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里,宝玉、宝钗等奉元妃的谕命住进大观园,从此以后,大观园就成了主要的舞台,宝玉简直是到了桃花源,心满意足、乐不思蜀,于是写了一组〈四时即事诗〉,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快乐生活,所以从此以后大观园就是整部小说最重要的舞台。而这样的环境,让宝、黛的情感可以更合情、合法地发展也让诸位金钗的性格可以更充分地呈现。所以是很重要的一回。
其中,这一回有三个重点:
第一,大观园其实是皇家园林,神圣不可侵犯,因此省亲之后贾政一定会把它「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从此成为一处禁地,没有人能欣赏,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吗?元妃オ会特别下谕,令那些才情洋溢的姐妹们住进去,这才创造了美丽又热闹的大观园。
第二个重点,那就是在大观园里,这一回写宝、黛的情感发展,就是两个人一起共读《西厢记》,二玉肩并肩读到入迷的场面,真是如诗如画,后来黛玉听了《牡丹亭》的歌词,也感动到眼中落泪,这些情节就是回目上所说的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也因此以为,这两部戏曲小说中的自由恋爱也会影响到二玉的观念和行为,而去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
不过,这是很严重的误解,一个人喜欢一本书,到底是喜欢书中的哪一部分呢?让我们特别注意这段情节里的描写,就可以发现,林黛玉这一段耽读《西厢记》的过程中,曹雪芹写的都是她被书中的词藻所吸引,所谓「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以及她后来听到《牡丹亭》的歌词,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还有接下来所召唤的唐诗宋词,都是流水、落花、春去这一类凄美的意象,其中的意境称为「诗性的忧伤」,就是一种诗化了的、升华了的、美丽的悲哀,也都具有修辞上的艺术美感,而这就是林黛玉其人其诗最主要的风格,也是因为这样,《西厢记》《牡丹亭》对她的吸引就在这里。
这时侯黛玉表现出,那么喜欢《西厢记》的样子,心里又确实很喜欢宝玉,照理来说,喜欢的人引用了喜欢的书对自己告白,不是应该会很高兴吗?宝玉所谓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就等于是暗示了两个人之间的情人关系呀!但结果情况却是刚好相反,黛玉竟然很罕见地大怒,指责宝玉说这是「该死的胡说」,他用「淫词艳曲」里面的「混话来欺负我」,还要「告诉舅舅、舅母去」,而且说到「欺负」两字上,早又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这不是很清楚了吗?黛玉根本就不赞同这些才子佳人故事里面的情节,还认为它们都是不登大雅之堂,很低俗的层次,所以宝玉把她和故事里的佳人做模拟,简直就是把自己给降格了,因此觉得羞辱不堪,气到橫眉竖目的地步,这可是比她嫉妒宝钗、歪派宝玉的程度还严重呢!而这个情況后来在第二十六回又再发生了次,那就更明确了。所以说,我们读书可
解释了黛玉对两部爱情剧的真正的态度之就是大观园这个乐园才刚刚开幕,小说家所安排的第一件事,或者说第一个活动,却是黛玉葬花,简直就是很不祥的预兆,暗示了乐园必然毀灭的命运。这也让整部小说的悲剧感更浓厚、更彻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