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知人之机。我的理解是,有些人你这个时候用很好,过了这个时候再用就不好了,这就是用他的时机。把握好用人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人,这也很重要。无论用人、做事、交友还是修道,都讲究“时机”,佛家称之为对机。任何事都要对机。对机,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对机,就会事倍功半,有时还会徒劳无功。
老子太精通用人之机了,他知道尹喜的胸怀很大,能力很强德行也很好,会把——也能把他教给自己的东西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老子才会跟尹喜讲《道德经》。如果换了另一个人,他还会不会这么教?不一定。事实证明了老子的判断,他没有看走眼、用错人。我们要向老子学习。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人与时俱进地成为国家栋梁,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握住了时机。反之,如果他们把握不住时机,或生不逢时,哪怕能力再强,也很可能没有大的作为。比如,西汉时期的李广,他的骑射功夫很好,射箭几乎百发百中,一辈子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在小型战役中建了许多奇功,匈奴人给他起了个号,叫“飞将军”,非常害怕他。而且他人品也不差,能与兵同甘共苦,司马迁用“桃李不言而成蹊”来评价他,他死后,为他哀悼叫屈者大有人在,说明他做人至少不算太糟一一当然,也有说心胸狭窄、睚毗必报的,因为,他借打仗之机,杀死了醉酒后侮辱过他的霸陵尉——奇怪的是,他始终没有被皇帝封爵,其原因让后人讨论了很久,却始终没有定论。汉文帝曾说过,李广生不逢时,假如他生在汉高祖刘邦的时代,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因为,汉文帝见过李广打仗,对他的武艺和勇猛印象很深。但汉武帝时的战争,大多是汉人和匈奴之间的作战,而且以大型战役为主,他的个人武艺再高,也不可能在大战中凭个人取胜。汉景帝、汉武帝时期,他一次次带着大部队出去,一次次铩羽而归,有一次寡不敌众还被匈奴俘虏。最后一次参加决战匈奴的大型战役时,他还迷路耽误了军机,而且他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深知自己再也没有办法建立军功了,又怕审他的官员侮辱,就饮恨自杀了。后来,他作为“命运多舛”的代表广为人知,“李广难封”甚至作为成语流传至今,专门形容一个人命运坎坷,一生不得志。
不过,虽然一部分原因在于李广没有遇到能让他施展才干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忽略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他缺乏统帅才能。他可能是一个举世无双的神箭手,据说他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是匈奴人的两倍——也是一个很好的战将,但他绝不是一个帅才。他缺乏霍去病那种出奇制胜的才能,也缺乏卫青那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一旦需要大兵团的配合,他就必然会失敗。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他不得志。当然,也有一些不如他的人仍然得到了封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还是那句话,对机,能够适应那个时代、生而逢时的人,即便很平庸,也有可能会得到皇帝赏识。但得到赏识真的那么重要吗?我觉得不一定。李广的堂弟李蔡很早就得到了赏识,在汉景帝时期,他的俸禄就达到了两千石,后被汉武帝封侯,甚至当上丞相,但后来也犯了错误,又不想受审对质,就自杀了,他的封国也被取消了。这样看来,能不能得到赏识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赏识本身就是无常的,此时得到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何必为了它郁郁寡欢一辈子呢?不如学习苏东坡,即便被贬官贬了一辈子,也仍然活得有滋有味、快活无比。你看他的《定风波》写得多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活到这个份儿上,即便没有得到封侯,其实也够了。不过,我们今天讲的是知人的智慧,侧重于告诉你如何用人,苏东坡的智慧先按下不表,以后我会专门讲一讲他。
在知人之机方面,武则天做得非常好但是她的手段相当卑鄙,有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味道,我们不提倡——她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人,也知道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样的人。比如刚刚掌握政权,局势还不稳定的时候,她就重用了一些酷吏,让酷吏帮自己把一部分政敌给收拾掉。政局稳定之后,她又找了些理由,把这些酷吏也给收拾掉,安定民心。虽然这是过河拆桥,不厚道,但武则天想当皇帝,所以她必须这么做——-她不可能一开始就用君子、贤臣,因为君子对付不了小人和恶人,她必须尽可能地消除一些危险因素,所以她需要酷吏。但酷吏只能帮她铲除异已,不能帮她治国,洽国安邦需要德才兼备,所以她不能一直重用酷吏。既能看清这样的局势,又能下得了狠心做这样的事情,在女人中实在太少见了。可见权力欲对人性的摧残达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不提倡大家像武则天这样做,因为过河拆桥确实很不地道,如果你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以后还有谁能死心塌地地为你做事呢?谁都会担心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之后被你抛弃。所以,我们不能过河拆桥,这是做人的底线。但是,我们仍然要有知人之机,对用人来说,这一点太重要了。比如,有些人这时候能重用,但过上段时间,时局变了,需要变了,你对他的用法也要改变,假如不对机,用不对,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坏事。
第五步,知人之毁。你要知道这个人会在什么事情上毁了自已,也毁了你的事业。这就叫知人之毁。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些人虽然有才有德也对机,但如果你用不对他,他就容易毁掉你的事业。中国的老祖宗经常强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一点。许多时候,一个人用不好,就会把一切都毁掉。
而且,不但用人要知人之毁,交友也要知人之毁。老祖宗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是因为君子知道危墙肯定会倒塌,站在危墙下面肯定会受伤,甚至丧命。所以,对有些人,你从一开始就要敬而远之,因为他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迟早就会爆炸、自我毁灭,如果你与他靠得太近,他在摧毁自己的同时,必然会把你也给毁掉。赵括的母亲就有这个智慧,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只懂纸上谈兵,一旦带兵打仗,就肯定会打败仗,还会连累整个家族,所以她就告诉皇帝,你最好不要用他,如果你执意用他,打了败仗就不要怪到我们赵家头上。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因为偶然相交遭到连累的例子,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不要觉得这样太现实、太世故。当你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就会明白有些事只能这么做,有些朋友并不值得你舍命相交。
第六步,知人之败。一定要明白这个人会在哪些方面失败。失败比毁灭要好一些,因为失败之后可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而毁灭是全盘皆输,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所以,即使一个人必然会在某些方面失败,你也仍然可以与之相交,不需要对他敬而远之可你如果决定用他,就不要让他做那些他不擅长、必然失败的事情,比如,你不要让李广统领大部队,也不要让张良做先锋,让每个人做他最擅长、最容易成功的事,不要让他们做他们最不擅长、最容易失败的事,你的事业就更有成功可能。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