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弗兰克老师的写作课分享《下班赚100万,10条经验告诉你》,感慨颇深。遂起意将10条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一方面为自己听课的感想作复盘,其实也是赌上一口气,看自己能不能持续输出;另一方面,如果这些经验能让您有所收获,善莫大焉。
第四条经验:认知就是接受过去的自己是傻逼
1
我遇到过很多人,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优秀,而且大多是口头上的表现。虽然碍于面子,有时我们不得不奉承几句,但内心里的语言却经常是“未必吧”。
我有时会对他们感到忧心:永远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光环”之下,而忘记了随时看一下光环之下的阴影。如果一直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他们也许会这样永远地快乐下去,陶醉在别人的赞许和表扬中。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知足常乐嘛。
但知足常乐,一定是反思过自己的不足,在暂时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鼓励自己的一种乐观态度,它并不是要让我们生活在自我欺骗之中。
而真正的高手,人前身藏不露,私下里一定经常回首自己的过往,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提升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3480/55ef7d902c27a451.jpg)
2
有一本书《张瑞敏:自以为非》,介绍了海尔的CEO张瑞敏的管理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自以为非”,在发展中总结自己的不足,永远以一个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以往的成功。
1984年海尔建厂,主要制造和销售冰箱。第二年,张瑞敏带头砸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树立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隔年便捧回了“国家质量金奖”,冰箱的产量和销量也迅速增长。
但海尔没有停留在短暂的成绩中,90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海尔创新地采用“激活休克鱼”(经营不善的企业就像休克的鱼,其本身机体没有坏,注入了新的活力之后,他仍然能够在健康的机体下运动下去。)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在保留这些企业优势业务不变的情况下,从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上为企业注入新的动力,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为海尔带来了更为多元的家电产品。
进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越来越强,海尔依然没有迷失在胜利的光芒下,借助中国加入WTO的机遇,迅速收购了日本、新西兰、以色列等国的多个知名家电品牌,开启了全球化战略。2008年以后,海尔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如果海尔只是停留在冰箱生产上,我们不会看到后来齐全的白电产品;如果海尔只是把目光放在国内,我们也不会看到它成为中国白电的名片。
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管理企业,和做人一样,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带着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才不会陶醉其中,沾沾自喜,迷失在喜悦中不思进取。
3
上个世纪,柯达曾风光一时,建立了完整的胶卷销售、冲洗服务体系,树立了胶卷时代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数码时代到来后,柯达却被胶卷的巨大成功蒙蔽了双眼,对用户日益增长的便捷化的需求视而不见。
虽然后期认识到了数码相机的前景,但主营业务还在固守胶卷领域,后来逐渐被佳能尼康所超越。从1997年到2011年,十余年的时间,柯达的市值缩水了99%,一代霸主就这样走向英雄的暮年。
柯达的广告语曾经被引为经典——“你只需要按下按钮,剩余地交给我们”,现在,用户按下的按钮越来越多,而交给柯达的,却越来越少。不敢否定自己的企业,注定将被时代否定。
现在,手机相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有的甚至可媲美单反相机。谁又能预料,若干年后,相机会不会为手机或其他的数码产品所颠覆呢?柯达的今日会不会是佳能和尼康的明日?
殷鉴不远,但愿他们也充满了危机感。
我们常希望,能站在上帝视角来查看自己的未来。其实获得上帝视角不难:时时回顾历史,从发生过的事情中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不足中吸取教训。在未来遇到类似的状况时,我们就已经有了处理的方式。
反省自己、否定自己也是一个纠偏的过程,经常反省的人,方向一定不会差。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不是走错了路,而是走错了路还以为是正确的。
弗兰克老师说:
接受过去的自己是傻逼,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都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表现自己多么优秀、多么努力,但你表现出来的别人不一定接受,别人也不一定对你说实话。只有深刻地反省自己,否定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