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地铁五号线有一站叫“张自忠路”,你知道张自忠是谁吗?
我对张自忠的认识,开始也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介绍。有一天带孩子做地铁,孩子问我,张自忠是谁?我按照历史课本上讲过的告诉孩子,张自忠是一位国民党的将领,牺牲在抗日前线。这两句话引起了孩子的进一步追问,张自忠是怎么抗战的,又是怎么牺牲的,为什么要用他的名字作为路的名字?
我被问住了,开始查关于张自忠的资料,越查越惊叹,张自忠的生平,真的不能仅仅用那短短两句话来概括。从那以后,每次我坐地铁路过“张自忠路”的时候,都从心底涌出一股敬意。
1.汉奸张自忠
张自忠是谁?他曾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一个师长。如果你对二十九军没有印象的话,那《大刀进行曲》应该听过吧。《大刀进行曲》就是为了纪念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喜峰口战役”中的英雄表现创作出来的。喜峰口战役,是中国九·一八事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大刀队也因此闻名,张自忠就是在这样一只抗战的队伍里。
张自忠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大刀队,而是因为七七事变之后,他成了“汉奸”。
七七事变期间,二十九军在北京驻防,和日本侵略者对峙。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离开北平,军长宋元哲让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并和日军周旋。军队都撤走了,让张自忠如何周旋?张自忠只得贴了“安民告示”,放日军进城。于是,撤退的二十九军和原北平市长都成了英雄,留下的张自忠成了汉奸。
现实就是这样的讽刺,英雄和汉奸,谁又能真的分清呢?是非功过,往往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当时的张自忠,不但要和日军周旋,还要面对舆论铺天盖地的谩骂,说他是汉奸卖国贼,甚至还有学生要捉拿张自忠,为民除害。乱世之中,谁又能真的看清时局,嫉恶如仇的老百姓,最终还是成了那乌合之众。
2.战神张自忠
张自忠忍辱负重,背着汉奸的骂名,逃离了北平,几经周折才回到自己的老部队,成了代理军长。回到部队的张自忠痛哭流涕,“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也许从这一刻起,他就决定了自己后半生的道路,杀敌报国,直到死。
他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临沂战役中,他和差点要他命的死对头庞炳勋合作,血战七昼夜,打败了日军的第五师团。这也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张自忠不要命的战斗,让国人看到了,原来汉奸张自忠是抗日的。
张自忠一路打仗,从无败绩,张自忠也成为了驰名中日的名将。他从代理军长升到了军团长,又升到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即使已经当上了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依然活跃在抗日一线。这大概也是他想要的,以死来雪前耻。
3. 末路张自忠
张自忠最后的战役,定格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
大战前,他给部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万一不幸而拼完了,我与弟等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没想到一语成谶,他和他的兄弟真的都拼完了。
因为集团军总部频繁的无线电联络,总部被日军侦查到了具体位置,日军像偷腥的猫看到鱼一样兴奋,他们面前居然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的司令部。
日本调集了五千多人围攻司令部,此时张自忠身边只有一两千人。这些刀光剑影中拼杀的勇士们,面对数量远超自己的日军都没有退缩,他们英勇的和日军厮杀,捍卫者自己脚下的土地,也试图保卫身后的总司令。无奈敌我力量相差太悬殊,张自忠在身中数弹之后,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刻。
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记载了张自忠的阵亡过程。
腾冈端着刺刀向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在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着腾冈。腾冈从他的眼光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楞在了原地。随后,堂野射出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
与此同时,腾冈也狠心起来,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扎去,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日军觉得这个“临死前还猛站起来,浑身是血的大个子军官”可能来历不凡,他们在他身上,搜出一把刻着“张自忠”三个字的钢笔。但他们仍然不相信,这竟是一位敌军的总司令。
日本人给予了张自忠非常的尊重。他们让军医用酒精把张自忠的遗体擦洗干净,从战场附近的木匠铺里,为张自忠赶制了一口棺材入殓,葬在十里长山的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上,坡上立一墓碑,写着“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后来,蒋介石下令把张自忠的遗体抢回到后方,宜昌十万市民为张自忠送行,日军飞机在空中盘旋无一人避难,日军飞机未投一弹离去。
人是否会泉下有知尚不可知,对张自忠来说,他大概也不会在乎有多少人为自己送行,自己被追封烈士还是军阀。他用死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自然无愧于四万万同胞。只是这四万万同胞,是否对这位将军心存愧疚之心呢?
每每路过张自忠路,仿佛都能感受到这位宁死不屈的将军对这方土地的深爱之心,他可曾有过委屈,可曾有过彷徨,这片他为之奋斗的土地,可还是当初他深爱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