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精选读书一上就成爆文的简书首页
[笔记024]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都说了什么?

[笔记024]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都说了什么?

作者: 奇点极简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9:11 被阅读78次

    文│奇点  [原创]


    成功不是因为我们解决了问题,而是因为抓住了机遇。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善于把握趋势,对于战略选择至关重要,所谓“取势·明道·优术”才是战略高手。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

    延伸阅读:《奇点·原创连载》第一部分:金字塔模型——“战略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这个时代有先知吗?如果非要这么叫的话,凯文·凯利。他在自己的著作《必然》中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这就是成功战略的机会。

    关于作者:

    凯文·凯利也经常被人简称为KK,他是一个未来学家,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观察自然界的规律,然后判断人类未来的趋势。

    1994年,KK出版了一本趋势判断的著作,名为《失控》。这本书对未来事情的预测之准,以至于如果你现在看的话,你就有种错觉,就是这是不是一个今天的人穿越回1994年写的书。

    后来,KK又连续出版了《技术元素》和《科技想要什么》,这些书的影响力都很大。可以说,KK是当今世界科技趋势预测的第一人。


    关于本书:

    这本《必然》,是我2019年战略类阅读书单的第1本书。

    这本书,给我们指示了这个世界发展的方向。是对他写过的几本书的一个内容总结,同时也加入了这几年作者的最新思考。

    我先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篇章结构。

    一共是12章,每一章都是一个动名词。12个动名词就是《必然》要说的12个观点,分别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首先,我重点挑3个关键词,详细来说说,争取做到单点打透。

    然后,剩下的那9个关键词,内容也很好,我帮你提炼成9个金句,把那些章节的大致观点也告诉你。最后,针对整部书,我个人提出1点感受,和你分享。

    所以,这个读书笔记就由3个数字组成:3个重点,9个金句,1点感受。

    核心内容:

    重点讲了三个关键词:

    1.知化: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就是,人类制定方向、寻找意义,人工智能拼命努力。这个过程就是知化。

    2.过滤:过滤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不光在过滤信息,我们本身也被过滤这个行为分层和过滤了。

    3.提问:这是一个靠好问题驱动的时代,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答案更有价值。



    3个重点:

    01.知化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工智能快速兴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面对人工智能的方式。

    KK认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的正确方式,应该是知化。

    知化,知道的知,变化的化。意思是,人类应该让人工智能知化。

    在KK看来,人工智能是没有感知世界的能力的,它不知道该去感知什么,人类负责给它指出一个方向,让人工智能去感知,去做出具体的动作。

    关于什么是知化,KK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知道,现在AI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了。AI能在一个几千万张照片库里,或者在一个车水马龙的车站的监控视频里,快速就定位出一个人。在这方面,AI的能力比人类厉害太多了。

    好,但是,我们要问,你为什么偏偏要找这个人呢?那完了,AI永远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它只能执行,但是不能赋予意义,而只有人类才能赋予事物意义。

    比如说,定位一张脸,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女孩,我希望把她出现在任何一张照片里的容颜都凑齐。另外,一个刑警可能也在同时,寻找一张脸,一个连环杀人犯,警察必须锁定他的行踪。人工智能做的是同样的动作,但是背后的意义是人类赋予的。提炼一个事情的意义,并且让AI去执行,这就是一个知化的过程。

    那想明白这点之后,人类和人工智能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一个分工了。

    人类在计算、统计、大数据分析这些方面,不可能追的上了,就彻底放弃吧。人类最重要的职责是寻找意义、提供想象力、赋予思想价值。而在这些方面,AI完全不行,可以说在短期内,也基本放弃。而AI要做的事,就是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计算速度更快、分析能力更强大。

    所以打一个比方,人类和AI的关系,有点像警察和警犬的关系。

    人类警察负责决定什么时候动用警犬,比如什么样的级别的会议需要动用警犬,检查什么东西,是检查炸弹还是毒品。而AI就是警犬,它在分辨气味,这一点上的感知能力,远远超过人类,这也是一种智能,一种非常具体的智能。所以,知化这个词描述的,就是人类和AI,就是这么一个人类指哪,AI打哪的关系。

    那说到人类对AI的知化功能,我给你补充一个人类和AI最典型、最成功的一次知化性的合作,就是人类对于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

