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弗兰克老师的写作课分享《下班赚100万,10条经验告诉你》,感慨颇深。遂起意将10条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一方面为自己听课的感想作复盘,其实也是赌上一口气,看自己能不能持续输出;另一方面,如果这些经验能让您有所收获,善莫大焉。
第六条经验:做离钱最近的事,学创造财富的能力
1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3480/67e9aaacd9386be4.png)
巴菲特从2000年开始,每年拍卖一次与自己共进午餐的机会。
能够与“股神”近距离地接触,这让午餐本身充满了话题性。巴菲特拍卖午餐的价格,也从开始的2.5万美元,一路飙升到近两年的300万美元以上。
价格翻了100多倍,但竞拍午餐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许多人为了能与“股神”共进午餐,不惜一掷千金,其中频频出现华人的身影。
大家拼命想跟“股神”坐到一桌,显然并不是想为了吃一顿饭,而是希望利用这样的机会,向他请教生意上的问题。
对这些企业家来说,巴菲特的点拨就可能意味着自己未来的财富。巴菲特本人,在投资和股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企业家们面临的难题。
而每次午餐后,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也都会和媒体分享他们聊的话题,以及巴菲特帮他解答的疑惑。
虽然近几年的“巴菲特午餐”,一些企业家难免有宣传包装自己的嫌疑,但不可否认,即使是为了宣传,也是因了巴菲特的声名,他们看中的都是巴菲特身上创造财富的能力。
连“股神”都能把自己的午餐包装成商品(虽然拍卖所得都会捐献给慈善机构,但这不影响午餐是商品这一客观事实),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挖掘自己身上的价值,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呢?
2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3480/dcebc05bd6d6aad1.png)
在简书上,也有许多写作者对于自己的写作方向感到困惑。许多写作者,注册了百家号、头条号,开启了写作变现之路。
他们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些平台上面,大家喜欢的文章无非是东家长李家短的故事,写这些故事,可能没有太多文字技巧,也不需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似乎这样的“功利”型写作,多了些许投机,少了几分“优雅”,背离了自己写作之路的“初心”。
也有许多写作者在“功利”与“优雅”之间纠结,既想通过写作来实现收入增长财务自由,又不想为了顺应大众的阅读的口味,而放弃自己的阳春白雪。
其实我觉得,“功利”也好,“优雅”也罢,个人选择而已,无所谓对错。
选择了写作变现,那就下功夫去研究写作,结合自己的优势,包装好个人品牌,为更多地人分享干货,就不要纠结于是否“功利世俗”。
选择了“阳春白雪”,那就忠诚地于自己的内心,即使只是为了记录生活点滴,即使只能收获不多的感动,也不要怨尤“曲高和寡”。
其实,这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输出干货的也会有风花雪月,缠绵优雅的也不能逃避酱醋糖茶,两者兼有反而是人之常态。
退一步讲,过去许多优秀的作家,有些时候也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去写书撰稿,这些并没有阻止他们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反而有些经历成为他们作品中经典的桥段。
无论哪种文风,无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写作本身是没有错的。任何一种风格的文章,时间久了,经过了岁月的历练,我相信都会有他的价值。
所谓“我手写我心”,选择哪一个方向,只要是依照自己的内心,就不会有苦恼。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3480/b602a5a4c22ad7c4.jpg)
弗兰克老师说:
你要学那些给别人带来价值,让别人创造财富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你学的东西能帮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说你学写作,(通过你写出的文章),让对方变得更有逻辑,能够让他们跟高管汇报,让他升职加薪,那么你就是学到了创造财富的能力。
什么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个人认为是销售、营销、产品、流量。销售就是你能不能把一件东西卖给别人,让别人为你的时间付费。流量在于你能不能找到你的粉丝。这些跟写作可能没有关系,但是它能指导你的写作。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写作不能钻到钱眼里,钱应该是你写作带来的合理的回报。但也不要避讳谈钱,钱是检验你写作水平的标准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