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岁月 8

作者: 深山女巫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22:12 被阅读145次
    灰色岁月

    上一章

    1、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过年过节的互相串门拜访。但看似礼数周全的拜访有时太繁琐,给人平添些许烦恼。

    八十年代人们拜节的礼物相对单薄些。记得俺家串门的礼物有红白糖,炒糖,挂面,鸡蛋,酒等,中秋节时外加月饼,厚重的亲戚才称七八斤的一块肉。看病号或者送喜面,就拿鸡蛋红糖。

    客人拿来的礼物主家是不能全留下的,一般都是对半留,这叫有来有往,如果全留下,那就被人笑话没出息,没款气,或者想断路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再穷也要给客人压回一斤,压得少留得多也会被人鄙视,所以一般都对半留或者少留。

    来而不往非礼亦。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客人拿去的礼物,互相交换一下再串门。如果客人给你家拿的什么礼物,你原样再退回也是不礼貌的;如果样样都买新的,过年就损失大了。

    记得那时俺家的难题就是姑姑太多,记不清礼条猪肉是哪个姑姑拿的。因为每年的初二,五个姑姑全都是拿光腚一块肉,猛一看五块肉怪馋人,可人家也有老人,隔天我们要回访啊,但也不能再把人家拿来的那块肉提回去,这样不礼貌啊!

    于是初二那天吃早饭时,母亲就给我们四个小孩分配任务:老大接大姑家的肉,老二接二姑家的肉,老三接三姑家的肉,老四接四姑家的肉,可五个姑啊,肉多孩子少啊,母亲就接五姑家的肉,接到后迅速放在东头屋子里,然后五块肉上面用纸条贴上:大姑的肉,二姑的肉……

    哈哈,聪明的老母这法好啊,再也不会出现像往年那样,五块肉混淆不清,不知哪个姑拿的了。

    隔一天走亲戚回访时,母亲就来个推磨:大姑拿的肉回访二姑,二姑拿的肉回访三姑……五姑拿的肉回访大姑,互相交换下,省的花钱再买。

    不过居然有一年过节,俺家买的一块肉在外循环旅游了一圈,神不知鬼不觉,不知跟着主人吃了几次八大碗,又轮回到俺家来了,虽然减肥了一斤多,没完壁归赵,但也物归原主,被俺那记忆力超好的老母一眼就认出来了。

    事情的经过,再加上侦探母亲的大胆推测是这样滴:

    过年拜节,母亲赶集称了八斤的一块大肉去看她娘家舅。她老舅过日子的人啊,看了两眼没舍得吃,第二天就让他儿子我表舅提着那块肉去了我表姨家。表姨家一看这好大一块肉,同样也舍不得吃,隔天就赶紧提着去了她姐姐家,也就是我大妗子家,因为我大舅和大妗子是姑表亲结婚,我大妗子是母亲的表姐,大舅家穷得叮当响,更舍不得吃肉,又赶紧把那块肉提溜到俺家来了。

    大舅踏进俺家大门时,母亲第一眼就觉得那拴肉的麻线眼熟,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怎么,这都三四天了,这块肉怎么又转回来了啊。”

    原来买肉时,母亲嫌卖肉的拴的绳子太细,怕路上断了,就用家里的麻线重新拴了下,母亲亲自拴的绳打的结,所以认准了那拴肉的绳子。

    等大舅吃过饭走后,母亲就把那块肉提到院子里,不错眼珠地审视起来。

    看麻绳及打的疙瘩,绝对是母亲亲自买的那块肉,可用手一掂,又觉得轻了好多,仔细查看肉左右两边的刀面,发现不一样。一面刀切面光滑陈旧,而更一面像狗啃里似的,起伏不平,看来是有人拉下了一些肉。卖肉的刀锋利,切面光滑,家里的刀一般比较钝,砍出的肉面粗糙。

    母亲命我拿来杆称一称,果真少了一斤多,现在才六斤六两,即使损耗水分顶多也就是一两多,绝不会差一斤多的。

    母亲用手抚摸着肉面,边仔细观察边喃喃自语:“刀口新鲜,肯定是你大舅馋了砍下了斤把肉,给孩子们解馋了吧!”

    “那不一定,也许是你老舅馋了,砍下点肉喝小酒拉馋呢!”哥哥在一旁添言。

    母亲让父亲提着那块肉,晚上再去他战友家串个门,父亲趴在肉上,鼻翼扇动了两下,撇嘴说:“这肉都几天了,颜色都不新鲜了,还能再串门啊,让人笑话,要去你去,我嫌丢人!”

