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条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百无一用是数学!”,有了孩子后,我又否定了这个观念!

“百无一用是数学!”,有了孩子后,我又否定了这个观念!

作者: 可乐妈妈哈哈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5:36 被阅读10次

1

我高中读文科,学校为了升学率,高一就分了班,文归文,理归理。

读了文科后,感觉最强烈的就是数学老师教授方式的变化。在高一综合班,数学老师讲课每次点到即止(自然我也不太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每道题都会略过最通常的解法,而让同学上台想新的解法(对我来讲,特别难)。

但到了文科班,数学老师直接说,后面的几何体干脆直接用向量的方法,也别想画辅助线了,想不出来还得不了分(捂脸)。

虽然这种做法有争议,但对于我来讲,高考还是赚了,毕竟我真的很难找到辅助线(不然我不会从高一的火箭班转到文科重点班,相当于自动降级),用向量的方法虽然麻烦,好歹细心一点也能得分。

为着高考,也没学到什么,于此就认为数学也不太重要。

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几个学理科的女生,发现她的思维很不一样,对待一个问题时,思维很发散,总能提出多种见解,甚至也经常质疑一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因为它们不能进行倒推,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结论,我也因此也学会了“质疑”,不再像海绵一样,看见知识就吸收。

数学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

反正以后数钱、买菜都用不上?

2

是的,这曾是我一贯的思想,但工作之后才发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以前做题的时候,总会有那种给一大堆数据,找规律的题目,其实它也在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抓到本质的东西。

对于还小的宝贝,我们需要教他数学吗?数数就行了吗?

对于3岁内的宝贝,其实我们可以教给宝宝数学里的抽象概念,今天主要讲讲数的概念。

数的概念,也就是个体对自然数的认识。而自然数包含两方面:

1、基数(一组物体的个数)

2、序数(一个数相对于其他数来说,所处的位置)

怎么给宝宝在这两方面启蒙呢?

1、感知数和量

2、了解数和量的关系

3、体会数序

如何感知数和量?

认识数字: 

坐电梯的时候,我会告诉可乐,我们要下楼哦,但我们现在在7楼,你要注意看电梯,到了“7”要喊妈妈,如果没有喊妈妈,我们就等待下一趟电梯。

可乐欣然接受这项任务,我们也乐此不疲配合,一定要等到可乐发现真的到“7”了,我们才进电梯。

超市经常卖的数字饼干也很不错,我会把饼干摆在盘子里,拿出“1”给可乐吃,然后告诉他这是“1”,然后再吃“2”“3”……

我给可乐买了1~10的数字积木,用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可乐把“1”“2”“3”藏起来,然后我去找,找到后我假装不知道找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可乐帮我说出来。

其实,在认识数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多种物品来认识,如果只给宝宝玩一种游戏,他可能会把数字当做这种物品的名称,很难举一反三,所以平时得多开动脑筋陪宝宝玩。

如果没有时间陪他玩,《天线宝宝》里有一节也是认识数字的内容,讲到“1”的时候,对应的就是1个皮球、1块饼干、1条马路……讲到“2”的时候,就会对应2个小朋友、2辆自行车、2个冰淇淋……这是一档很不错的节目,我很早给宝宝看的时候就觉得真有意思,数字对应自然环境中真实的事物,并且也不会让宝宝产生混淆的感觉。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让宝宝认识数字背后的含义有很多,例如电梯上的“7”代表7楼,而表上的“7”代表7点,绘本上的“7”代表第7页……这样宝宝理解才不会那么狭隘。

认识量:

刚刚的概念是帮助宝宝认识数字,而认识“量”,也就是认识两种及以上事物之间的区别。比如高矮、粗细就是“量”的区别。

我经常和可乐玩的游戏是,妈妈和可乐相比,谁高呢?刚开始可乐也分不清高矮的区别,这时候就需要多种物品参与比较。出门的时候,我会问可乐,妈妈和大树相比,谁高呢?就通过日常的比较,他慢慢认识了高矮的概念。

除了高矮,还有长短,这个更好比较了,我用可乐的筷子和我的筷子相比,告诉可乐哪个筷子长,哪个筷子短,然后举一反三,哪块积木长,哪块积木短,哪件衣服长,哪件衣服短……

同样还有大小的概念,我通过原来报早教中心送的绘本《和妈妈去郊游》给可乐讲的,里面有很多场景,妈妈出门戴大帽子,宝宝出门戴小帽子,妈妈吃大面包,可乐吃小面包等等,这个概念他很早就了解了。

在可乐差不多2岁半左右,我让可乐把所有小汽车玩具拿出来(也可以排列鞋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不过可乐有时候并不配合,我也不强求,他愿意由小达到也是可以的。

了解数和量的关系

宝宝了解了数和量,接下来我们可以为他们做链接,了解数和量的关系。

数和量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会让可乐帮我们拿水果,要一人一个。可乐抱了冬枣过来,就会开始分冬枣,一边分一边数,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

