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5
在伯姆看来,对话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式的谈话,其最重要的目的是“旨在探索人类思维的作用方式”,即对话是为了洞见人类的思维,而“从最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对话邀请人们去检视关于做人意义上的传统定义是否还能站得住脚,同时让人们通过集体的途径,来探索如何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途与空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作为物理学家的伯姆能够在追寻科学真理的同时,也在反复而深刻地思考对话的意义。从他的理论阐释中,可以发现三点对话的目的:
1、 对话弥补分裂现象
作为科学家,伯姆指出了科学领域当中一种非常普遍的分裂现象:科学家虽在“追求真理”,实际上却被个人的野心所驱使,从而使创新、分享、参与等真正的科学精神被吞噬了。这种行动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和理念上的自私驱动,形成了一种永恒的矛盾,不仅有碍于科学发展,甚至“还造成了社会的分化和个人的分裂”。事实上,这种分裂并不仅仅发生在科学领域,在人类其它领域也非常普遍,译者进一步指出,“这种分裂现象,在伯姆看来,是跨越文化和地理界限的:它弥漫和渗透于所有人类社会之中,程度之甚,以至于我们已经变得从根本上被它所驯化了”。
正是对于这种分裂现象的深刻的洞悉,使得伯姆对真正的对话大加推崇,因为对话能够促使分裂的对话者反思分裂的缘由和现象,从而开始有意识地弥补分裂。“伯姆之所以主张对话,主要目的就是使人们能够通过理论分析和亲身体验的双重途径,对导致这种分裂现象的活动产生足够清醒的认识。”
2、 对话推翻思维假定
如前所述,对于伯姆来说,对话的背后是思维的运行,而事实上,每个人在对话前和对话之中,都带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这些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往往还包含着既定的“思维假定”,作为个人思维的“上层建筑”,是个人难以洞悉,却深刻地支配着个体行为。当人遭受着思维假定的支配时,就难以突破思维的“天花板”,其行为和理念就将始终停滞不前。
对话的过程,就是这种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思维假定的相遇、碰撞,从而使其显现,进入意识的开始:“正是由于这种摩擦和碰撞,使得对话者能够注意到弥漫于群体之中的各种思维假定,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思维假定。这些思维假定具有强大的支配力量,其性质与‘病毒’类似,有很大的传染性”。也就是说,对话是打破行为被思维假定支配的方式,尤其是当这些假定是愚昧、狭隘、盲目的时候。伯姆认为,人应当警惕这种思维假定的局限和分裂,它将带来人的自我毁灭,而对话就可以将之扭转:“当我们认识到这点之后,就能对人类思维的分裂性和自毁性产生更新的理解,在这种新认识和新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保护心态就是渐趋消失,对话群体中就会萌生出进而充溢一种自发的温情和友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