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侄子涛涛说:“我想有个和哥哥一样的房间,一样的书桌,一样的书架,还有那么多的书,还想有一个和你们一模一样的家。”
听完这番话,我陷入沉思,孩子想要拥有的仅仅是一个布局合理的房子吗?他只是因为哥哥房间的一切比较好看吗?他才七岁,对于好多事物的看法只限于好看或者难看,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也不可能因为我家的房子比他家的大而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的房子和他们的房子只是在内部装修上不同,都是两层楼,简单的装修。我家多了一些花花草草和我们娘俩的那些书。而他的家,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颜色,每个房间里都有妈妈买的玩具,和大大的床,好看的衣柜。
而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因为房子的大小,装修的优劣来分辨那个好,那个不好。
那是什么让他小小的心里有了那样的想法呢?
或许,是环境,是氛围。
我的孩子从小是我带,送他上学,陪他写作业,读书,游戏。给他做好吃的饭菜。除了我上班的时候,基本不会离开,去那里都带着他。
他小的时候,一部旧电视,一个DVD,几十部奥特曼的碟片,是他一个人是所有的陪伴。没有手机,没有太多的动画片。多半时候我陪他玩游戏,讲故事。
那时候,没有太多的钱,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房子,可他很快乐。
直到后来,喜欢上读书。一本书就可以陪伴他一整天。而我,忙时,上班,做家务。闲时陪他读书。没有谁觉得日子清苦。
而涛涛的父母比我小很多,赶上了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孩子也赶上了。简单的日子过起来都需要扔很多钱进去,他们出去打工挣钱,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于是,孩子和奶奶在家,他们是彼此唯一的陪伴。妈妈有空时,带着好多的吃的和玩具来看他,又转身投入更辛苦的工作。父亲忙时务工,闲时喝酒,不顺心了发酒疯,砸东西。小小孩童的心里,满是荒芜。后来,大家都有了手机,于是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他找到了新的乐趣,可以沉迷于那个世界一整天。也可以在一堆积木中安置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自言自语。有时候看到他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我有些担心他这样会不会得自闭症?
只要他开心,来我家时都会呆上大半天,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走来走去。尽管年龄相差甚远的哥哥从来不会有耐心,但他仍然跟着。
他还没上小学,认不来多少字,可他说喜欢哥哥的房间里那个书架,那些书。想要一个和我家一模一样的家。
我一直在想,他究竟想要一个一模一样的房子还是那个房子里不一样的生活?
也许,在他小小的心里,只是希望有一个很多人陪伴,和谐温暖的家,而不是一个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