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兼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说:“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内尔·诺丁斯说这句话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们通常不能准确判断孩子的行为动机;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会创造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简单说就是,孩子一旦被贴上了标签,就会变成我们担心的样子。
比如某个孩子总喜欢给大人捣乱,如果我们以此认定他就是个天生的破坏者,那么孩子就会这么想:“你们认为我就是天性坏所以需要被控制对吗?好呀,那我就用行动来证明你们是对的。”于是,熊孩子就会变得更像熊孩子。
有时候,孩子的调皮捣蛋只是来源于天生想要探索的欲望,但是却没有能力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不停地往地上扔玩具,他们不是调皮捣蛋,而是出于好奇的试探行为。所以虽然孩子的行为有时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不代表就一定是他的意图。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种“结果”和“归因”分开,把“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用好的价值观去揣摩孩子的动机,就能唤醒孩子内在向上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