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在之虚无症,表现为传统意义的缺失,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信仰已不在,原本存在的行为根基也物是全非,生活没有内容,内心空虚。有人因此依赖上了毒品,有人依赖药物。
有三种方法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
a.通过创立某种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通过工作或事业取得成就或者成功,这种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b.通过体验某事或某人(体验真善美,体验自然、文化、艺术之美妙,体验去爱一个人。);
c.在忍受某件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如果苦难可以避免,那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消除痛苦的根源;如果苦难是无法避免的,那我们就要改变一下我们对苦难的看法,为我们遭受的苦难赋予特别的意义,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短,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预期焦虑症,特定的症状对应着某种恐惧,而这种恐惧又进一步激发加强了这种恐惧。要应对这种焦虑症,可以适当的引用嘲笑法,以轻松的心态嘲笑这种恐惧,这也是一种矛盾意念法。
人不是事物,事物互相决定对方,人是自我决定。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定中,人所做的每一项决定都影响结果。所以做好人还是坏人,做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最终结果都取决于你的决定。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是指即使身处三重悲惨状态:痛苦,内疚,死亡,也仍然保持乐观的情绪。要做到这几点,人们必须拥有三种能力:把痛苦转化为成就,在内疚中提炼悔过自新的能力,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强迫或者命令可以获得的,只有自发的,自由的选择获得才是真正的获得。
2.
人到中年,实则多事之秋,忙完老公住院近一个月,又到老爸中风住院。没有一颗强大的心,真是难以接受一个接一个的噩耗。
这一年半载中,婆家人那边去了两人,我家一个病秧子刚出院没几天,娘家走了一个躺了一个。活到这个岁数,越来越多地见到生离死别,越来越频繁的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巜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是一名在二战中被关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其间的艰难困苦我们不用亲身经历,在所有的历史书籍中都可以感受得到。就在这些非人的环境中,作者幸存了下来。除了上天给予的幸运,还有就是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怎样才能活着?在集中营中每天都有人自杀,有人因病至死,有人被虐待身亡。无论为何而亡,这些死去的人无不是感受到生命没有支撑才会倒下。
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而其中有个例子我深以为然。他的一个朋友,在1945年2月做了一个梦,梦见3月30日得以解放,到了2月29日,他突然病倒了。到了3月的时候,狱中的传闻还是了无希望,到了3月30日,他病重,第二天便去世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的勇气和希望,他的免疫力便容易被摧毁,便容易染上致命的疾病,勇气和希望的突然缺失,甚至可以导致一个人的死亡。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我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惑:患上焦虑症,可以使人有多难受。它让我明白了医院的各项指标都是正常范畴,病人却感觉到全身难受,甚至有种频死的感觉是因何而起。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便能生存。”这是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也是所有活着的意义的最好解释。
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从自身思考,因为每个人生活的意义不尽相同。我们活到这个年纪,不会再简单的把对某种追求当作生命的意义。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活着的理由。
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别人是无可替代的;做为一个科学家,你还未完成的科学研究是你的任务;作为一个作家,你未写完的作品是你心心念念的任务;作为一个被父母需要的孩子,你的存在是不容替换的......而这些正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在。如果连这些理由你都不在意了,那活着就真的没有了意义。
活着就意味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练,生命的本质是生老病死,经历苦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生命便没有那么丰盈。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着包容和坦然的心境,我们大可不必遮遮掩掩这些苦难,我们应该在苦难的时候尽力挺住,在苦难过后自豪的说:因为苦难,我收获了什么。
大多数的苦难,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只要我们心中还有爱,有一个你为之努力的事业,你就无需对困难退缩。
现在的我是遇到了困难,但对家人的爱使我不能退缩,我有我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孩子还小,我要把他抚养成人;爱人的心结,我要想方设法去给他解开;另外我还想在文学殿堂寻一方天地放置我的灵魂。所以我还不能倒下,这就是我目前活着的意义!
当然,意义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会有所不同,当一个人能够漂亮的完成心目中任务的时候,他总能找到更能激励自我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