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45/11d8150a41ad43ee.jpg)
儒家思想传承几千年,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华夏儿女,直到现在仍然深深的扎根于我们血液里。但是为什么在现代全球的宗教体系中没有儒教的一席之地呢?儒教到底是不是宗教?
看到有人说过一句话,“儒家思想是一种形式缺乏的宗教。”真的是这样吗?仔细想想,这个判断有些武断。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是宗教?
说起宗教,脑里马上会浮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其中之一或者几个,这是当前社会最主流的几个宗教。我想也会有很多人知其为宗教,但不知其所以为宗教。为了理清它,我们不妨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是同源宗教,由古犹太教分裂发展而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同一个主神(上帝、天父、耶和华或真主),有传道先知(耶稣、默罕默德),有教义经典著作(圣经、古兰经);传播形式有教堂、神像、雕像、建筑、壁画等;有以教会为形式的教团组织;
佛教有信奉的佛主(如来),有佛教经典(佛经);传播形式有建有佛教寺庙、神像、雕像、壁画、音乐等;有以僧团为形式的教团组织;
印度教有主神(梵天主神或与湿婆、毗湿奴三位一体),有教义经典(吠陀经)。传播形式有印度神像、庙宇、音乐等;有以僧团为形式的教团组织;
宗教是古代人们对未知探索的同时,渴望对生命不灭的追求,寄希望于超自然现象或实体,使人对这种神秘产生敬畏和崇拜,是一种精神寄托。
把“宗教”拆开来解释。
宗:主旨、根本,信念(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 );教:教说之意,是对宗旨的教条规范等;综合起来就是对信念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以上分析总结起来,宗教有如下特征:
1、有超自然崇拜,有神的存在,神主宰一切;
2、有完善的思想观念体系和情感体验,构成教义;
3、有特有的道德行为准则及礼仪规范,构成教仪;
4、有独特的教职制度及教团组织,构成教团;
5、形式化的传播形式,布道仪式化;
6、对人进行精神层面的控制;
“儒”是否符合宗教特征?
我们所说的儒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文化信仰,是礼乐文化的代表。不同于其他宗教,崇拜的是超自然的神,这是一种精神信仰,把希望寄托给上天。儒家解决的是人类社会的礼乐教化,个人如何修身养性,君主如何平天下的问题。中国的历史是文人社会的历史,孔圣人是文人们的老师,孔子没有被追随者神化成为精神崇拜的承受者,“儒”没有超自然崇拜的基因,属于没有怪力乱神的正统文化。
中国社会各个朝代都有孔子门人——文官集团,但这里边存在的官僚等级集团并不是因信仰构成的团体,而是利益的组合。这不同于上述宗教的宗教组织形式和宗教职务。如佛教寺庙里住持、首座、都监知客等;
“儒”由于其本质是文化的原因,其传播方式无需开宗立派开坛招收信徒,反而因为生存生活需要,人们以通过学习入仕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跟与宗教大兴场所传教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
“儒”恐难成为宗教
“儒”不崇拜神,“儒”非精神层面的信仰,“儒”没有宗教传播的组织基础,也没有形式化的布道仪式,就这些特征来看待“儒”家,把“儒”列为宗教的确有点委屈咱们的“儒”了。
宗教的形成是在人类愚昧及科学水平认知极其底下的情况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没能使“儒”成为宗教。在现代文明社会,怪力乱神更是无法渗入“儒”文化中,使“儒”拔升成为集认知信仰和精神信仰于一体的宗教。
统治者的宗教信仰
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的文献里描述,在战争开战前,君士坦丁曾仰望天空,看到“十字形状的光”出现在太阳之上,还显示有“尊此像,必胜”的希腊文字,当晚又梦见基督告诉他说,这十字之光将帮助他打败所有敌人,然后他就顿悟皈依基督教了。这很明显又是神话了的描述,给故事增添一点神的光环,也给推行基督教合理的理由(神谕不可违背),毕竟这是要牺牲其他宗教作为代价的。而事实上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原因并非神话故事这么简单。其一,他的军队里存在大量基督徒,接受基督教是出于政治考量;其二,当时罗马帝国的纪念碑和钱币上把君士坦丁描述为“无敌太阳”,这或许跟上面故事有些联系;这正好说明君士坦丁大帝利用基督教作为政治工具;而帝国的子民,却真真切切的是把自身的精神寄托在宗教之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对于宗教的态度的差别可见一斑。
再回到中国,汉代以前,封建统治的根本是充分利用封建官僚体系,说得更直白一点是利用文官集团(尊武抑文并非主流),利用文化信仰作为工具无疑是最有效的。汉明帝迎请佛教之后,佛教纷纷传入中原,民间宗教信仰逐步形成并得到飞速发展,统治阶级又多了一套控制子民精神信仰的工具,形成了用宗教控制子民,用文化统治文人的统治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