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个机会,前往贝加尔湖畔的西伯利亚森林中,独自生活六个月,你会去吗?为什么?
这是我看《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这本书的初衷。
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会让一个人愿意放下现代生活中的一切,去一个地广人稀、天寒地冻的地方,独自生活六个月。
而这样的生活,又会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1
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答案是:会。
事实上,我很期待有这样一个机会,在森林与湖泊之间,在天与地之间,感受另一种生活的模样。
“
天空为泰加森林撒上了粉雪,使青铜色的雪松柔和起来。冬季的森林如同起伏的大地肩披的银色皮毛。植物的波浪覆盖着山坡。树木渴求着入侵一切地方。森林是缓慢起伏的波涛。在每个起伏处,白色的树冠因黑影而黯淡下来。
”
说来也巧,在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时候,里面也充满了大量对自然的描写,他们也正是一群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的人们。
或许有时候人是需要与自然链接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感觉没有能量了就去抱抱大树。
前阵子很流行公园20分钟效应。其实,与其说是自然在发挥神奇的效果,不如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与自己相处的好机会。
难得的放下工作、生活、人际、烦恼、问题、麻烦、事情……什么都不想,就静静的待着。
人是需要与自己相处的。很多时候我们总被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堆满,忘记了去关怀自己。走得太快,竟不知道为什么走向这里。
但我们真的能容忍自己吗?换句话说,我们足够接纳自己吗?
2
“
可笑的是,决定在木屋生活时,我们想象自己在蓝天下抽着雪茄,迷失在沉思中,最后却发现自己在后勤记录簿上的食品清单前打着勾。生活,就是柴米油盐。
”
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迷思,对未来期待的生活带有美好滤镜。
看韩剧《安娜》的时候,女主满心期待着上层社会的生活,想象自己成为有钱人的模样,甚至不惜为此假冒身份。可是,当她终于一步一步走上阶层,却又不得不面对更多烦心事,丈夫的背叛,被迫应酬与社交,一个面具一旦带上,就很难再摘下来。一个身份一旦端上,就很难再看到真实的自己。
当最后她再次失去一切,重新以一个新身份出现的时候,不知道回忆过去,是否曾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呢?
我们想要的或羡慕的生活,真实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呢?
会不会追寻到最后发现,一直想要的,其实早已拥有过?
3
回到这本书本身,其实我是略带失望的。或许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在这样一个地方,历经六个月远离现代社会的独立生活后的“蜕变”。
正如他自己在书中写的:37岁的我能够蜕变吗?
作者在书中,带着他特有的法国人的傲慢与偏见,面对当下的生活。可惜难以放下旧有观念,也就很难容纳进新东西。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边很认同作者关于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一边很无语于作者对他国(尤其是中俄)强烈而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另一个促使我看书的原因,在于它还有个同名电影。
书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书中以日记形式,记录了作者这六个月来的所看所思所想。电影则截取了背景,虚构了一个名叫阿列克谢的人,因为误杀了人而躲进泰加森林中隐藏12年,却意外成为了电影主人公的“人生导师”。
4
电影的开头我很喜欢。男主人公特迪跟书中形象截然不同。当车辆行驶在结了冰的贝加尔湖面上,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欣喜雀跃激动。这让我一度被感染,也很想要找一个这样的地方,放肆地呼喊,短暂的逃离。
高山顶上还有些许的白雪覆盖,山上树木丛生,眼前是冰冻了的贝加尔湖,一望无际,就在这个山脚下坐落着一栋独立的小木屋,一缕烟从屋顶的烟囱冒出来。在这一片冰天雪地中一座温暖的遗世而独立的安静的梦中情屋出现了。
特迪站在镜头前,背后的山林和冰冻了的贝加尔湖,好像是一块巨大的背景板,整个背景一动不动,就像一座巨大的安静的坟墓。
寂静空旷与孤独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放肆的自由。
之前还略显拘谨的他,突然间放肆的在冰面上手舞足蹈,好像刹那间天地间的这一切,他都拥有了。
我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身处天地间,甚至拥有天地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许他终于能够做回自己,不用再承受社会给予的规则和束缚,不用在意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的礼貌和距离,不用在意早上7:00的闹钟和工资卡里冰冷的数字,他可以就做回他自己。
5
如果说电影中有什么真正的打动了我,那大概就是泰迪和阿列克谢之间最后的分别。
人与人之间的相逢和离别总是如此漫不经心。有时候你从来都不会知道不经意间的某一次再见,就是永别。
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孤单的身处原始森林中生活12年的阿列克谢,曾经在醉酒的嫉妒心驱使下杀了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救了一个人,同时救赎了自己躲在荒野12年以来内心的孤寂 ,他获得了解脱,也终于获得了自由。
“你心中的远方是别人的牢笼,而你心中的牢笼却是别人永远无法回到的家”
6
我们似乎总是不满足自己当前的生活,想要的总在远方又或是在别人那里。我们可能真的需要一个停下来的机会,去仔细地感受当下的生活。也许它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遭。
主人公为了逃离都市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贝加尔湖畔,寻找他想要的自由。
自由究竟是什么?
是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抛开一切世俗的束缚,不穿衣服走在冰原上泡个冷水澡?是逃离喧嚣世界追寻心灵的寂静?还是回归嘈杂现实却能将心放空,泰然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也许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执着和追求时,才会发现生活其实并不复杂,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和困惑,只是因为我们忘记了那颗初心。
有些人追求一生的安稳,希望沉溺在温暖的洋流中,自由自在享受那份宁静与舒适,而有些人则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寻找,去探索那份能惊艳时光,震撼心灵的天地,他们渴望在生命的画卷上留下墨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自由并非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内心的超越与解脱。
很多的不自由是内心上的枷锁,我们总是有太多的假设太多的担忧,我们亲自给自己上了一把锁。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论身份尊贵或卑微,不论年纪轻轻还是白发苍苍,都从不曾真正缺乏自由。因为自由并非目的而是过程,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
不要只追逐自由的幻影,而忽略了内心的每一次呼唤。别赶路,去感受路。别追寻自由,去感受自由。
尾
“
幸福变得简简单单:就是等待一些我们明知将会发生的事情。时间出色地安排了这突然出现的一切。城市的定律截然相反:人们苛求的是,出人意料的新鲜感必须一刻不停地处于饱满盛放的状态,新鲜事物的烟火永无止境地充斥时间,用转瞬即逝的花火照亮他们的夜晚。
”
在读书小组里,我问了一个问题:
1️⃣如果你将有机会来到远离人烟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你会带什么东西?
2️⃣如果其中有书,会带什么书?
一个朋友的回答是:“1.为了生存下去,我应该会带:点火的工具,手电筒,绳子,药品,小刀,指针,太阳能蓄电池,水壶,背包,咖啡,雨衣,以及 一些食物吧;2.带一本某种语言的字典,逼自己学会一门语言”
是不是很有意思~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是我,在已知有这样一个现成小屋的情况下,我大概会带一些随身用品,生活必备物资,画笔,喜欢的食品,相机,电脑,一些关于孤独心理和哲学书,人文小说,自然博物趣味科普书,日常生活实用书。
你呢?如果你将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会选择带什么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