了解数和量的关系就是要把数和量结合起来,就像我上面举的例子,让可乐数有几个人,再让他根据几个人去拿枣,拿好枣再分配到每个人身上。

这一系列动作可以让他在数字和量中间转换,不过对于2岁7个月的宝宝有点难,他也很难做到,有时候让他拿水果时,他直接把整箱都搬过来了。

不过我并没有什么要求,这个能力难以达到,就会降低难度,只要一个人匹配一个枣就行,再数数发了几个人,再去拿同样数目的枣子,分配给每个人。

除了水果,我也时常问他家里几个人,我们要拿几双筷子?无论他拿多少筷子都行,我也不会纠正他,但他需要把筷子发到每个人手里,如果发到谁手上没有了,他又需要重新去拿筷子。

如果这一步做得很好了,就可以增加难度,拿出印有数字的卡片,让宝宝根据卡片来拿物。

重叠方法比多少

利用重叠来比多少,我会把他想吃的饼干分成两个盘子,肉眼很明显可以看到多少,可乐也能分出来,但却不知道每堆到底有多少块,这时候可以把每个盘子饼干轮流拿出来一块,你一块,我一块,数完后盘子里还剩饼干,说明这个盘子饼干多,再数有多少块,就说明比另一个盘子多几块。

点数

学会点数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每次让可乐点数的时候,他都会从8910开始点,他能数到20,但却很难点数。

这主要是因为外婆带他走楼梯的时候,口头教给他12345,但他始终没明白这是什么,以为是一个顺口溜,所以纠正起来也比较麻烦。

还是照样,拿着可乐最爱的水果和饼干,摆出来,我让可乐数到3的时候就吃一块饼干。

刚开始只需要他能了解123就可以,现在掌握了3以内的点数。

除此外,因为小宝宝容易受到排列疏密的影响,比如上一排放3块饼干,下一排放3块饼干,如果下一排很密,他可能就会认为上一排多,被这表象迷糊了,所以点数就尤为重要。无论怎么排列,我都要求可乐先点数,不要被“眼睛”蒙骗了。

体会数和序

序列是稍微有点高级的概念了,但生活中处处都有,比如滑滑梯排队、上早教课领玩具排队等。

带可乐出门排队是最为辛苦的一件事,因为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站老半天,为什么不直接冲到前面去。

我每次都会解释说,可乐不想等待了对吗?可是每个人都在等待哦,你看我们需要排队,现在来数数前面有几个人?第一、第二、第三…

找规律也是一种序,刚开始我让可乐把苹果和枣排序,先放苹果,再放枣,再放苹果,接着又放枣……但是孩子并不会那么听话,放着放着就乱了,这时候我就故作夸张,原来可乐想这样放啊?先放枣再放苹果是吗?

随着他越来越懂,就可以增加序的量,比如给他三个水果来排列。

写在后面:

数学思维有很多方面,仅仅是数的概念就值得我们一学再学。

本篇文章很长,能看到这里的应该就是真爱,我知道,你肯定和我一样,学了很多道理,不一定全部都用得上,但只要能改变你一个观念,它就是成功的。

因为我在育儿过程中也这样,刚开始只是看书,看完后就结束了,慢慢地,我发现在陪可乐玩的时候,自己能总结一套方法来启蒙他的思维,这才发现,看过的文章、书籍,它不会完全消失,它会一点一点改变你原有的观念。

文章的确长,但因为我之前看很多公号介绍内容分为好几篇,我总得回头去找另一篇,不够完善,所以我把它写得有点长,希望能一次性了解一个完善的概念,这样不至于太过零碎。

相关文章

  • “百无一用是数学!”,有了孩子后,我又否定了这个观念!

    1 我高中读文科,学校为了升学率,高一就分了班,文归文,理归理。 读了文科后,感觉最强烈的就是数学老师教授方式的变...

  • 简单说说“深情”

    曾经有个人问我:“百无一用是深情。你赞同吗?” 我说:“不赞同。”在我看来说“百无一用是深情”这句话的人,其实时已...

  • 书生,百无一用耶?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将书生之存在彻彻底底的否定了。但为何"书生"一词沿用至今呢,以此看来,书生...

  • 2017-10-02

    百无一用是我了。我不厌世,这世界也不厌恶我,只是没关注不知晓而已。

  • 岁月

    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深情。 希望故事的结尾都会是被岁月温柔相待

  • 读书的意义

    古代有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所理解的就是读书无用,去年无意中又听到一句腹中有书气质华,颠覆了读书无用的...

  • 12.6

    没错、百无一用是深情。

  • 百无一用是书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

  • 共修营12: 做任何事都不要失去自己的判断

    大部分小说家觉得序幕可有可无,有些人甚至觉得序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作者看来,完全否定序幕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如...

  • 百无一用是我

    安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级别从二级响应,调到了三级。如果输入型感染能够控制,这场仗就快要打赢了。我一直想要记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无一用是数学!”,有了孩子后,我又否定了这个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a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