    母亲听了将信将疑,凑到肉上一闻,眉头一皱说:“大冬天的又没变质,只是颜色暗了,还能再串个门,要不一块大肉砸手里多疼人啊!”

    “反正我不去,给孩子们煮吃了得了!”父亲固执地说。

    我们四个人一听父亲这话,都伸出脑袋趴在肉上像四个小猎狗一样嗅起肉来。

    “反正我不提着走亲戚!”哥哥率先发表意见。

    “我也不去!”我们三个也都故意捏着鼻子,皱着眉,嫌弃地看着那块肉。

    我们四人朝父亲笑着,流着哈拉子和父亲达成了统一战线。

    “那就给孩子们煮吃了吧!”母亲无可奈何地说,脸上露出了不悦,心疼她买的肉砸手里了。

    “吃肉了,吃肉了!”小孩子不懂大人心思,我们四个馋嘴猴听了,在院子里欢呼雀跃起来。

    如今,我己不记得那晚的肉滋味,但母亲无可奈何的表情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中。

    2、

    有来有往才是亲戚。

    大多数的孩子喜欢跟着大人走亲戚,解解馋,吃点肉,得块糖,我性格腼腆,不喜欢走亲戚,觉得没有在自家舒服。

    宁在家里喝凉水,不愿十里赶个嘴。

    但过年或者中秋节时,大人实在忙的赶不过点来,就把走亲戚回访的重要任务交给孩子们来完成。

    某年拜节,母亲大人派遣哥哥弟弟去邻村的我表姐家拜年。

    礼物是四斤炒糖,按照惯例,表姐应留下二斤,压回来二斤,可那天午饭后,哥哥和弟弟雄纠纠气昂昂地挎着个空竹篮子回来了。

    “咦,怎么是空篮子啊,你表姐没压礼物啊!母亲瞪着空空的篮子质问他俩。

    “没有啊,四斤表姐都留下了!”哥哥抢先答道。

    “不可能,你表姐不是那种只进不出的人,你俩偷吃了吧!”母亲相信自己的侄女,怀疑哥哥和弟弟捣鬼了。

    “啊……你看看,肚子里有吗?”他俩同时张大了嘴让母亲看。

    “肯定是你俩偷吃了,鸭子嘴硬吧!”母亲生气了,压回的二斤炒糖打算再添点东西串个门呢,这下好了,二斤炒糖不明不白飞了。

    这事母亲又不好意思问表姐,可二斤炒糖他俩一口气也吃不了啊。哥哥和弟弟建立了攻守同盟,一口咬定礼物表姐全留下了。无奈母亲怎么审也审不出来,又苦于没有证据,只好不了了之。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两天后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

    早饭过后,母亲正在大门底下纳鞋底。

    咦,怎么黑压压的这么多蚂蚁,从大门旁边出水的阳沟里进进出出搞运输,好像全村的蚂蚁都跑俺家开Party。母亲纳闷,于是放下鞋底,弓着腰,顺着蚂蚁的导航路线,一直追到大门旁出水的阳沟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天啊,一包炒糖果子己被蚂蚁咀嚼的粉烂,外边的黄色包装纸上,乌压压的蠕动着千百只群情高昂的蚂蚁,正忙得不亦乐乎,运输炒糖屑沫呢。

    这肯定是哥哥和弟弟干得好事啊,母亲扯着嗓子喊他俩的名字,他俩风一样跑出来一看地上的蚂蚁,知道坏醋了,纸里包不住火了。脸不红,心不跳,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竟大胆承认就是他俩干的,吃了一斤,藏了一斤。

    哥哥竟恬不知耻地报怨母亲:“你让老猫枕着咸鱼睡,能不偷吃鱼吗?”

    “啪啪”鞋底打在哥哥屁股上,疼得他龇牙咧嘴。

    打得好,打得好啊,馋嘴竟还有理了!

    3、

    哥哥和弟弟,有了犯罪前科,被母亲弃用了,于是我和妹妹就被委以重任,代替母亲回访亲戚。

    但我和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干了一件比哥哥弟弟更蠢的事。

    中秋节晚上,母亲让我和妹妹提着四斤月饼去同村的表姑家拜中秋。

    表姑热情地拿出了月饼、水果、糖块招待我们。

    一个小时左右,吃饱喝足,我俩起身告辞。表姑拿出了盛礼物的篮子递给我,我用眼一撇,四斤月饼表姑留下了二斤,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推让着让表姑把那二斤月饼也留下。

