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偶尔浏览微博、简书的一些文章时,关注到了很多关于描写“爱情的模样”、“婚姻与家庭”、“那些因为钱而破碎的家庭或感情”等文章。
我发现,不幸福的感情或婚姻有各自的不幸,幸福的婚姻或家庭同样也有幸福的模样。
在读到一些让人觉得丧丧的不幸的故事时,会让人发出“这人间真现实啊”、“谈到钱,真的伤感情”等感叹。
比如,因为婆家(明明可以出钱)却只肯给1万元彩礼、三金也不给买,女方选择和男方分手;
因为夫妻在长年的婚姻生活中缺失了一种“仪式感”,夫妻中的一方选择了离婚;
因为丈夫常年不关注自己的感受,而选择了“出轨”的妻子,结果出轨的对象其实只是一个会花言巧语的家伙;
因为父亲强烈反对,女孩子和深爱着的男朋友分开,在20多年后发现对方一直在等她,她却因为有孩子的“负累”而不得不保住她并不渴望的家庭生活……
在故事中,让婚姻中的人觉得不快乐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丈夫或妻子出轨,一方对另一方家暴,一方过于追求事业却把家务和对孩子的教养工作全交给了另一方,婚前买房的各种纠结与“算计”……
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最信任的人有可能会带来后果最严重的欺骗,最亲的亲人可能因为突发事件而离开我们的身边,最重视的事情有一天可能变成了“无意义”或不再重要的事件,一直努力地工作却没有得到想要的酬劳等等。
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产生的价值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让人觉得“不值得”或者“怀疑人生”。如果一篇文章不能让人产生积极情绪,反倒让人产生对家人的不信任、对自我付出的怀疑与不确定性,那这样的文章只能让人产生无价值的即时快感,意义何在?
钱很重要,但是在确保我们拥有的财富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和所需的前提下,钱的价值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我们过于重视钱、过于重视婚姻中该谁来付出,把婚姻过成了一种“算计式的生活”,那生活还有多少乐趣呢?
在生活中,我们要想活出幸福的模样,要想过着幸福的生活,最首要的事情就是降低我们对他人的“高要求”,从自身做起,从我们能做到的对他人的付出做起。
比如,如果你想让老公或老婆下班时给你一个拥抱,那你先试着养成这个习惯——在对方出门前和回家后主动给他/她一个拥抱,帮对方养成这个简单却充满“仪式感”的习惯。
如果你想让另一半给你买花,那何不自己在下班后买好花,等他下班后做好饭菜,给他一个惊喜,就当是对两个人目前为最恩爱的一天的庆祝。
无论是幸福的生活,还是仪式感的打造,都需要婚姻中的两个人一起用心地来打磨,缺少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获得成功。
不过,当你觉得你的“他”比你少了一根筋的时候,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抱怨他、责怪他,而是从自己做起,帮助他形成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帮助他产生对“仪式感”或“惊喜”的期待。这比问他“你爱不爱我”要实在多了。
“你既然爱我,为什么你不……”
“你并不爱我,因为你没有为我做……”
“你不爱我了,我觉得我们的感情变淡了……”
把上述句式换成“我爱你,我想为你做……,或为我们的生活做……”,把我们对另一半的埋怨换成,“我爱他所以愿意为他付出”的思维模式,我们的生活会过得简单许多,过得幸福许多。
P.S ——建议大家在听到别人的恩爱故事时减少对比,因为总有人的恩爱故事比你自己的丰富,总有人的感情看上去比你们所拥有的感情要深厚。
我们干脆好好“嗑糖”,或者当个吃瓜群众就好,别“上纲上线”的,硬要另一半配合我们做到“极致”。
人无完人,总有人的日子比我们过得好,总有人的日子比我们过得要差,但这跟我们怎么过我们的生活没关系。要记得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快乐会随之而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