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三)

作者: 三国陇貌 | 来源:发表于2023-01-22 12:58 被阅读0次

我们村的山,在村南,就叫南山。

老辰光,南山是村民的自留地,菜园、果园、茶园,调节生活,还能换几个钱。

60年代,以粮为纲,村民们响应号召,砍了果树,砍了茶树,水稻种不了,种起了小麦、玉米,换换口味,吃不完养猪。

80年代,改革开放,大搞建设,苗木值钱,大家响应号召,全部改种苗木。那时建设项目小而精,流行什么黄杨、玉兰这些小数种,玉兰又是上海市花,于是大干快上。那些树长得慢,等长得可以换钱时,那阵风早过了,结果当然是滞销,后来大都砍的砍,荒的荒。

90年代,村民基本都外出务工了,懂技术的赶个木工、漆工、泥瓦工,没技术的也能买个力气干小工,总比捣鼓一亩三分地强,种稻吃饭都不积极,不要说自留地了,南山眼见慢慢荒芜了。

00年代,再掀建设高潮,苗木再次值钱。这时城乡建设大项目多,流行香樟、青松这样的大树种,于是又大干快上,山上很快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空气极好,干得早的都挣到钱了。可惜以前逃过一劫没砍的黄杨、玉兰,这次终于没能逃过一劫,当了村民的烧火材。

10年代,建设高潮继续,而且越来越注重精细注重品质,分水轮流转,轮到小数种、果树茶树值钱了,什么青枫、樱花啥的,还有人开始种琵琶、茶叶,特别是八十年代种下的黄杨,只要逃过前面几个劫难,没有成为村民烧火材的,一时身价暴涨,一棵大几千起。我母亲至今唠叨,家里一块黄杨地之前给别人种香樟,80年代种下的几十棵黄杨,当时全砍了当柴,也难怪她唠叨,放到现在至少二十个W阿,能不心疼!

20年代,祖辈、父辈渐渐老去,年轻人已经不种地也不种树了,他们的根已经离开了土地,他们的根长在哪里呢?只是越来越少了人侍弄的南山,渐渐安静起来,大香樟、大青松已然遮天蔽日,小树果树少人照料,大树底下没了阳光,慢慢就没了长势,以前的热闹菜园果园茶园成了宁静的森林了。

这几年清明拜祭祖先,我每次都是带足工具的,因为少有人走,原先的路已经荒草丛生,甚至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我们村(三)

    我们村的山,在村南,就叫南山。 老辰光,南山是村民的自留地,菜园、果园、茶园,调节生活,还能换几个钱。 60年代,...

  • 【驻村记】驻村故事--我们三

    2021年元月14日 周四 曲靖 晴 晚6:08,镇组织办提醒签到的声音又响起“队长,云岭先锋签到”...

  • 我们村的三月三

    你知道我们村的三月三是怎么过的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闹”。就像那高调的春天一样,放着鞭炮就来了。 ...

  • 我们村的三月三

    从我记事起,就数我们村的三月三节日最热闹,因为那时候总是放几天假,从农历二月二十七到三月三,我们村狠狠请唱戏的歌舞...

  • 我们村的樱桃史(三)

    且说养船出海的也分个三六九等,有水财儿的小船变大船,雇伙计,到现在都成了村里的大船主,也有个远房亲戚——家里都一样...

  • 我们村

    这次回来看到村子里边街道修了,一下子看起来敞亮多了,家家户户都像城里人修在这里的别墅,我有很多感慨。 小时...

  • 我们村

    听村里的老人讲,我们村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距今三百余年,我想应该是明末清初吧。而事实上,据县志记载嘉靖十九年...

  • 我们村……

    改革开放几十年 老村山区变新颜 春节吃上大白面 马路通了乡和县

  • 我们村

    我们村座落在离县城一公里的小镇上。村上的新房一排排,一行行整整齐齐,巷子与巷子之间宽敞笔直,柏油路平坦整洁。路两边...

  • 让母亲心静

    母亲到圣堂寺弥陀村生活两年多了,让母亲晚年幸福,这是我们兄弟三个的心愿。记得母亲进弥陀村时,我们兄弟三个与弥陀村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村(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pk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