    在世界数学界,有一个公认的难题叫黎曼猜想,直到2018年黎曼猜想还没有被证明。不过,虽然人类不能把这个猜想来一次一次性的证明,但人类找到一种办法,通过计算出一种叫非平凡零点的数字,只要证明无穷多的非平凡零点都符合黎曼猜想,就等于无限逼近黎曼猜想了。关于什么是非平凡零点,你只需要明白它是一种非常难算的、循环出现的数字就行。

    但是,这个非平凡零点太难算了。提出黎曼猜想的黎曼本人,他用一生只算出了3个。后来,好多个天才数学家把毕生精力都用来计算这个数字,人类在80年的时间里,计算出了138个。但是这才到哪啊,要侧面去证明黎曼猜想,要把这个数字无穷逼近正无穷才好。这时候计算机出现了,而人类做的事情,就叫知化,说白了就是指挥计算机,你就朝那个方向去计算,给我往死里算,算出来的结果就是有意义的。

    结果到2004年,计算机现在已经把非平凡零点计算到了10万亿位,而且,所有这些非平凡零点,全都符合黎曼猜想。而在黎曼猜想的基础上,人类又推导出了160多个数学公式,而且现在看起来,宇宙里天体的运行轨迹,内部可能都暗合黎曼猜想。所以,这个合作是非常成功的,也非常有意义。

    那我们看,这个例子就符合KK希望表达的观点,人类负责用想象力,提出猜想,给出方向。这个事最核心的、也是最厉害的,还是黎曼。因为计算机没有想象力,AlphaGo再厉害,他也拿不出一个AlphaGo猜想。AlphaGo要干的事情,就是接受人类的知化,然后进行暴力的计算和执行。

    好,这是我们第一个细讲的词,知化。

    02.过滤

    在这个章节的一开始,KK提出了一个发现,他发现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在涨,一个在跌。跌的是我们身边的物品的价值。

    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40年里,实体商品的价格呈现出下降趋势,大约是每年下降百分之一。”说白了,就是东西越来越便宜,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涨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的价值。在1995年,我们每在媒体上花一小时,商人平均愿意出2美元购买我们的注意力。而2015年,在计算过通货膨胀之后,这个数值上涨到了3.37美元,增加了70%。

    那,这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趋势。我们能享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但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稀少。

    所以,有一种机制就必然出现了:过滤。

    KK在书里举了一个例子,现在这个世界的事物是如此之多,至于有的时候加3层滤网都过滤不过来了。

    在美国有一套书,叫做《西方世界的伟大名著》。请注意,这套书已经有三个过滤条件了,第一西方,第二名著,第三,伟大。但是三层滤网过滤之后,这套书有多少字呢?还有2900万字。谁有时间看完呢?所以我们必须得加第四层滤网,那这个时候,由谁来解读就很重要了,比如名人张三拉出一个书单,李四拉出一个书单。

    好,那发展到这一步,过滤这个动作就不那么简单了,不再是把物质精华化的过程了。因为在这个过滤的时候,对过滤条件的选择催生了另外一种东西,叫做:鄙视链。

    喜欢张三的人和李四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拿到的这份书单更能代表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并且双方可能还会产生分歧,还可能互相攻击。其实,我们看到,我们生活里的好多鄙视链,都是因为过滤而产生的。

    衣服太多了,我们要过滤,有的人选LV,有的人选街边货,鄙视链产生了。视频太多了,我们要过滤,有的人在看抗日神剧,有人看英剧,鄙视链产生了。

    所以,KK得到一个推论。当过滤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常态的、必须做的事情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反而不是轻视过滤,而是更加重视过滤。因为过滤这个动作正在把你归入某个群体之中,这个功能是你必须要重视的。这个过程,不光是你主动去过滤,你自己的一些无意举动,其实也在被人过滤。

    KK在书里举了另外一个例子,比如,广告商希望把产品推送到精准的客户身边。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在把我们分成很多层级,给我们贴很多标签,我们也被纳入到商家的鄙视链里。KK在书里举例的时候,为了给美国人讲清楚这个背后的大数据分析过程,他还费了很多口舌。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一说朋友圈广告你就明白了。我们知道,微信会根据你的身份和消费能力的差别,给你推送不同的广告。我们都见过,有好多朋友在一个朋友圈的广告区里群聊,如果这是一款豪车的广告,大家会在里面打招呼,哎呀,你也在这里,好荣幸,看来我们是一伙的。鄙视链形成了。但这个群体,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是被系统自动分配的。

