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美阅读者牛人写作A1班跟着张文质写作
【2020最美阅读者】谁的青春不迷惘——《麦田里的守望者》

【2020最美阅读者】谁的青春不迷惘——《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 coconut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22:45 被阅读0次

花了较长时间读完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现要读完这本书的确需要足够的耐心。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被学校开除六次,患有精神衰弱疾病的少年,他爱幻想,软弱悲观又愤世嫉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译者是施咸荣,书中高频词是“他妈的”“假模假式”“揣摩”“腻烦透了”,满篇意识流般的心理活动。霍尔顿对这个世界和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充满厌恶和反感,他抽烟、酗酒、招妓女,违心与不喜欢的人约会,觉得很多人都是变态狂。

而当你终于耐心地读完,才能感受到经典作品对你全方位的冲击。由此生发的感触点很多,需要慢慢梳理,这是那些一览无余的作品无法给予你的。

看得出,霍尔顿出身很好,父亲是律师,母亲有教养,哥哥D.B 是著名作家,并进驻好莱坞,还有一个公主一样的小妹妹。他上的都是好学校,会打高尔夫,衣食无忧,看得起电影,打得起出租车,住得起酒店。

一、谁让霍尔顿对一切丧失兴趣

首先是霍尔顿的自我认知。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家族里最笨的一个,他的哥哥,弟弟和妹妹都比他聪明。看得出,虽然霍尔顿对哥哥前往好莱坞发展颇有微词,他还是很崇拜D.B的,“他写过一本了不起的短篇小说集《秘密金鱼》……这故事动人极了,简直要了我的命。”

其实霍尔顿很聪明,就是不屑于循规蹈矩,他的英文和作文特别好,对于不喜欢的科目试卷压根连编也懒得。他心灰意冷,百无聊赖,见什么人烦什么人,他内心孤独得要命,可是却拒绝和人交心,他看不惯所有人,没有人能排遣他深刻的寂寞。

造成他这个性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弟弟艾里的早逝,霍尔顿非常爱自己的弟弟,弟弟艾里是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弟弟突然去世让霍尔顿受到强烈的刺激。霍尔顿回忆道:你准会喜欢他。他比我小两岁,可比我聪明五十倍……可是天呐,他真是个好孩子。

当时“我还只十三岁的时候,他们就要送我去作精神分析,因为我用拳头把汽车间里的窗玻璃全都打碎了。我并不怪他们,我真的不怪。他死的那天晚上我睡在汽车房里,用 拳头把那些混帐玻璃全都打碎了,光是为了出气。我甚至还想把那年夏天买的那辆旅行汽车上的玻璃也都打碎,可我的手已经鲜血淋漓,使不出劲儿了。”

对死亡的恐惧,亲人离世的悲痛,对未来的索然无味,让霍尔顿对自己毫无要求,更没有了斗志。

其次,霍尔顿喜欢读书,他读过很多高质量的书,对书有很高的要求,还因此厌恶把文字拍成讨厌的电影。这样丰富的头脑和心灵遇到不合拍的灵魂,自然处处不对路。

他对人性和性的困惑得不到解决,他找了妓女来就是为了说说话,还因此遭遇敲诈。他崇尚精神应该与肉体和谐统一。他内心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始终让他厌恶周围的肮脏和随意。他跟室友的肢体冲突就是因为他室友跟他喜欢的女孩子出去约会了,而他一想到室友也许对那女孩子做了动手动脚的事就生气。

当然,还有被这个敏感少年夸大了的周围环境的龌龊,在霍尔顿眼里,校长们都趋炎附势,卑躬屈膝,老师们都虚情假意,啰里啰嗦,同学们都粗俗不堪,荒诞不经。酒店对面房间穿女士服装丝袜的变态老头,酒吧里虚伪做作的人们,写在教室墙壁上的恶心的脏字,都令他几欲奔溃。

在书的倒数第二章里,霍尔顿甚至产生了幻觉,感觉自己永远也走不到街对面。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每次要穿过一条街,就假装跟弟弟艾里说话:“艾里,别让我失踪。艾里,别让我失踪。劳驾啦,艾里”等走到街对面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没失踪,就向弟弟道谢。

这个少年眼看着是要废了吗?

