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灯泡,每天一亮,我是叶宜亮,记录今天学习的一点心得:Julian Baggini 关于《真实的自己存在吗》的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julian_baggini_is_there_a_real_you#t-703976
相信这是很多人都追寻过的问题,我是谁,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否有这么一个“主体”,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内核”一般的恒定存在,这个内核定义了我们,串联了我们一生的行为决策。我们也经常对很多“性格测试”很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探寻到那个“自己”。
Baggini教授将历史上关于这个话题的各派言论做了个对比串联,提出他比较认同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结构的概念。
如同手表是由很多零件组成的一样,人的自我意识,是由很多的认知、经历、记忆、情绪组合而成。在这些零件之外,手表并无一个“核心”。手表就是这些零件组成的,而且手表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些零件之间的协同关系。人也如此,人就是这些经历和认知的组合,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的复杂关系,而不存在一个“个体”去“拥有”这些零件。想象一个网状结构,而非一个星状结构。
接着是“恒定”的概念
“自己”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他是持续在变化中的,但也有一定的边界和限制,既不能说是永恒不变的内核,也不能说是虚无的假象。
想象一个瀑布,这个瀑布所构成的水流一直在变,这个瀑布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一直在变,会塑造新的水文环境,有些曾经的支流可能干涸,但瀑布并非虚无。
重要的是,我们不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出生时就注定的具有各种特质组合的事物,而是一个可以被持续规划和改造的组合,“自己”是过去经历的组合,也是未来经历和过去经历叠加后的组合,这和我之前学习到的“成长心态”也是一致的理念。也和“行为在前“的行为心理学理念契合,不需要你是谁才能做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就定义了你是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