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勇敢,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作者: 兜兜爸讲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6-06-28 19:57 被阅读213次

    前段时间去医院办事,路过儿科病房,突然听到“哇!哇!”地一阵惨叫,定睛一看,原来是医院护士正准备给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扎针。小男孩满脸惊恐,拼命摇头,用力护着待扎针的那只小手,小脸上隐约有些泪痕。小男孩的妈妈坐在旁边一脸心疼,嘴里不停地说着:“打针一点都不疼的,一下子就好了,乖,待会儿出去给你买气球……“

    这大概是在儿科病房最常见的场景了,几乎就没有小朋友不害怕见医生和打针的。想起兜兜爸小时候,对于白大褂的恐惧大概也是世间少有的。记得有一次一连咳嗽了好多天,被老妈硬拉着拖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用听诊器仔细听听,突然发现心跳好像不太正常,一检查居然是血压偏高……其实哪有什么高血压,都是因为紧张,吓出来的。

    孩子生病去医院,孩子受罪,父母更受罪。每每到了打针挂水的关口,都要连哄带骗,奖励频出,实在不行还得用强,一时间哭声震天,泪如雨下。当家长的,身体疲累,心里也痛,恨不能以身相待,而哄骗的方式似乎翻来覆去也就是的那几种:“打针不疼。”“打完针买好吃的。”“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不应该怕打针。”……

    而事实上,这些方法似乎都是肤浅的安慰剂,对于死盯着针头的孩子来说,作用实在是有限。成年之后,我每每想起往事,会尝试去追寻那个让我恐惧的源头:或许是父母的紧张、或许是医院压抑的环境,或许是医生严肃的神情,或许是被长辈用打针吓唬过的心理印象,又或许是对疼痛的害怕……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一种未知都有可能引发他(她)的恐惧,而对于父母而言,只需要一招就可以给他(她)无限的勇气——赋予安全感。

    仔细回想一下,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是否都是在给他(她)安全的感觉,而不是相反?比如“打针不疼”——这明显是谎言,不然为什么经常被用作吓唬孩子的理由?而且事实上,打针带来的疼痛只会放大被谎言欺骗的孩子的感受。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感冒发烧或是得了其他一点小病就紧张得不知所措,打针时又担心孩子能否承受住,或者对技术生疏护士给以粗暴态度,这些,都给了孩子一个明确的指引——看医生,的确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很多家长总是在鼓励孩子要勇敢的克服困难,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孩子天生胆大,那这份“勇敢”会从何而来呢?

    其实真正遇到困难,一个普通的孩子是否会勇敢,只要看家长应对困难的表现就可以觉察出。孩子生病就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方式,因为平时孩子遇到的困难,都是孩子自己的,比如不好意思当众表演节目、不敢进黑暗的房间、不会表达自己观点……每逢此时,家长只需要说“去吧,你要勇敢一点!”然后就可以袖手旁观了。而生病,却是有可能让家长感同身受和共同面对的困难,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力量支撑,那孩子自然会变得勇敢起来。

    今天兜兜爸讲的故事《汤姆住院》也是兜兜爸特别欣赏的一本绘本。故事中的小兔汤姆生病了,还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而是阑尾炎,需要动手术。汤姆的爸爸妈妈没有因为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接受手术而表现出过度紧张和心疼,只是平静地对汤姆说需要去医院。在汤姆做完手术后,他们也只是安静地陪伴,轻轻地抚摸汤姆的脸蛋。他们平和而镇静的态度给了汤姆一个暗示:“阑尾炎和手术并不可怕,困难一定可以轻松战胜。”所以,汤姆不但没有过度关注身体的疼痛,反而在医院交了一个好朋友卡斯巴,并且还因为好朋友得了严重的病而感到自我庆幸并心生怜悯。

    之于成人,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加敏感,也更需要外力的支持。当困难同时向家长和孩子袭来,不要和他说“你要勇敢!”而要用你自己冷静沉着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才是勇敢。在那一刻,你,就是他(她)勇气的源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是否勇敢,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jt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