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中悄然发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怎样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呢?
互悦机制: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老师要学会以爱育爱,用真诚地态度去与“问题生”“学困生”“后进生”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喜欢和关爱。孩子觉得他是被接纳,被喜欢的,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自己人效应:自己人,什么都好说。
如果我们和学生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那么表扬也好,批评也罢,都会产生催人奋进的力量。
我们班的小文在课堂上故意扰乱课堂纪律,任课老师严厉批评后,反而变本加厉,再后来是屡教不改,就和老师对着干!再后来,不光扰乱课堂,还不写作业,不交作业。严厉的批评,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教育适得其反。后来改变教育方法,经常和他聊聊家常,他的态度却出奇地好。聊天中我也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知道了他在家是个乖孩子,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他爸爸妈妈不在家,他和姐姐跟着奶奶自己住,有时住姥姥家,有时周末去给大姨帮集,暑假时会去爸爸妈妈那里,很认真地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对他而言,妈妈就是自己人,奶奶是自己人,所以在家他也会挨批评,但会接受批评后改正,不会对抗。妈妈让他认真学习写作业,他也很高兴地完成!我们就这样聊着聊着,也许我们就成了自己人了吧,他也改变了些,努力地认真听讲,努力认真完成作业!
互惠原则:我们总是采用尽量相同的方式回报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在班里中,我们可以利用互惠原则,让那些不受大家欢迎的学生多多主动帮助同学,进而改变他们的处境。
霍桑效应
关键词:参与感、感到被重视、发泄不满、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恰当处理师生之间的心理矛盾,减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聚的不良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轻松面对学习。尝试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或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特别是“问题生”“后进生”,这样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时,同学之间气氛活跃,形成友好相处与合作学习氛围,从而促进集体效率的提高。
“登门槛效应”和“留面子效应”
“登门槛效应”和“留面子效应”相对应,当人们想让别人为他办有事情之前,他往往提出一个大的别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待别人拒绝且怀有一定的歉意后,他才亮出自己真正要让对方办的事。由于前面拒绝了太多,人们往往为留些面子而尽力接受最后这项要求。
“登门槛效应”的启示:对于那些所谓的“问题生”、“后进生”,不能一下子期望他们有多大的进步,也不能给他们定太高的目标,而是采用目标分解法,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为他们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可接受目标,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也能最终实现。
“留面子效应”对批评的启示,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沟通的方式,要掌握分寸。要在批评中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希望,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如果批评学生过重或过于频繁,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就会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而破罐子破摔。那么他们犯错之后不再会想怎样改正错误,而会想如何逃避惩罚。因此,我们在批评时要恰当好处,让受教育者看到希望,找到路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