二、谁拯救了濒临悬崖的霍尔顿?

霍尔顿离开潘西学校的时候,历史老师托人带话,让他去一趟家里,尽管霍尔顿不太情愿,但他本质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不忍心让老师伤心,尽管他内心深处强烈排斥别人对自己的好。斯宾塞老师对他说:“我很想让你的头脑回复些理智,孩子。我想给你些帮助,只要我能做得到。”在老师祝你“运气好”的祝福声中,他仓皇逃离。

霍尔顿为排遣寂寞邀请美女同学看电影,内心却完全排斥和轻视她,并拿话来羞辱她。因为霍尔顿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女孩,是他的邻居,她其貌不扬,但喜欢读书,下棋的时候,总喜欢把国王留在最后。他是霍尔顿藏在心里的精神知音,他孤独的时候总会想起她。

他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妹妹,中途他晚上偷偷回家见妹妹,妹妹问他的理想是什么,霍尔顿的话给这本书点了题,他说喜欢罗伯特彭斯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我,霍尔顿想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那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它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妹妹一针见血指出他没有喜欢的人或事,他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形象,一个是两个修女,一个是受校园欺凌自尽的同学和用自己的大衣抱起同学尸体的老师。霍尔顿认为这个叫安多里尼的家伙是自己有过的最好的老师,想起他的时候总会把他跟哥哥D.B 联系到一块去,觉得他们有点像。

他去了老师家借宿,尽管他头痛欲裂,睿智的老师还是给他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些语言具有醍醐灌顶的力量:

你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在学校里用功,你非这样做不可,你是个学生,不管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只要你想学、肯学、有耐心学,你就可以学到一些你最最喜爱的知识。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你并不是第一个。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人都像你现在这样,在道德上和精神上有过彷徨的时期,幸而他们中间有几个将自己的彷徨经过记录下来了。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只要你愿意。正如你有朝一日如果有什么贡献,别人也可以向你学习。这真是个极妙的轮回安排,而且这不是教育,这是历史,这是诗。

我并不是想告诉你,只有受过教育和有学问的人才能够对这个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不过我的确要说受过教育和有学问的人,如果有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他们留给后世的记录,比起那帮光有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人来说,确实要宝贵的多。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更清楚。他们通常还有热情把自己的思想贯彻到底。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十有九个要比那种没有学问的思想家谦恭的多。

学校教育还能给你带来别的好处,你受这个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自己脑子的尺寸,以及什么对他合适,什么对他不合适,过了一个时期,你就会心中有数,知道像你这样的尺寸的头脑应该具有什么类型的思想。主要是,这可以让你节省不少时间,免得你去瞎试一些对你不适合不贴切的思想。你慢慢就会知道你自己的正确分寸,恰如其分的把你的头脑武装起来。

晚上,霍尔顿被老师抚摸他的头惊醒,他居然怀疑老师是不是和他遇到的那些人一样是个变态狂,再一次逃也似的离开。

他与妹妹道别,想好自己要逃到西部去,装成聋哑人,找一间木屋躲起来度过余生的时候,可爱的妹妹菲比居然带了个大旅行箱要跟他一起走。他发火了,妹妹生气了。为了让妹妹高兴,他带菲比去玩旋转木马,遥望妹妹在旋转木马上的身影,霍尔顿沉浸在温暖和感动中,这一刻,他终于成为一直渴望的麦田守望者。他描述当时的情景:

“嘿, 雨开始下大了。是倾盆大雨,我可以对天发誓。所有做父母的、做母亲的和其他人等,全都奔过去躲到转台的屋檐下,免得被雨淋湿,可我依旧在长椅上坐了好一会 儿。我身上都湿透了,尤其是我的脖子上和裤子上。我那顶猎人帽在某些部分的确给我挡住了不少雨,可我依旧淋得像只落汤鸡。不过我并不在乎。突然间我变得他妈的那么快乐,眼看着菲比那么一圈圈转个不停。我险些儿他妈的大叫大嚷起来,我心里实在快乐极了,我老实告诉你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她穿着那么件蓝大 衣,老那么转个不停,看去真他妈的好看极了。老天爷,我真希望你当时也在场。”

