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对于补课,家长们是趋之若鹜的。一则是因为怕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输在起跑线上、路途之上和终点线上,所以小学补,初中补,高中补,成绩差的补,成绩中等的补,成绩优秀的也要补。二则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双休日没法或没有时间和已经是学生的孩子相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孩子能自觉的学习,对自己则希望能在五天工作日之外得到适当的放松。孩子的需求与表现常常和家长的期望相反,你让他学习,他偏偏要玩,你让他自觉,他偏偏要你操碎心,一家人在一起,一天不过就会反目成仇。所谓眼不见为净,把孩子送去补课班,了去烦心事,换得轻松来,虽然花点钱,划算。当然还有家长的盲目跟风,班主任、老师的明示暗示,“xx教育”的夸大宣传……于是乎,补课班成了城市里茶楼酒肆棋牌室之外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可是,精明的学生家长们可能多没注意到,不管是“xx教育”还是班级私办的小班,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硬件设施,都无法与正规的学校相提并论,有的补课处于“地下”状态,与黑工厂别无二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本就是一件戕害身心的事,况且学生多是被逼而来,毫无学习的动力与压力,效果真不敢说,负面作用倒是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强化孩子的坏习惯,“功效尤佳”!那么,到底补课会补出或强化哪些坏习惯呢?
一、拖拉作业的习惯
补课班不管是社会补习机构办的,还是本班老师办的,一般都不会考虑到学校已经布置的家庭作业。学生双休日去补课,就意味着用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减少了、被挤占了。对于这一问题,态度积极的学生,当然要加班加点来赶作业,但效果很难保证,而态度本来就不太积极的,则找到了一个充足的借口来拖拉作业。一次两次地拖下来,拖拉的习惯也就形成了。如果原来就有拖拉习惯的,这回会拖拉得更很了。
拖拉了本该认真完成的任务,这可是任何课外补习都弥补不了的了。
二、不守纪律的习惯
补习班缺少学校特有的氛围,没有校园、班级的文化和纪律的制约,学生在教室里又坐得十分拥挤,再加上学生对补课本来就有抵触情绪,所以补课这段时间,就成了学生放纵自己的专有时间,补课班也变成了学生的乐园。
闲聊、起哄、做小动作是学生在补课班上最常见的三种表现。

三、吃零食的习惯
学校里多不允许学生买零食,吃零食,但学生周末去补课,起来得还是比平时迟,有些家长也不想起来给孩子烧饭,补课班里常又没有专门的饮水供应,于是孩子们就理直气壮地得到了一些零花钱。可是很多孩子都不会真的去买早点,买了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因为他们的嘴巴和胃对零食、饮料更感饥渴。补课班里,课间就是学生的加餐时间,课上吃零食、喝饮料的声音也时有起伏,有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老师的讲课倒成了美妙的伴奏。
四、不讲卫生的习惯
与吃零食、喝饮料相对应的,是乱丢垃圾。对此,补课班的老板并不会怎么在意,因为,对他们来说,收入最重要,垃圾有时也是宝贝。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室的租金,一个是卖零食、饮料的收入。租金按学期或阶段付,所以租金不常有,而零食、饮料的收入既是常有的,也是可观的,卖出去是一笔收入,补课结束后收拾饮料瓶、塑料袋又是一笔收入。
这样看来,学生在补课班里吃零食、喝饮料、丢垃圾,不仅不会被禁绝,反而约等于被提倡,至少是被默许的了。
还有其他一些补课后遗症,这里就不再细谈了。

想提醒学生家长们,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成绩没见多少提高,毛病倒是日见增多,你要关注一下他在补课班里的情况,也许问题和答案都在那里。
最后,给家长们几条忠告:
一、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都适合去补课,会不会输在起跑线或其他什么线上,与是否参加补课班没有多少关系。
二、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从学校带回来的作业,并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去考虑孩子参加补课的事。
三、补课要有针对性,要有所选择,不能什么都补,什么都补的后果可能是什么都补不好。

四、改变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多一点委婉善意的提醒,少一点武断粗暴的命令。该闭嘴时闭嘴,唠叨多了只会起副作用。孩子烦,自己也累,无谓地唠叨实在不明智。
五、做一个忠实的服务者和安静的陪伴者。不管不问不行,啥都管啥都问也不行。搞好服务是必须的,安静的陪伴有点难。孩子很快会长大,能陪伴的时间并不长,18周岁、上大学前,是我们陪伴孩子的上限,以后你将很少有机会和他们在一起,所以,要适当收起自己的玩心,拿出更多一点的耐心,陪伴他们学习,陪伴他们游戏,陪伴他们成长……
六、如果能做孩子读书的榜样,在家里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让家里书香飘飘,也许许多问题都不需要到补课班去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