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实践后领悟方法相比先方法再实践更有效。如果教师只是教方法,学生没有自己去实践,这样的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基本无效。
学生经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一种主动建构的知识,是有意义的生命体验。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很难融入学生生命中去,因而有效性往往很低。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个不到位,一是写字教学不到位,二是学生朗读不到位。其实写字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人的一张名片。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素养,扎实的语文功底。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他的人格魅力,他的语言艺术之上的是他对学生的爱意和善意,对学生的民主和尊重的自然流露。于老师说。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守常的基础上创新。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的追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成为教师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信念。
学生的心常常因老师的心平和而平和。
他深知儿童喜欢表现,喜欢激励,喜欢成功,他创造各种机会,各种情境,各种活动,让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发现更好的自己,他用各种儿童喜欢的方式激励他们成功,可以说是深谙激励之道。
这是一位他深知儿童擅长的是形象思维,情境思维,细节思维,他要用儿童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以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方式学会和学好语文,并享受语文学习的情趣和意蕴。
教育没有纯方法技巧的东西,方法技巧的背后有一个情字在做支撑。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
在谈到后进生的教育时,他说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有了情就不再有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学生。在谈到玩和活动可以增值时,他说他们会给学生留下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
他对儿童的爱之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在于他的爱的广泛,爱的浓烈,爱的持久,更在于他的爱的专业,爱的理,性爱的深刻,爱的智慧。
他是一个发现和表现儿童之爱的大师,将爱与兴趣,爱与童真,爱美丽,爱发现,爱文化,爱与意义的教育的基本价值连接起来。并通过教师爱学生的一个个表情,语言,行为,礼物,外号等学生不易感受到的细节串联起来,起来,不仅洗净了爱的这是爱的想爱爱的痛苦,爱的挣扎等非理性因素,获得了超越性的教育意义上的真爱,而且创造了儿童乐于接受,喜欢接受有品味的接受老师致爱的方式。
他有自己的形象化的比喻,甘草这是一种极好的中药,它具有三大特性,一是性温,2是包容,3是调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