霍尔顿答应了妹妹,不离家出走了,他在家人的安排下进了疗养院,接受了精神分析医生的治疗。

小说结尾,霍尔顿居然说道:我很抱歉,我竟跟这许多人谈起这事,我只知道我很想念我所谈到的每一个人,甚至老斯特拉德莱塔和阿克莱,比方说我觉得我甚至也怀念那个混账毛里斯哩(潘西学校那些他之前讨厌的同学和看门人)。

他说: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起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霍尔顿——历经千辛万苦的叛逆少年,终于跟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

这本书之所以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可能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归结到青少年教育问题,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死亡教育。霍尔顿受到的致命打击是不能接受心爱的弟弟艾里的死亡。而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修课,也是父母和师长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理解死亡的途径有很多,讲故事,说道理,抚慰情感,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坦然地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同时规避面对亲人离世带来的恐惧、逃避和消极感。

二是真善美教育。霍尔顿无数次感觉到周围人的“假模假式”,这固然有自己的心理问题,也和周围环境中的人自私虚伪、无知粗俗、唯利是图有关,不务正业的同学不了志同道合的乐趣,遥远的家长则鞭长莫及,酒吧里的醉生梦死散发着及时行乐的腐臭。这样的社会环境不是敏感而追求完美的少年成长的理想环境,他渴望的东西无处追寻,除只好从书里求得慰藉,现实中必然孤独无助。正如精神分析学家威尔汉姆·斯塔克尔说的“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是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有怎样呢?接受并爱上不完美世界和自己,才是对人生最好的彻悟。

三是把孩子当大人。孩子反感别人无视他,把他当孩子。所以,教育孩子真诚的态度很重要,小说中的两位老师的教导,虽然当时好像没有起多大作用,但那是霍尔顿最困顿时期的一盏灯,是他离开世界的温柔牵绊,与周遭人的沟通方式有关,冷漠、敷衍、词不达意,话不投机,让对方在心里竖起了坚固的壁垒,逼仄的心理空间导致了更深的寂寞和无助,这时,逃离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感谢《麦田里的守望者》给予我们关于人生和教育的启示,惟愿青春中迷惘的心灵都能被智慧的爱温柔呵护。

寻找《最美阅读者》阅读改变生活|征文活动公告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相关文章

  • 【2020最美阅读者】谁的青春不迷惘——《麦田里的守望者》

    花了较长时间读完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现要读完这本书的确需要足够的耐心。 这本...

  • 谁的青春不迷惘

    夜里无眠,蝉声依旧,燥热,难得心安。 夏日来到多时,不知缘起,何必纠结缘灭。有人言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便...

  • 谁的青春不迷惘?

    《坏孩子的天空》观影笔记 《坏孩子的天空》 ——日本 北野武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虽然号称青春电影,却...

  • 谁的青春不迷惘

    有一天我问我妈,我小时候气过您老人家吗?我妈本来很慈眉善目的脸立马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气过没?没少气!天天跟个假...

  • 谁的青春不迷惘

    因为儿子是独生子,会感到孤独,所以玩游戏的时候喜欢加好友,这可以理解。 但是小小年纪,热衷于微信运动被点赞,喜欢直...

  • 谁的青春不迷惘

    寄语 德莱塞 说:“青春是无法挽回的美丽。” 因为时间无法挽回且永不停歇,所以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

  • 谁的青春不迷惘

    谁的青春不迷惘,只是徘徊在前后 已经许久没有如此这样深度的思考过自己的迷惘是什么; 以前只是觉得彷徨,觉得不知所措...

  • 谁的青春不迷惘

    高三学生的返校生涯已开始。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临,多雨多风多流星即将上演,男男女女的故事内容,分分合合的眼泪...

  • 谁的青春不迷惘

    我是个笨小孩,从小就是。成绩不好也就罢了,连跳皮筋都永远位居人后。班级跑步比赛,我耗尽九牛二虎之力,只是为了摆脱倒...

  • 谁的青春不迷惘

    今天看了万维钢的一本书,内容里的一句话,有种顿悟的感觉。他说,油腻大叔是不会纠结的,因为他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不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最美阅读者】谁的青春不迷惘——《麦田里的守望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hv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