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一):返乡

作者: 子慕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13:28 被阅读0次

今年是2020年,庚子鼠年。

关于中国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概略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异常的怪兽,青面獠牙,牛蹄蛇身,名叫"夕"。它到处乱跑,糟蹋人们畜养的牲畜,还伤了很多人,那个时候人们谈"夕"色变。后来,天神决定惩罚它,于是把它锁进深山,一年只准它出来一回。

每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夕"就会趁着天黑出来,又把村子折腾得鸡飞狗跳。每到这一天,村民们为了对付"夕",人们就提前早早地吃好晚饭,家家户户把门关紧,把鸡圈牛栏栓牢,同时准备好刀棍,并且整夜不能睡觉,等着"夕"的到来。村民卯足精神,作好准备除“夕”,这一夜被称作"除夕"流传了下来。人们还知道了夕最怕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在门上贴上福字,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另外准备好锣鼓鞭炮,用响声把"夕"吓跑。第二天,大家平安无事,村民们就互相串门道贺。

看来,今年这个叫做"夕"的怪兽提前跑了出来,在武汉肆虐,并有蔓延全国之势。

腊月二十九,离城返乡。早上起来,朋友圈的气氛已经开始紧张了起来,据说高速出入口也已经设置了检疫站。此刻离城,心情上不由地有一种“逃难”的感觉,来自外界的各路消息裹挟着焦虑的情绪已经成功入侵我的身体。于是,及时地做了一番自我平复和心态调整,赶紧放下手机,出发。

一路之上,绵绵细雨,交通状况良好。农村对外界的反应总会比城里会慢一拍,村民对疫情的应激反应相对也会显得滞后一些。不过,村干部已经挨家挨户地传达过了上面的精神,给予了“春节期间,减少串门和走亲戚”的友情提示。还好,小山村里的鞭炮,响声此起彼伏,空气之中弥漫着火药味,终于嗅到了点“年味”。

置身山野,手机成为了链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困了累了,就去村里面溜达溜达,吸上两口新鲜空气,这个新年,这无疑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这种无所事事的清闲直至某一天嘎然而止,突然有村民开始提醒我是“外来人口”,不要随意走动。出门记得戴好口罩,紧接着,措施越来越来干脆,村村封路。一派“鸡犬相闻,互不往来”的景象,这个新年说实在比较凄凉和无奈。

相关文章

  • 回乡偶书(一):返乡

    今年是2020年,庚子鼠年。 关于中国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概略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异常的怪兽,青...

  • 回乡偶书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

  • 《回乡偶书》跟着赏析学古诗5

    《回乡偶书》跟着赏析学古诗5 文/空谷幽兰草 回乡偶书 ...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

  • 回乡偶书(1)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

  • 回乡偶书(一)

    拖家带口,回到阔别四年的故乡,这也是十年来第一次在老家过年。 昨天早晨四点钟起床,驱车八百公里,一路上虽然很困倦疲...

  • 回乡偶书(一)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 01. 2017年的7月5号上午11...

  • 回乡偶书(一)

    回乡偶书(一) 从我的小房间窗口斜望出去 是那户男人早早病去的 后来,我从不打听那个女人的下落 精瘦的,每天擦胭脂...

  • 回乡偶书(一)

    中秋节附近,是放蜂人到山上找蜂窝的好季节。秋收之际,正是蜂肥窝满,放蜂人大展拳脚的时候。村里人称“飞天副业”...

  • 回乡偶书(一)

    昨日回农村,归来满绪中;旧友难相聚,东西南北奔。 少见青壮影,六一七零人;儿童留守难,娘亲思念深。 搓麻难遂意,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乡偶书(一):返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we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