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拆书/讲书稿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告别熊孩子,别人家的小孩养育指南

告别熊孩子,别人家的小孩养育指南

作者: 苏青梵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23:22 被阅读67次

上周带娃去参加了早教中心的免费测评课,虽然我也知道这类测评,在评估孩子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是让你买课,但还是带着满满的好奇去了。

果不其然,测评结果是我家娃除了认知能力处于同龄孩子的标准外,其他的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统统发展滞后。

虽然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听完之后我和娃他爸内心都一阵郁闷,尤其是我。在被问及,难道你们平时都不看育儿书的么?心头一紧,感觉全职两年的育儿生活全都被否定了。

迫于经济压力,最终我们挡住了她们的营销攻势,这种郁闷的情绪没持续多久,吃顿好吃的,我就自我调整过来了。

但静下心来想想,所谓专家提出的娃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情绪急躁,语言发育迟缓,想要和小朋友玩,但是却不懂表达等等,还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赶紧回来翻看我这本,被众多豆友种草,我买回来半年还没拆封的育儿小宝书,《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里面包含了75条培养孩子情感和社会能力的黄金法则,应该正是我所需要的。

当时京东活动99元10本书,凑数量买的。后来看见很多朋友推荐,心理暗暗高兴觉得买的很值,最近读完之后,更是觉得赚大发了。

这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心理人文发展系博士,年轻时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又创建了父母教育研讨班。

写过很多的育儿文章,并且在很多杂志上发表过。她当时写这本书,就是想给父母们提供一些育儿工具和方法,但是没想到出版之后大受欢迎。

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把本书的核心总结为,优质教育之ABC,A代表“接受”B代表“界线”C代表“一致性”。

“接受”简单的来说,就是“无论你怎样,爸妈都爱你”。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无论美丑,胖瘦,聪明与否。我都会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但实际上这种接受,是非常难做到的。

最近娃很喜欢的一个睡前绘本叫《无论你怎样,妈妈都爱你》讲的是在一对相亲相爱猫夫妇,生出了一个狗孩子。

但是这对猫夫妇,并没有因为他是狗宝宝,就抛弃他,而是一如既往的给他所有的爱。也并没有强迫这只狗变成猫,而是为他请了一位狗教父,教他狗需要学会的技能,并且把他送到狗学校去学习。

这只猫家族的狗孩子非常优秀,他健康的长大,并且爱上了一只狗。他的猫爸妈们,非常尊重他的选择,也很喜欢他的狗太太。故事的最后,这两个狗居然生出了一只猫。

虽然只是个绘本故事,却揭示了“接受”的困难之处,比如猫爸妈生出了狗孩子,如果他们希望这个狗孩子像猫一样。

但是怎么努力,还是改变不了他是一只狗的事实,猫爸妈还会对他们的孩子表达赞赏和爱意么?所幸的是这对猫夫妇,给了狗宝宝无限的爱,没有强迫他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第二个关键点“界限”,是指要让孩子拥有分寸感和界限感。这种分寸和界限,不仅仅是指孩子对父母的,也是父母相对孩子的。

我们都知道,如果孩子专注的在玩一个玩具,或者看一本书。我们频繁的去问他要不要喝水,或者吃不吃水果,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同样的,当我们正在专注做某件事的时候,如果孩子提出需求,我们马上放下手边的事情,对他做出回应的话,就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都可以被得到满足。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当孩子做出了错误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改变你的行为,不要在无意中强化孩子的错误。

你希望他不要总是打扰你,那么就不要在他打扰你时,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并且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做。要注意不要一会妥协,一会强硬。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迷惑。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美的父母,有的时候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坚持执行,这时候孩子就会偷懒,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可变比率强化”。

导致的结果就是父母不一致的行为越多,孩子就会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想要的方式去做。

这里就要提到第三个重点内容“一致性”,它和“界线”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父母都是言出必行的人,就会降低孩子挑战家长底线的几率。

