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八)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八)

作者: 赤松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21:54 被阅读0次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读

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能够伸直,低下反而可以充盈得益,破旧反而可以生新,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若是贪多反而弄得迷惑。

所以圣人紧守着“道”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而能够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够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而能够长久。这都是不和人争反而能显现自己的结果。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这样反而成全了他的伟大。

古人所说的“曲就是全”等语,难道还会虚假?能够做到这些,道亦会归向他了。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读

无言才能合于自然的道体。

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兴起风雨的天地,尚且不能持久,何况渺小的人类呢?

凡人立身处世,应以自然的道体为法,是的应该还他一个是,非的应该还他一个非。

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表现于不道不德的,行为就是暴戾恣肆。

因此,得到道的,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道失德的,就会得到失败失德的结果。

为政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信任他。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读

凡踮起脚跟想要出人头地的,反站立不稳;

凡跨着大步想要走得快的,反走不了多远;

自己好表现的,反不能显达;

自以为是的,反不能昭著;

自我炫耀的,反而不能见功;

自我矜持的,反不能长久。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的行为,简直是剩饭赘瘤,连物类都讨厌,何况万物之灵?

所以有道的人,决不如此炫夸争胜。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im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