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每日挑灯夜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边读边记已有数日,希望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这是一本由洛克菲勒资助的,专门写给老外看的介绍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原文写于1947年,为英文,尔后又被译回中文,口碑经久不衰。
看来,老外比国人更渴望了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时常被挂在嘴边,却人云亦云,云里来雾里去,到头来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搞不清楚到底啥是传统文化。
至于传统文化优不优秀,就更无从谈起了。国人买东西还时常货比三家,纠结半天,对于文化,却兴“拿来主义”,觉得当下有用,或者此刻认为有道理即可,即插即用。唾手可得之物,哪怕是所谓的“文化”,当然也必定如打折促销的库存商品一般,是经不起收藏的。
家中无用之物越堆越多,脑袋中各种“打折促销的文化”也越塞越满,脑袋像一个移动着的硬盘,碎片化严重,严重到系统卡壳了,甚至还差点蓝屏。
下决心做出些改变,大概始于两年之前吧。读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第一个举措就是“断和舍”,把家中工科书籍卖的卖,送的送,只留下几本吃饭的,备用而已。
下决心阅读经典,应该始于一年多前,家中书买了不少,但是经典不多。现在看来,有些书是时下流行的,可以读读,增长些知识和谈资;有些算是经典;而有些,却注定是垃圾。
于是,又淘汰了一批没太大价值的书。最终,下决心重读经典与名著,这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直接回到起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但是,执行到操作层面,发现读经典实在不易。一则,语言障碍,古文与现代文相去甚远,而且古文特别简洁,也许是刻竹简实在太累了吧,多一字不如少一字;二是,古文献其实更加的碎片化,古人也会去整理书籍并作注释,但是很少会去系统性地提炼。古人没空搞理论研究,多是实用为主,所以经典散落在书信及谈话录之中。因此,大部头的经典很难读很难懂,打个比方,就是前人“自顾自己到了二楼,一脚把梯子给蹬开了”,楼下的人看得干着急,却又找不到梯子在哪里。现代解读版、白话版又鱼龙混杂,翻了翻又放下了。
接着,乱七八糟地读了些书籍,认真通读的有: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和《朱元璋传》及《中国国民性演变过程》,徐宏的考古系列《最早的中国》和《何以中国》,曹昇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祝勇的《故宫的隐秘角落》,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武志红的《巨婴国》,余华三部曲《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等等。
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觉得不通透,像是看了很多连续剧,脑袋还是时常被云雾所笼罩。所以,中间有段时间放弃读书了,专心去伺候花花草草和小金鱼去了。读了这么多书,居然花花草草也伺候不好,读书有何用?草木虽不语,却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扪心自问,又何时真正豪情万丈过?更何况,如今行囊空空,何谈仗剑天涯?先打理好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再说吧!
时常想起孔子的那句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眼看着四十即将来到,可还是很困惑,而且是越发地困惑和迷茫。
时常念叨着孔子,结果真的见到了孔子。偶尔,读到了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及《去圣乃得真孔子》。顿时云开雾散,高处云端的孔子,一下子又下到了人间,正在小区里下着象棋,见到了真实的孔子,从未如此地亲切过。
接着,老子、庄子,还有孟子都来了,正凑了一桌。可是,听他们聊天,像是在吵架,一旁的我,还是云里雾里。
后来,读到了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十九讲》,虽然看不懂却痴迷其中,迷倒在哲学的魅力之下。哲学的逻辑论证,就像是老师在黑板上推导着数学公式,不懂没关系,就是看着很美。总算是摸到了点门道,开始有些理解为什么说哲学是科学的科学了,因为它是一切学问的根目录。
理工科学生读书,是从子目录开始读的,子目录下面还有子目录,于是越翻越多,还自诩为钻研精神。如果,可以永远这样一直地翻下去,没人来打扰,似乎也还不错,总归是乐在其中。
现实是残酷的,人既要生活在根目录下,又要整天钻回子目录去赚点钱,然后晚上再退回到根目录之中,开心地生活。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一旦进入了子目录,一去不返了,怎么拉,怎么呐喊,都拉不回来。
根目录之上还有根目录,拾阶而上,遇到了正在登山的孔子,可怜老人家气喘嘘嘘,一旁孟子正在小心地伺候着。孟子的死敌叫做荀子,在一旁生闷气,他被“开除”了。因为,他说,“人之初,性本恶”,你这不是把师父也连带给骂了吗?你看,人家孟子多懂事啊,他说,“人之初,性本善”,害群之马是有的,但总体上还是好的嘛!
还好,荀子的两个徒弟很聪明,超了条近路,提前登到了山顶,敲响了钟声,这两位小伙分别叫做李斯和韩非子。他俩继承了师父的关于“人性本恶”的衣钵,但又很识趣,重新包装了一番,毕竟良药苦口嘛。
他们游说说,人民是需要管教的,国家是需要郡县制的,县长可以是职业经理人的,但是不能世袭的;至于王室宗亲嘛,谁叫你们投胎技术好呢?不用干活了,按月来领分红就好了。我们法家来帮你们宗室来打造和维护这套国家机器吧。君上,你别插手了,这活太脏,一旁和孔子喝茶聊天去吧!
大家一听,嘿,这个好,既不用学孔子那套繁琐的流程,也不必听老子整天咋呼呼呼地,什么“无为而无不为”,还吓唬大家“物极必反”。于是,法家成功借壳上市,一统江湖,以后喇叭只允许一个响,其余都给我闭嘴,山上也就顿时清净了下来,……
继续往上,遇见了正在下山的老子和庄子,吹胡子瞪眼的,他们逢人便说,山上的世界糟透了,乌烟瘴气的。但是,每当山上的机器卡壳了,他俩又会不约而同地上山来悉心指导一下。指导思想还是很老套,君上啊,机器也是需要休息的嘛,“无为而无不为”。
待机器恢复运作之后,他俩又急忙下山,说这活太脏了。沿路还不忘嘲笑一番正在登山之人,特别是正在吭哧吭哧努力攀登着的孔子师徒一行人,他们队伍浩浩荡荡,颇为壮观,老庄二人笑他们“明知不可而为之,何苦呢?”
平心而论,我还是有些同情孔子的,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这种品德有多少人可曾有?老庄二人,时常光顾山顶光景,可又有多少人终身不得登顶,个人造化不同,何必笑之,自顾悄悄下山去即可!
眺望山顶,热闹非凡,气宇轩昂,帝王将相们正在祭天;偶得一瞥,佛祖在彼岸,眯着眼,小憩,静静地而已。
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原是买来作闲书一读,但不得入其门,十分懊恼,遂弃之。
某日,随手翻至某页,也不知某句话触碰到了心灵深处,静下心一读,于是一发不可收。
谨以此文,感谢各位前辈,各位良师益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