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过这种感觉,明明自己当时读书的时候感悟很多,但过段时间却忘记了。
明明自己做了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但要运用知识点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有时候读书连自己都感动了,感叹自己那么努力,愿意花那么多时间进行输入,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这是为何呢? 今天看书得来的感悟,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所谓的读书仅停留在被动学习上,而非主动学习;仅停留在表层思想中,并没有进行深入学习。
我们总在羡慕那些大咖们怎么那么厉害,出口成章,读过的书都能记得。现在看来,他们只是方法用对罢了,用了“正确的方法”+“持续不断地练习”,就成了我们眼中羡慕的大咖,眼中羡慕的写作者。所以他们总说只要你够努力,人人都能成为作家,这是有道理可循的。
今天看到的“学习金字塔”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内容预存率竟有那么大的差距。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62040/24efa2c071d3bbbe.jpg)
我们现在总喜欢听书、看书,其实质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内容预存率最低,自然能记住知识点的概率最低。我们的努力仅停留在表面上,只满足于当前输入的过程,并没有真正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想起之前说过的“成长权重对比”,对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62040/8f801ea391f7285d.jpg)
在这里道理也是想通的。那么该如何做到真正有效地读书,方法论自然就出来了,要思考,要懂得将知识点转化。
读完书后要去思考,要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哪怕只是一两个知识点让你进行了改变,也是很了不起的了。因为从你决心付出行动开始改变起,书中的知识就已经得到了转化,就开始转变成了主动学习。
如今的我,从以前硬性要求自己每天读完一章书,一章书大多数会花费2个小时左右。到现在只要自己读40分钟左右即好,然后将有感悟的点通过文字,就像现在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今天的我就掌握了“学习金字塔”。看着花费在读书的时间变少了,读书的量变少了,但自己明显感觉得到,能记住的知识点反而多了,看着别的知识时脑子能联想到的东西比之前多了。
一改往日的只做读书笔记,仅做知识点的搬运工。试着将该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短文。这是经过思考的,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它不再是简单地输入,算是经过了思考后的输出,我觉得这不妨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友友们,你们也试试,看看这样会不会对你的阅读学习有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