    “这二斤压回去给你哥哥弟弟吃!”表姑把我拿出的月饼又放回到篮子里。

    话说我这位表姑,是我父亲的大表姐,年纪己六十多了,和儿子们分开过,因为是晚上,她年纪又大了,送出屋门我就让她回屋去了。

    走在她家院子里,我想起了母亲走亲戚告辞时,都要和主人像打架似的,争执着谦让着让主家多留些礼物,少压回些。

    我想我也要学大人的样子让主家多留些礼物,显得我大方啊。可表姑刚才把我拿出的二斤月饼又放回篮子里的,愿望没实现,不是显得我小气吗。

    借着月光,我看到她家大门旁边有间鸡窝,我顿时兴奋起来,自作聪明地蹑手蹑脚奔到鸡窝旁,偷偷把那二斤月饼放到了鸡窝上。表姑没再出门,没发现我放的月饼,我和妹妹喜滋滋地挎着个空篮子回家了。

    一进屋门,我就把我的英明决策告诉了母亲,等着她夸我聪明。

    谁知母亲听了我的汇报,望着空荡荡的篮子,竟气得语无伦次,用手指着我的脑门说:“你这个大傻瓜,他哥俩压回的东西还知道吃一斤,藏一斤,你俩连吃的心眼也没有啊……唉,气死人了!”

    我不明白母亲为何生气,辩解道:“你不是走亲戚时都和人家争着让多留下点礼物吗?”

    “那是推辞,谦让下!压回的月饼打算十五晚上一斤上供,一斤分吃呢,这下好了,被你个死丫头折腾光了,画饼过十五吧!”母亲气得直咬牙,

    我懵圈了,吓得大哭起来。

    父亲安慰母亲说:“不就是二斤月饼吗,大过节的,至于生这么大气吗,明天我再买去!”

    唉,大人的心思真难猜!

    4、

    那年月,过年过节时,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拜节的客人都是住下吃饭的。

    但主家心里大都不情愿留客吃饭,因为要花钱买菜啊,但嘴上的挽留却还是要有的。眼看着到了饭点,客人提出要走。

    客人:我走吧,回家吃去!

    主家:别走了,回去也是吃!

    客人:那就不走了,你简单弄点吃的就行,          家里有啥吃点啥,别花钱买去。

    主家:行!(要走你早走啊,真是滴!)

    脑补又一场景:

    客人:我走吧!

    主家:你还走啊?

    客人一听这话,没法接了,主人留得不热乎啊。

    客人:走吧,家里有事,下次再住。

    主家:真有事啊,那我也不强留了,下次陪          你多喝点。

    客人无奈起身告辞,到大门口了,主人又热情挽留起来。

    客人:我走了啊!

    主家:要不别走了啊,你看好不,也没喝碗          水就走了。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中华民族的语言真不愧博大精深,不同的排列组合,加上不同的语气,背后潜在的意思,够你琢磨半天的。

    我奶奶常说:没有留不下的客,也没有留下的客。

    真有事放下礼物就走,任你再热情说个天花乱坠,客人也是不会住下的。一看真不住下,主人留得更热情了,通常是在家门口,拉住车子,扯住褂子,费一番口舌,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这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故事。

    小孩子大都盼来客,有好吃好喝的,解馋气啊!

    那年月小孩是不能陪客人上大桌子吃饭的。俺家有上大桌子陪客吃饭特权的,是奶奶和父亲,做饭的是母亲,抢着端菜的是弟弟。

    无利不起早,端菜有端菜的好处。

    半路上伸出脏兮兮的小爪子,捏块大肥肉片子迅速地填嘴里,有的烫的龇牙咧嘴,囫囵吞枣地咽下;或者抓把花生米揣兜里,边走边品尝,弟弟的这些恶习有目共睹。

    一次,弟弟端着菜盘子在院子里走着。他边走花生米边从他裤腿脚里,蹦蹦跳跳哩哩啦啦地跑出来,后边鸡鸭鹅一大群跟着他屁股啄食。

    哈哈,原来他偷抓了一把花生米放裤兜里,裤兜露了,成了播种机,撒的满院子都是,鸡呀,鸭呀,闻到了香味,捡了个大便宜。

    小孩子不让上桌,但馋猫有馋法,总想尽千方妙计叼口好吃的。

    哥哥喜欢露个脸,刷存在感,故意去屋里找某样东西,在客人面前晃来晃去,一双眼睛却可怜巴巴贼勾勾地盯着桌子上的菜。有眼色的客人心神领会,看见了就会抓把花生米给他吃。

    这丢人现眼没出息头的事,我宁愿饿死也做不出来的。

    其实想想这些事,原因无非一个字:穷。

    现在生活富裕了,当年的那些窘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如今想想,竟也有趣得很!

    灰色岁月 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灰色岁月 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eh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