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几乎所有的教师几乎众口一词,不约而同的表示,自己的光荣成绩来自于勤奋。即使偶有另类,成绩取得另有原因,最后也必然要拐弯抹角地归结到勤奋上。因为领导最青睐有加的是勤奋的老师,勤奋出来的成绩,让他们安心如意,关键是凡勤奋的老师都是领导使用起来得心应用手的老师,而老师们对此也都心知肚明。
轮到我讲话时,我和大家不同的是,我的成绩不在勤,而在懒,我的工作每天不是在懒,就是在寻找懒的路上。关键是我不仅懒出了经验,懒出了个性风格,懒出了独特思想,懒出了卓越成绩,也懒出了精湛的艺术,甚至文化。
我的一席话,惊得众人目瞪口呆,闻所未闻,惊得领导难置一词,只能面面相觑。
我喜欢教中三毕业班,理由不是出于勇挑重担,为谁分忧,为谁增光,也不是为获得别人的认可赞扬,更不是好出风头,而是为了一个懒字。懒,会懒,并能懒出成绩,就是我的经验。
比如,许多教师,每天布置语文作业,又不厌其烦地每天批改不停。而我从来只布置一个作业,这个作业不论节假日,还是平时,不论中一中二,还是中三毕业班,一律如此,一如既往,一杆子到底。这个作业就是学生每天必须读书,必须每天作三百字的笔记。在作业之初就向学生反复重申,笔记本要新、要厚、要精美、要昂贵。只有精美的,昂贵的才值得珍惜,才值得永久保存。结果学生越写越上劲,一学期下来,许多人不是每天写三百字,而是一千多,摞起来厚厚几大本,掀开来,更令人欣喜,字迹工整,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学生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能说会写。这是因为我深知,在语文学习中,自学永运比上课重要,读书永远比听讲重要。
又比如中三进入复习时,语文老师都如临深渊,如临薄冰般地谨慎小心加细心,身必躬亲,生怕漏掉一星半点,常忙得一天恨不得有25个小时,而在我则刚进入懒的黄金时段。像古诗文复习,我让学生也像读书那样准备一笔记本,给足时间,同学自己背诵,再自己背写到笔记本上,每一文一诗背写在本后,都留下足够多的空页,反正就那么几十篇首。然后我把根据多年来的命题格式总结的经验传给学生,让他们各自命题数套,自我检测,也可把历年升学考试题抄写在后作为练习题。特别有趣的是我故意的強调这些自己整理出来的练习题,都是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是不传之密,一定要保存好,防止泄密。我越如此说,学生越是偷窃上隐,甚至有学生为偷抄别人的笔记,晚上蒙住被子一夜不睡的。这种方法保证了许多学生在古诗文考察中能一分不失,且屡试不爽。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一年中招考试,离结束还差几分钟,就有一个女生提前走出考场,兴奋地汇报说,老师我觉得我应该满分。这怎么可能?我也震惊。难道作文能满分,这个学生说,只要有满分,我就有把握得满分。(毕业班作文教学,我有更绝的办法,更懒的理由,在此受篇幅限制,不想赘述了)后来成绩出来后,这个女生真的是120分满分。
我总想,语文教学,当然也包括其它学科,老师教,固然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自学。自学是成才的原动力,永动机。学生能如此,教师还用掏力不得脸的勤吗?
网友评论