本体的方式就是临在。如果没有临在这个基础,我们头脑去讲觉察都是空的。所以,还是在生活中间慢慢的开始,养成这种临在的生活的习惯,无论是你走路也好、做家务也好、还是出去散步也好,慢慢的养成这种临在的习惯。如果平时没有这种临在的根基的话,你事到临头要喊停,是停不下来的。所以这个喊停的能力,他是来源于平时的这种临在的积累。所以一直在复训的学员,都会有一种体会。临在品质的提高了,自我觉察的能力它自动就提高了,那么这个临在的提高,也不是说上一次课,而是说真的这种临在品质的提高,不是说靠课堂,而是说,要持续的在生活中间去实践它。有些人一说到实践,就会想到了,我要把它变成一个目标、变成任务去做,那又进入头脑了。所以就说,你首先得体会到临在的好处,如果在临在状态里面你能够体会到那份轻松自在、愉悦、头脑清晰,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愿意去临在了,而不是把它变成一个任务去做。如果你把临在当作一个任务去做,你越努力就越临在。当然。我们养成一些定期喊停的在一种习惯,比如,早上的打坐,或者是每天定时的一个静心。这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回来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要执着于这些,说,今天的我打坐了,我的临在练习已经完成了,我其他的时间都不要临在了,那这就变成了一个谬误了,我们可以用一些方式来加强自己的临在,但是并不是靠这个就能够实现的,临在一定是要把他带到你的生活里面去,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越来越能够跟自己的本体连接。

    那么有了这个临在的根基以后,我们要开始锻炼一种叫做观察自己或者要做教练的能力。当我们有某种行为、某种反应、某种情绪的时候,你就开始能够去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开始能够在生活中间点点滴滴开始观察自己,这就是锻炼觉察。这一部分呢,我们在这个助教班里面,也会把它叫做自我教练。

    自我教练的能力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提问自己来回答,这就是已经在锻炼我们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观察能力了。通过书写的方式,相当于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我们有一个框架,十个教练问题,根据这十个教练问题,我们一步一步地问自己,自问自答,这个时候就开始我们这个自我觉察就开始深入了。同时,十个问题的大背景,是九型人格,是我们的人格模式。所以呢,还有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在你觉察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九型人格学的这些东西丢在一边了,你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是这个入口,那也就意味着这个镜子就摆在这里,那你在觉察自己的时候,你能够参照九型人格的这面镜子,来看自己的模式,而不是孤立地去按去想一个模式。那么这就是我们说九型人格的价值所在,你学了以后要把这个九型人格跟你自己的生命要贴合起来。所以很多人那上课完了以后啊,就是没有真正的去复习我们讲的九型人格的这些每个性格的这些号码,这些模式,然后呢,在这个共修里面也没有去把这些东西进行探讨升华,那么就错失了一个就是运用这个九型人格这边镜子的机会。所以,十个教练问题只是一个框架,它的背景是九型人格的这套体系。

    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第五个人问题:如何写自我觉察日记?

    写觉察日记,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当你生活中间遇到一些事儿的时候,你停下来看这个事儿。那么它触动了我内在的什么?这个相当于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就是有一个点深入来看自己的模式,看自己的限制性信念,看自己限制性信念背后的伤痛以及我们这个新的可能性是什么?真相是什么?这是由点及面的一个部分。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定期的拿出一点时间来,借助九型人格这面镜子,系统的看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个呢,就像我们每次上完课以后,很多人都会有很大的触动。这个时候呢,就会有一种全面的看自己,那么他可能这个时候觉察到的点,就不是一个点了,会把平时自己的一系列的点串起来,看自己的一个过程,相当于是说呢,这个时候就是用这个系统来照镜子。然后呢,再把平时的一些点串起来,这个时候,原来这些点不清晰的地方通过这个照镜子的过程,把它串起来,把它理清楚。这个工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曾经给大家布置过一些作业,比如说:关于我们的二阶里面布置的震惊点、卡点、痛点的这样一种探索,关于我们主型的探索,还有关于我们副型的探索,我们的行为,背后童年的伤痛、钩子是什么?在生活中对我们造成的困扰和影响是什么?这样一些面上的一种或者一种纵深的一种探索,也是我们写觉察日记的一个方向,这样的话你就能够把那些点上的东西串起来。

    最后呢,我想跟大家说。因为我们在这个群里面,要求每周至少有一篇觉察日记,很多人可能会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去做。实际上,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推动大家的这个自我觉察这种意识,你把它写下来,就相当于你开始真正的来一个面对自己的机会,我们平时也是经常觉察,但是都比较表浅、表层的觉察,相对你的生命转换很难起到作用。你能够通过这种真正的静下来花点时间,面对自己,而且养成一种习惯,比如说我们要求大家每周至少一次。这个提交那就相当于你每周至少要拿出半个小时来面对一下自己。那这个面对自己的习惯,才能转化你的生命,不是说叫完成一个任务提交一个作业。

    我最后跟大家说一点。就这个自我觉察的能力,一定是在实践中提升的,就是你得动起来,先去觉察、去练习写,哪怕开始是头脑写的东西也没关系,那么你随着你自己的这个临在的深入,觉察能力自然会提升,然后呢,我们学员之间互相一面镜子,所以别人的觉察日记也会触动到你。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间一步步来深入,不是说我讲一下,觉察能力就提升了,而是要真的去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老师关于自我觉察的微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ie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