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银娣在姚家的生活。这部分,很有红楼的笔法和影子。
张爱玲采用了远景,由远及近写起。各房都不要的给银娣凑数的夏妈,早晨去厨房拿热水,自然人人都欺负她,也是看背后的主子。
银娣又算不得好主子,穷,又没有那个气势气量。骂得夏妈都不服,在背后叽叽咕咕的。这其中的描写,很有画面。
然后去给姚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和她们说话,敲敲银娣。跟大奶奶说,人家当我们是乡下人,天不亮就起来,跟三奶奶说:“我们过时了,老古董了。现在的人都不晓得怕难为情了,哪像我们从前。”
这都是敲银娣的话,嫌她去迟了。新媳妇初期,老太太大约还体贴了她几天,久了,也就严厉起来,大户人家的规矩。
银娣自己觉得老太太怨她迟了还有别的意思。因为二爷是个病人,她不早朝还是有狐媚的嫌疑,自己就把自己吓着了。
银娣脸上颜色变了,突然退潮似的,就剩下两块胭脂,像青苹果上的红晕。
老太太和家人们闲话,挨个问问叙叙,就是几个小时,终于轮到她时,虽然也就平常的话,问二爷怎么样,她的喉咙都不大方便了。说过之后,她站在原处没动,但是周身血脉流通了。
因为她希望她能和大家一样得到老太太平等地对待。这其中,是对自己出身的自卑,也是她把自己放在有灯光有音乐的台上的具体体现。她在别人的眼里看自己。
随后出来,和妯娌闲谈,她尽量笑着说些有趣的话。
她们两妯娌自己一天到晚开玩笑,她说句笑话她们就脸上很僵,仿佛她说的有点不上品。
在这个家里,她努力让自己的穿着打扮适应她们,也努力和大嫂她们搭讪。总是不入流,让她有些敏感和自卑,毕竟妯娌们背后都是大户人家,有财富和学识教养支撑着。她在她们面前是赤裸裸的一无所有。嫁妆,是婆家送去的,也没有丫头老妈子带来。连下人喊三奶奶小姐,都是暗示着她没有自己陪嫁的贴身丫鬟。
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里找着自己的不足,然而也是无可奈何。
她故意触犯天条,在泡杏仁的水里洗洗手,站起来望着窗外。
小小的反抗,给自己的内心一点小小的快乐。银娣比起七巧来,善良又柔软些。
后面部分,她盯着三爷的进进出出。大爷是个官,没什么事落在别人嘴里,且有着家长一样的威严,离她有着距离。三爷在大家眼里是个混混,且她是嫂子,可以插科打诨的,她注视着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