作者用地心引力的例子来解释一致性,比如你扔了一个东西,但因为某种原因,它没有掉到地上,接着,你可能会继续扔其他东西,看看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破窗效应”可以反向解释这种一致性,当一扇窗户被打破而无人修理,很可能会导致这个玻璃被更多人打破。

一致性一方面是父母的言行一致。经常听见小区里的宝妈抱怨,我们家这个孩子,一点都坐不住,就好像有多动症一样。

让他看会书,随便翻几页就丢到一边,要不就是撕书,给他讲故事也不愿意听,他肯定天生就不爱看书。当父母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反思下自己在家有没有抱着书不放。

另一方面是每次对孩子错误的应对方式一致。当你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时,他跑去玩别的东西,你自己默默的把玩具都收拾了。

那么再下次你要求他收拾玩具的时候,他很可能就不会再听你的了,因为他知道,即使他不这么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孩子的错误制定惩罚措施时,有个原则就是不要制定无法被执行的惩罚措施,比如已经到了吃饭时间,可是孩子还是赖在游乐场不愿走。

很多父母这时候会说,你再不走我就自己走了,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显然这并不现实,你不可能会把孩子独自留在游乐场里,这就属于毫无意义的惩罚。

在处罚方式上,作者提到它不应该和基本需求相关,例如关爱,食物和得到保护。它应该是有意义的,比如孩子喜欢的某件物品;

也需要具有相关性,例如孩子拿着笔到处乱画,就需要暂时拿走他的画笔;还需要有匹配性,既不要因为父母的情绪而增加惩罚的强度;最后要有可行性。

市面上讲育儿的书很多,但是教你具体怎么做的却很少,《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最让人惊喜的地方,每条法则后面都有教你怎么做。

在实际的情景中教会我们育儿的方法,带入到生活中之后,再不会让人有读过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的哀怨。

因为是法则的形式,即使你没有整块的时间看书也没有关系,你完全可以跳着看,像查字典一样,找到自己需要的法则加以运用。

没有天生就完美的父母,但是作者始终认为,养育孩子的能力是可以不断学习提升的,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给孩子报早教班,学习育儿知识。

但是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需要学习的其实是我们父母自己。

相关文章

  • 告别熊孩子,别人家的小孩养育指南

    上周带娃去参加了早教中心的免费测评课,虽然我也知道这类测评,在评估孩子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是让你买课,但还是带...

  • 熊孩子养育指南

    由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共同创作出来的淘气鬼拉拉是一个三岁左右的红裙女孩,头顶大大的蝴蝶结总是让我想起来宫崎骏笔下的小...

  • 读《养育男孩》之我的男孩——2022年第二本书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熊孩子都是被熊父母惯的,但这个社会没有义务为熊孩子和熊父母买单,所以养育孩子不仅是做为父母...

  • 最让人讨厌的这3类熊孩子,长大后往往最有出息

    在所有家长嘴里,出镜率最高的有2个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和“熊孩子”。仿佛在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熊孩子...

  • 孩子养育指南

    孩子哭闹时可以采取的措施: 抱起来(简单直接) 喂奶(除非是饿了,否则用处不大) 玩水晶帘(玩不了多久) 哄着睡觉...

  • 关于父母教育熊孩子的一些看法

    看到姑姑发的一条朋友圈:“熊孩子到别人家东翻西,当妈的不是叫孩子别动人家的东西,而是对小孩说:‘别拿,脏!’孩子每...

  • 你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吗

    别人家孩子挣多少钱,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了,别人家的孩子生小孩了,别人家孩子考上哪个大学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相信都成...

  • 爸爸妈妈,请放开你们的手

    中午与朋友午餐,聊到小孩子的养育问题。朋友说感觉我们家小怪物跟别人家孩子完全不一样,非常独立,想知道我是怎么养的。...

  • 我宁愿你真实任性,也不要你愧疚压抑

    很多人都知道熊孩子,别人家的熊孩子你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但你自己,会给自家宝贝帖上“熊孩子”的标签吗? 1. 周一...

  • 向欺凌说不

    孩子总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不管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小孩”还是让人反感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总能一次次的登上新闻,或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别熊孩子,别人家的小孩养育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cp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