    KK希望通过这个段落告诉我们的就是,你每做一次过滤的动作,其实都在塑造你这个人的形象,你都在无形之中归入了某个群体里。

    所以,这是一个有一点反常识的结论,我们表面上是在选别人,在过滤别人,但是每过滤一次,我们自己也被选择了,也被动地被过滤了。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新特点。

    好,这是第二个词,过滤。

    03.提问

    在过去,我们总是喜欢说下面这几种表述,像:这个事情有没有定论啊,这个事情专家这么看,有没有得到证实,或者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啊。

    但是KK表明,这不是我们在未来做得最酷的事情。在未来,我们不应该把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变得固化,我们应该做的,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KK在书里说了一个数据,每年,人们在网上的提问多达2万亿个。200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个美国成年人平均一天在线就4个问题寻找答案。

    KK说,这些问题,一般分成两种,也可以称为两个阶段的问题。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补充确定性知识”的提问。比如说,兔子是胎生还是卵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相对简单,它的答案是关于事实的硬性知识。而第二阶段的提问,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开放性的、观点性的问题。比如,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肉食动物?这种问题有下面几个特点,首先,它需要一个人有相当的知识存量,你要熟悉人类饲养动物的要求,要熟悉兔子的生理特点。而且在回答之后,还不能马上对答案进行验证,因为它往往是跨空间、跨时间的问题。

    比如,KK在书里举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问:宇宙会一直膨胀下去吗?这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问题,它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又无法验证,它能激起极大的讨论。在今天,这样的问题,是最激发我们社会进步的,它就像一场头脑风暴,能把知识都搅动起来,随意地拼接组合。

    KK解释,为什么在今天的世界上,第二种问题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第二种问题必须以大量已经回答了的第一种问题为基础。在过去,人们一说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问老人,因为社会主流的保存知识的方式就是人脑,就连书本都很少。但人脑是分散的,有的知识在一个中国人的脑子里,有的知识在一个美国人的脑子里,大家没有连接,没有比对,也没有纠错和信息更新。在这么一个知识破碎飘零的世界里,很难产生第二种问题。

    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把那些掌握在各种匠人、各种高手心里的知识都拿到互联网这一个平台上了。有这么多知识摆在桌面上,就为回答一些大问题提供了可能。

    这是一个提问的时代,良好的提问能推进一个时代的进步。

    那我们怎么才能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好问题呢?KK在书里提出了这么7个标准:

    (1)一个好问题值得拥有100万种好答案。

    (2)一个好问题能开启一个学科,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问的那个问题:“如果和光线一起旅行,你会看到什么?”这个问题开启了相对论、质能方程E=MC2以及原子时代。

    (3)一个好问题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4)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但在日后的时间可以一直被回答。

    (5)一个好问题出现时,你一听见就特别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

    (6)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而易见。一个好问题不能被预测。

    (7)一个好问题将代表受教育的头脑。如果AI能问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将是AI全面超过我们的时候。

    好,上面是我从12个词里重点选出的3个点。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9个点,能总结成哪9个金句。


    9个金句:

    04.形成,Becoming。

    金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在变成别的东西。一些原来我们认为定义非常清晰、外延非常明确的东西,开始变得不那么固定,任何物体的确定性都在降低。

    05.流动,Flowing。

    金句:我们脚下的一切都在变成流沙,但是踩在这样的流沙上,我们反而心里不慌。

    这么说稍微有点虚,我给你举一个书里的例子。KK说,他如果要看电影和听歌,他首选的渠道是 Netflix 和 Spotify 。我们知道,这是两个在线服务平台,电影既没有下载到电脑里,也没有 DVD ,等于你是不拥有它的,但是这两个平台是可靠的。KK说,虽然他仰仗的是流,但是他觉得很踏实,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拥有。

