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这两天,公司部门由于业务扩展,来了一名大学生实习。一来可以缓解部门人手紧缺的压力,二来对大学生今后的毕业求职也是个利好的选择。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于是,一贯沉闷的格子间顿时焕发了活力,新生代的力量不可小觑呀。
这个高高瘦瘦的小美女叫张美美,刚来第二天就被安排到综合部做内勤的文秘工作。看到这稚嫩的脸庞,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的样子,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充满挑战,一颗年轻的心懵懵懂懂,却又干劲儿十足,每天将“我一定能胜任”的信心写在脸上。
但好景不长,不出一个月,美美就遇到了“难题”。一时间,爆棚的信心泄了大半。
刚进入3月份,领导安排美美撰写部门的一季度工作总结。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的她,汇报呀、总结的肯定没少写过,于是立刻开始着手收集材料。没过两天,就信心满满地将汇报文件发给了领导:“我仔细检查了好几遍,一定没问题。”谁想,不到半天的时间:“美美,你来办公室一下。”当她再走出来的时候就像霜打的茄子似的,垂头丧气,当天加班到最后一个才离开。随后的一个星期里,美美不停地交报告、改报告:“天知道,领导到底要个什么样子的?!”小美女要崩溃了。
那么,作为职场中人,你是不是也曾经经历过这种境况?亦或,虽然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仍然对如何辨识问题,解决问题头疼不已?那么,今天我就借孙圈圈的这本《请停止无效努力》,一起来看穿这些“假问题”,让我们从此远离职场无用功,快马加鞭地切换到快车道!
01
当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是立刻执行着手解决,还是先停下来想一想:“我看到的问题与别人眼中的是否一样呢?”
正如上面的图片所示,在平时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产生三种认知偏差。
(1)理解偏差
顾名思义,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我们的理解与领导的本意会出现偏差。而纠正这种偏差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下属的身上。
纠正偏差秘诀:问。
通过向需求方提问,确认对方的真实想法,再着手执行,往往就会事半功倍了。
(2)隐藏偏差
这种情况常常会出现在与他人产生冲突的时候,需要我们越过解决表面问题的行动,而看到对方内心的真实出发点。从而找到关键矛盾所在。
纠正偏差秘诀:挖。
(3)成因偏差
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商业问题的成因并不是通过简单逻辑就可以推导出来的。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比如说,发现制约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流程冗余,审批程序繁琐。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优化流程,缩减审批环节。然而,如果进一步深入分析,就会看到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审批,其实是因为组织架构的不合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过细,反而造成界面不清导致的。那么,如果抓住这个本质问题来解决,自然就会彻底摆脱了那些冗长的流程和审批。
纠正偏差秘诀:分析。
02
出于好奇,我向美美要了一份她的报告过来,想看看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反复地修改。
摆在面前的文档,版面清新,数据详实,美美的文档功底可见一斑。那么,会不会是掉进了上面的三种偏差误区中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目录
第三页:一季度数据(表格,饼图)。
第四页:去年一季度环比数据(表格,柱状图)。
第五页:重点工作之一(情况简述,进展情况……)。
第六页:重点工作之二(情况简述,进展情况……)。
……
第十一页:下季度计划(数据,里程碑)。
第十二页:谢谢!
“老板怎么说的呢?”
“领导就说主题不清,让我好好改。我已经绞尽脑汁了,真的不知道还要怎么做了。”
很明显,美美在写报告这件事上,产生了理解偏差。
首先,当老板布置任务时,立刻打开电脑撰写文档就已经埋下了“理解偏差”的种子。如果是多年的老手,自然会先分析下,领导这次要的报告,需要得到什么信息,产生什么效果,我能通过什么手段实现。而职场新人则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与领导确定这些关键节点,而不是单纯的罗列出数据和工作出来。
再有,当老板要求修改报告的时候,就应该再次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是数据不够详实?信息传达不到位?还是预期效果不够?自己判断不出来,同样可以通过与领导沟通确认,这样肯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修改了。
而至于如何做到主题鲜明,实现预期报告效果,可以参见圈圈书中关于“结构化思维”的部分讲解,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03
为什么我们总在羡慕那些大神、牛人们能实现工作、生活、斜杠……N不耽误的状态?而自己却天天疲于奔命,到处救火,想空余出一些时间看书学习,都很困难。
是他们做事情比我们快吗?并不尽然,即使他们比常人的反应速度快一些,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书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更善于判断出什么是值得花时间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将时间用在关键节点上。也正是这个判断拉开了牛人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个二维矩阵,来帮助我们区分出不同的问题分类,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有没有想到《搞定》里面经典的“重要-紧急”四象限?
是的,二维矩阵是我们分析事情很重要的一个实用工具,根据选择的维度不同,全面且明晰地展示状态分布与特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
回到上面的矩阵,之所以没有选择“紧急度”,而是用“解决度”来衡量,是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判断是否需要着手解决的时候,与其紧急程度关系不大。再紧急的事情,一旦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自然也就“爱莫能助”了。
区间1:关键度低,解决度高。
常常指平时的零碎工作。处理方式也就是速战速决,或者授权他人。切记不要耽误太多宝贵时间。
区间2:关键度低,解决度低。
这部分就像是困难的通关游戏,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是往往都是无用功,最终导致颗粒无收。这时候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往往是时间上的),以避免浪费太多时间与精力。
区间3:关键度高,解决度低。
这是最容易让人陷入的无底洞。因为很重要,所以要下功夫,多花时间,小心谨慎地推进。但,由于事情本身已经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单纯用努力来弥补往往是事倍功半的。这时,不妨调用情绪脑,用直觉将事情解决掉,或者发现自身能力短板,求助于他人;而不是下苦功夫研究研究再研究。相信我,二者最终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区间4:关键度高,解决度高。
这是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去解决研究的部分,是可以提供高产出,高价值的问题聚居地。但,毛主席说的好:“要在战略上重视,而战术上轻视。”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看到结果。而千万不能因为重要,就始终停留在计划、筹备、犹豫阶段。没有行动,一切为零!
怎么样,经过这样一番的梳理与分析,相信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林林总总大小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再手足无措地乱用力气了。问题来临的时候,先用地图梳理下,判断出其所属区间,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在哪里,辨识出“假问题”。自然就能够事半功倍的完成任务啦。
-END-
静待花开
80后宝妈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