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因其纯洁而美丽。对于政治婚姻、金钱婚姻等并非纯爱情因素的男女结合,有人常常会嗤之以鼻。特别是一些爱情本位主义者,更是大加挞伐,不遗余力,以为凭一己之呼吁便可挽此颓势。
然而,在人类道德图景并不乐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把爱情交付给权势和财富。有权有钱便可幸福,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有前卫女大言炎炎: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现实中,更有不少俊男靓女投向了权势和金钱的怀抱。当年被视为神秘和遥不可及的“博士后”这类人,不也主动跑向了局长的床沿么?——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而在另外一个维度,权势在爱情面前也常常扮演了非常令人生厌的角色。从古代开始,“欺男霸女”这个成语,很大程度诉说的就是权势和金钱对爱情的收买和欺凌。随便翻开哪一本古典小说,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红楼梦》里面的薛蟠与香菱,不就是这样的么?影视剧中的公子哥儿带着几个狗奴才,上街调戏民女的事就更多了。现实生活中,某些有权有势者,以权势和金钱的威慑力,将看中的女子收入囊中,这类事情也时有发生。这里不用举具体的例子,有兴趣者上网搜一搜,定会找到一大堆。
权势和爱情的结合,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爱情主动献身,向权势谄媚邀宠。二是权势无视爱情自身的意愿,强行将其压服。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不得人心的。主动向权势献媚的爱情,我们已司空见惯;强行收服爱情的权势,我们也看得多了。
好在凡事总有例外。爱情向权势献媚,这种事情不好去说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权势对于爱情,固然巧取豪夺的比较多,有时却并非如此。权势偶尔也会与爱情平等的站在一起,看看爱情是否眷顾于它。如果不眷顾它,就优雅的转身,尊重爱情的选择。这是很有风度的。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想法,是因为看了蓝英年先生的文章《在罗斯特罗波维奇墓前的沉思》(载《那么远,那么近》,蓝英年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里面谈到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追求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妻子加利娅的事。加利娅闻名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布尔加宁仪表堂堂、温文尔雅,很有风度,地位炙手可热。这样一位高官,要将自己喜欢的女演员拢入怀中,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他保持了一位绅士应有的态度。她只是经常派人送花给加利娅,请加利娅参加宴会。他当然把罗斯特罗波维奇看作情敌,却从来不用权势去欺压他。有一次,加利娅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应邀到布尔加宁家吃晚饭。两位情敌见面,自然有些竞争。布尔加宁能喝酒,罗斯特罗波维奇也喝了不少。两人都有了醉意。布尔加宁望着对罗斯特罗波维奇说:
“你小子赶在我前面了。”
“大概是这样吧。”
“你爱她吗?”
“非常爱,部长会议主席同志。”
“你告诉我你怎么爱她?唉,你还是毛孩子,懂得什么是爱情!我爱她,这是我最后一次爱情。没关系,我们会等待……”
至多也就这样在口头上交锋一下,还保持了君子般的礼仪。过了一段时间,看到加利娅和罗斯特罗波维奇感情很好,布尔加宁承认自己败在罗斯特罗波维奇这个毛头小子手下。他对加利娅仍然一往情深。他对罗斯特罗波维奇说:“我经常给她打电话你别生气,让我好好欣赏欣赏她。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可我的日子不多了。”这种诚恳,倒是很透明的。以至于罗斯特罗波维奇对加利娅说:“其实他是挺可爱的老头,可干吗要追求你呢。如果他不追求你,我倒愿同他交朋友。”
布尔加宁还有一些事情在他们之间发生。布尔加宁心里放不下加利娅,在1956年新年来临之时,他到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加利娅家中去给他们祝贺新年。几十辆高级轿车停在罗斯特罗波维奇家门前,此事轰动了街坊邻居,也惊动了莫斯科市政府。当时,市政府正因为办房产证的事找罗斯特罗波维奇的麻烦。这件事后,市政府知道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是布尔加宁的朋友,第二天就把房产证给送来了。——布尔加宁无意中帮了大忙。
加利娅(又译加琳娜)为了加强对文化人员的控制,当时的克格勃要求加利娅向他们汇报有关艺术家的情况。加利娅非常不情愿,但又感到很害怕。一次在布尔加宁处吃饭时,对布尔加宁讲了克格勃缠着她不放的事。布尔加宁大发雷霆,理解为克格勃要通过加利娅来了解自己的情况。他马上接通了克格勃主席谢罗夫的电话,将其训斥一通。此后,克格勃果然再没有纠缠过加利娅。
看了这段故事,心里还是有些触动的。布尔加宁保留了优雅的风度,自始至终,都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胁迫过加利娅,对罗斯特罗波维奇也保持着足够的礼遇和尊重。晚年,加利娅回忆起这段情事,她认为,布尔加宁没有用权势逼迫她,也没有伤害情敌罗斯特罗波维奇,对她的感情是真挚的。布尔加宁在领导人中最有文化教养,如果不是因为爱上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布尔加宁对她的追求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引述这段故事,我想要说明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以通常性的经验去判断一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例外。就像权势遇到爱情,一般来说,一抢了之或是一逼了之。但世界上的人有千万种,每个人都可能不按你所设想的道理出牌。就像布尔加宁,这个拥有强权却又优雅得体的老男人,打破了强权压迫爱情的惯常逻辑。哪怕这只是千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也在告诉我们,遇事别忙着先下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谨慎可取之道。
罗斯特罗波维奇(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