    06.屏读,Screening。

    金句: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是超级文化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现在每个人的阅读量,和我们祖先相比,是几百倍、几千倍的超过他们。古人只能阅读实体书,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信息的世界,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屏幕,电视、电脑、电影、手机、电梯广告、路边大屏幕、ipad,不知不觉地,光看阅读量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有文化的人。

    07.使用,Accessing。 

    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①减物质化;②按需使用的即时性;③去中心化;④平台协同;⑤云端。

    在未来的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发展。只要科技进步使得通信成本、计算成本继续下降,这些趋势都是必然。

    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对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

    数字原住民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他们不会承受拥有事物所带来的负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使用而非拥有事物,使我可以保持敏捷和精力充沛,时刻为即将出现的未知事物做好准备。

    金句:只要天长地久,何必非得拥有。

    08.共享,Sharing。

    新兴的数字社会主义催生了贯穿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无形服务。它旨在提升个人的自主性,反对中央集权。它是去中心化的极致表现。

    事实上,一些未来学家已经将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在经济层面的体现命名为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因为在这一层面最基本的通行规则就是共享。

    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任何可以被共享的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共享。

    金句:能随时用就是拥有。  过去,拥有的意思不仅是:我想用就能用,还得是,别人想用不能用,只有我能用。而现在,应该改成,如果你随时用,那就是拥有。

    09.重混,Remixing。

    重混,即“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盛产重混产品的时期。创新者将早期简单的媒介形式与后期复杂的媒介形式重新组合,产生出无数种新的媒介形式。新的媒介形式越多,我们就越能将它们重混成更多可能的更新型媒介形式。

    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同时,它也在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也在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同时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发生着日益增多的重混。

    金句:创新就是排列组合。

    10.互动,Lnteracting。

    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 “现场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卖点。虚拟现实技术的亮点不仅仅是“存在感”,另一个让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源于它的互动效果。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

    金句:欢迎来到全民创作时代。

    在过去,艺术家创造一种作品,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就是固定的,比如说蒙娜丽莎,它就在那里。但是现在,我们正迎来一个重混和互动的时代,就算那个蒙娜丽莎在那里,各种人也会对它进行修改、混合和重新塑造。一个产品,一个艺术品,有两次完成的时刻,第一个时刻,是从艺术家手里完成的那一刻;第二个完成的时刻,是人们对它失去了兴趣,不再继续在它身上添砖加瓦的那一刻。

    11.追踪,Tracking。

    金句:最好的机器是浑身是仪表的机器。

    这个追踪指的是,如果某个东西时刻在向外发出它的各种参数和信号,它就是好的。但如果它沉默,凝成一坨,不反馈,不向外公布自己的数据,它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实时追踪大量数据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反馈感好,随时微调。第二是反馈节点多,一旦出了问题,马上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最可怕的东西,就是反馈黑洞。

    12.开始,Beginning。

    金句:一个全球大脑正在醒来。

    我们看这本书里的第一章,叫形成,这个词其实和最后一章,叫开始,是一个遥相呼应的关系。KK认为,一种全球行动大脑正在升起,它就是70亿人类和所有机器、设备、生物组成的全球化心智。

    这个观点KK在之前的几本书里也都提及了。在他看来,在人类社会的上方,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生命,我们是无法理解它的行为的。

    原书的12个章节,就全部给你介绍完了。我给你再念一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最后,我来和你分享我看完这本书的1点感悟。


    总结:1点感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次,我们中国人就处在核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特别特别牛,汉朝啊,唐朝啊,宋朝啊,一直到明朝,我们都在历史的中心。

    但是当世界形成了一种主流的中心之后,我们好像就有点成了边远地区。后来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战后的电气革命,我们都没赶上。

    而眼下,KK认为,一次更大的、更猛烈的时代滚滚而来,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化进程。而这一次,我们中国人不光是赶上了,而且我们就身处其中,我们在风暴的暴风眼里,和整个风暴一起转动。

    所以,在我读完了《必然》之后,我感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次,我们不光是在迎接未来,我们还在亲手打造未来。这一次,我们不光是清晰地看见趋势,我们本来就是趋势。


    我是认知体系架构师——奇点!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个喜欢和关注!

    如果你想建构自己的商学认知体系,请点击我的文集《奇点·原创连载——三分钟商学院》。感谢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024]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都说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fq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