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想法散文
像徐静蕾一样永葆一份天真

像徐静蕾一样永葆一份天真

作者: 梦溪文本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00:23 被阅读89次

    周末晚上,在一档综艺节目里看到了多年未见的徐静蕾。与普通人相比,她算保养得非常年轻了,但毕竟四十好几的人,相貌不再年轻如昨,眼神已不似当年那般清澈,身型也不再纤瘦轻盈。但那一脸仍然青涩的神态和害羞的表情,让我印象深刻。

    显然,那一场唱歌比赛令她紧张了,第一次演唱竟然唱砸了,刚唱几句她就喊停,说不行,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完全忘词。在短暂的调整之后,再一次的演唱让人为她捏了把汗,不过总算完整地完成了演出。演出后意外地出现了李亚鹏送花、共同追忆《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环节。台上的徐静蕾,仍然低垂着眼皮,略显惊讶地努力微笑着,一直持续着一丝不安与拘束,仿佛一个第一次参加选秀节目的新人。

    与她同台竞技的吴秀波评价:“将爱情进行到底是千难万难的事,但把天真保留到老,很难,需要上苍成全。”他称赞徐静蕾身上仍有一份可贵的天真。颇有同感。刚开始听见她说紧张,有点不太理解,一个著名的演员、导演,应该早就适应了舞台,适应了万人瞩目,怎么会如此紧张?后来看她在演唱中真的出现唱砸的场面,才明白她那怯怯的表情,那份新手上台的青涩感觉,不是做作,不是在表演,而是面对自己不擅长领域的真实的不自信。

    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徐静蕾——想尝试一件新事物就大胆去尝试,输了也不怕,能丢下偶像包袱;在歌唱的舞台上胆怯了,没有试图用表演舞台上的自信去掩饰,坦然面对自己的露怯。虽然演唱表现不是最佳,但她的态度真实、认真、不做作,给满分。

    这态度与我了解不多的她的处世风格一脉相承。当年《将爱情进行到底》热播时,我曾经热烈的追过这部剧,但主要是追男主角李亚鹏,对那个叫文慧的女孩谈不上喜欢,感觉清纯、文静,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执拗劲。也许正是这股劲儿,成为徐静蕾身上一个特有的气质符号。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徐静蕾的关注仅限于:博客点击量和微博关注量都过千万,长时间位居榜首;主演过几部电视剧;导演过几部电影;发明了“静蕾体”书法;日常喜欢制作手工包包。在感情方面,身边一直不缺乏传出绯闻的中年文艺大叔和文艺型男。特别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一直在跨界,也一直很超前。很懂得利用资源,却从来不运用资源消费自己,而是一直在积累资源、做各种尝试当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她已有能力不用管别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表看起来并不强势的她,内心有方向,也很有力量。

    在我看来,徐静蕾敢于自褪光环,善于不断归零、尝试各种跨界的这种精神,源自于她一直拥有的天真。这天真当然不是幼稚、不成熟的意思,而是一种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不做作,不讨好,不随波逐流,有一种无畏的、自由的精神,对钟爱的人、对喜爱的事物拥有赤子之心。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天真。这天真,是成熟而不世故,丰富而不复杂,对世界有深刻的认知,却永远保留一颗率真的、探索的心灵。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吴秀波说“把天真保留到老很难”,因为这需要修炼,也需要天赋。


          知世故却不世故,留一份智慧的天真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在当下人们更乐于做一个精致的利己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做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也许更容易如鱼得水。但是一个人如果过于圆滑,便会失去自我、随波逐流。就像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的那样:“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顺应大众价值观,顾及眼前利益,过多权衡利弊、算计得失,这些都是太现实、失去灵魂与思想的表现。精于算计,终会利令智昏。

    而一个人未经世故、不通人情,则又容易苛以待人,被人群所孤立,如遇逆境很容易沉沦。在这个纷杂的社会,要生存得有精神、有个性,就要把握好尺度,在顺应时势的同时也要保留真实的自我。经历了各种挫折之后内心保持一份淡然,知道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饱经世事依然选择保持单纯,见过生活的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留一份智慧的天真,小事糊涂,大事清白,通透处世,明白做人。

        内心丰富、简单生活,留一份素简的天真

    村上春树几十年的写作生涯,是一种朴素、简单而规律的状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在清晨的几个小时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随后跑步和处理个人杂事,晚上雷打不动地读书或者听音乐,清淡的食物和普通的穿着,一成不变的模式,一直坚持到今天。有人问他,不用社交吗?他说,做人不用八面玲珑、四方讨巧。比起无意义的社交,他更喜欢把时间用于创作小说和自己的私人生活。他的生活很简单,甚至单调,然而你能说他的内心不丰富吗?透过他的文字,可以窥见他丰富而灵动的内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物化、越来越功利的世界,每天都过得很匆忙,为金钱,为权力,为脸面,是在努力奋斗,抑或是在追名逐利?从来没有停下来问一下自己,这场没有终点的角逐,是否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些追逐的目标,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吗?是我们内心真正所需吗?

    周国平说:“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丰富的单纯,与之相对的是贫乏的复杂,心灵一旦缺乏精神的内涵,便陷入平庸,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贫乏又复杂。

    那些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因为他们透过纷呈的世相,看清了本质。

    如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意思是说不要把心填得太满,拥挤的心会让自己变得麻木甚至愚蠢,空的地方才会产生灵动的感觉);

    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

    如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

    如林清玄——“愈是内在芬芳,愈是朴素单纯”。

    留一份素简的天真,充实心灵,淡化名利,爱我所爱,简单快乐。

        永远拥有一颗好奇心,留一份探索的天真

    孩子之所以天真,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好奇心。成年人也应该有一颗好奇心,它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我们带来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气,在生活中寻找惊喜,让枯燥的生活一点点变得有趣、生动和具体,为对生活有想法的人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话题回到徐静蕾,我想,她应该就是一个一直拥有好奇心的人,她在截然不同的领域做着不同的尝试,做演员,当导演,当老师,办杂志,成立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业余爱好写作、书法、画画、裁缝。据说,她爱上手工制作包包,始于在美国休假途中,偶遇一家布料店里正在开着缝纫班,于是即兴报名,从此找到了设计与缝纫的乐趣。

    一些人动不动就觉得无聊啊,没意思啊,难道不是好奇心泯灭的表现吗?孩子永远不会觉得活着没趣,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永远探索不够。而那些活得快乐的人哪个不是好奇满满,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要研究一番的人。

    没有好奇心的人,容易忽视身旁美好的事物。对外界的感知力就会变弱,觉得世界没有意思。拥有好奇心的人,每天活得兴致勃勃,每天在探索未知中改变自己的格局,不再匆匆前行、忽视周遭,而是善于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


    留一份探索的天真,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活得有趣味,活得有滋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像徐静蕾一样永葆一份天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mg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