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遇到求职的朋友问,
为啥某公司一边裁员,一边还在招人,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去?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这种“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现象都比较常见,只要理解背后的逻辑,你就能自己做出客观的判断。
企业裁员,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结构性裁员
大型集团内会包含很多不同的业务板块、产品线、区域公司、职能部门等,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业务单元”。
每个业务单元就像一个人一样,千人千面,每个单元的工作状态、盈利情况、发展前景也是不同的。
一些业务单元,受制于本身发展不利、前景不佳,公司不看好,就会进行裁员,而同时另一些业务单元发展的比较好,就会持续招人。
公司内部不同单元的情况不同,盈亏有差异,也难以通过调动安置所有的人,出现这样的结构性裁员非常正常。
对于大型集团来说,每年初都是梳理业务线,调整组织架构的时间,因此大家经常会在年初,看到一些公司的某些单元撤销了,大批人出来,而另一些板块却还在招人,这是较普遍的现象。
2、优化性裁员
人员优化是近几年很多公司都在说的词,其实就是末位淘汰,只不过过去很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快,人才供应跟不上需求,企业长期处于缺人状态,淘汰比例很低。
而这几年经济增长压力大,很多公司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市场上的人才供给也越来越充沛,所以不少大公司都在加大人员优化的比例。
从我的个人感受来说,七八年前大家谈淘汰是很少的,每年也就是淘汰个位数,后来慢慢出现了5%的强制淘汰率,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在施行10%的强制淘汰了。
对企业来说,这就像是一种新陈代谢,对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利,一般人员优化都会结合绩效结果,所以每年底和次年初会出现固定的减员,同时招聘更加合适的人。
3、提效性裁员
对公司而言,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受,就是本来一个人干很快能搞定的事情,分给两个人做反而效率变低了。
这就是典型的大公司病,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人多之后,企业运作效率会显著下降,出现人员冗余、工作低效、人浮于事、推诿不作为等,等有一天老板忍受不了这种情况,就会要求重新梳理团队、减员增效。
这种其实跟优化性裁员比较像,但一般是由于弊病积累了多年,一次爆发就会规模比较大。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提效性裁员出现的很多,核心原因也是企业经营不顺,到生死存亡的时候了,老板也必须正视问题,对组织动刀子。
这种情况下,往往现有人员已经习惯了低效的工作方式,所以公司只能把三个和尚都裁掉,再重新招愿意自己干活的一个和尚来,也会出现一边裁一边招的情况。
4、经营性裁员
企业经营遇到重大挑战时,也会出现大幅裁员,主要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减少费用支出,减轻现金流压力,但伴随大裁员也有一些副作用。
一种是裁员动作打击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引起人员动荡,使得本该保留的人员也主动离职了,关键岗位出现空缺,会对经营造成影响,所以要招聘补人。
另一种是老板为了改变企业危机的现状,主动推动团队换血,换掉一批人,再招一批新人以求解决问题,这时也会出现大量的岗位招聘。
5、总结
对大多数市场化的企业来说,出现结构性裁员、优化性裁员,都是企业经营的正常动作,而提效性裁员、经营性裁员则一般说明企业遇到了某些问题。
总体而言,你会发现在各类裁员情境下,都会有需要补充人员的情况,因此企业一边裁、一边招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只要归到以上四类,你就大致能明白背后的原因,以及自己去了能不能搞定。
涛哥,房企人力资源总监,著有多篇地产职场10万+热文,关注地产行业趋势,解答职业发展困惑,公众号:涛哥杂谈,微信:taogezatan01,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