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872/c747203cb60d2833.jpg)
这世上没有一种道德,修养,是人能够真正“拥有”的,一切的“拥有”都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道德,修养)都会在自己的想象中灰飞烟灭,从而罢一生的珍重,一生的戒备,一生的尊严与荣耀化为一滩污泥,和血水。最终一切的成功和掌声,都会被这成功和掌声的念想所“击溃”,从而被念想折磨,摧残,蹂躏,乃至于最后颓废不堪与一病不起,但这些,却都是由你所谓的“拥有”却而造成的。
没有拥有也就没有失去,但核心不是没有拥有,有,但是不觉得有;才算得上拥有。有,但也觉得“有”;既不算拥有。当你觉得“拥有”,你便会觉得有“失”;当你从未“拥有”,你便从未“失去”。从未失去,便是都有;从未失去,便是都无。既无,也有;既有,也无,这便是修行的根本密义了。如果一个修行人说:“我有道德,我有修养”;那他亦算不上一个修行人,为什么呢?因为他所谓的:“我有”,他觉得的:“我有”只是相对的,就好像一个人说:“我在左边”一样;而那却可轻易由人说成是:“你在右边”。一个人,一旦心里有了“角度”,即:左,右,有,无......但他即可被轻易的驳回,以及毁灭。就好比一个人说:“我是道德先锋”,或“我是得道高僧”......等等一样,你觉得你“是”;但在有些人看来,起码在某一部分人看来,想摧毁你的“角度”,即,令你:“不是”,亦很简单,容易。人,一旦有“有”的概念,就会有“失”的危险;即便那并不是你的初衷和想要也一个样,人一旦有了“失”,既会陷入到‘无有’的痛苦和愁难当中而无可自持,无可自拔,无可自救,无可自要......等等。那就会是一个相当霾苦的境地了。
1.
好比,你在你的书房里悠然的看书,你觉己是一安静的人,与世无争的,并充满爱和奉献的伟大者,光辉者,奉献者,纯净者......等等,等等。你沉浸在自己设计的光环里无可自拔,这里有你自己觉得的,有别人可能或多或少提起,然后被你当真,或换句话说他从某种意义上讲或真或假就是类似于“真的”罢。于是你对自己的这些头衔深信不疑,并在此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里,梦境里生存的极为幸福与平和,虽然你的想法激烈,但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却习惯罢自己当成一优雅的,神性的,灵性和辉煌的化身,仿佛就是佛和伟大祭祀们的集合体......你这么想着,自然面带微笑着;以你那微弱的财富和所谓:“丰富的精神”看着那些“庸庸碌碌”的大众而略带,略微升起了一丝“优裕感”,仿佛你比他们都想得多,想得远,并想的细腻深刻,优秀而又超凡脱俗似的,仿佛那些人都是傻子而唯有你是优质一般,仿佛他们都是愚民,而你就略带同情与嘲讽,无奈与微笑的看着这些“愚民”一般的仿若‘高人’一样的存在,实在不得不说;你病的太深了。你所有的这些优裕感,你所有的这些欠抽的微笑和无奈,同情与丰富的胡思乱想都会在一群其他人的‘大嘴巴子’下成为一片片破裂的玻璃,但那还没完,还有拳头,脚踢,侮辱和唾骂,威胁与逼抢......等等,等等。而这一分钟的时间,这些人用一分钟的时间打消你几乎半生的“美梦”,“美好”......但你知他们会付出什么代价吗?罚款五千,拘留十五天......
2.
你所有的拥有,你的优越......就这么被“四两拨千斤”的打没了。什么“得道高僧”,什么“道德模范”,什么“修身养性”,什么“高人”......都扯淡,都可破解。任何人,哪怕一极普通,极平常的人只要买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回家悉心研究,认头钻研、学习,那么上述这些“伟大”皆可悉数被其破解;太简单了。“美人计”啊,“泼脏水”啊,“找流氓”啊......你朝“得道高僧”砍转头,你拿菜刀追他,你看他能否心如止水,你看他能否平心静气......你看呐?你给“道德模范”在一个特别安全,特别愉悦,愉快的环境下安排几个车模,一米八五的那种,再来几个外国的在旁边伺候着,然后罢门一关,你看他尽性不尽性?你看呐?这种“辙”,太多了。
故,哪有“标兵”,哪有“模范”,都是人封的;人封你,人亦也可以毁你,故人封你“A”(举例),别把自己当成“A”,你若罢自己当成“A”了,人亦能罢你变回原型,甚至还不如你没被封时候的原型那么无拘,与自在了呢。所以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境遇,无论遇到了怎样的“顺逆”(所谓)都不要觉得自己“有”,别觉得自己有,也别觉得自己“没有”。
因为“有”,就会有“失”;但这亦也都是你个人之‘幻觉’罢了。既有也没有,即是都有,既“有”也有,即是都无;都无都有,即是人生的意义。真实不虚。
3.
所有的“道德模范”,我用一计就能破了他,故“道德模范”不能罢自己当成是道德模范;而只有当“道德模范”不觉得自己是道德模范的时候,那时候,他或才近似于一真正的“道德模范”了。虽然,我不认为有(道德模范)这种东西,但只是借用世间的字,姑且称之罢。----文 李宗奇 戊戌年六月廿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